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断陷盆地热演化史与盆地形成演变过程紧密相关,对成烃、成储、成藏等都有重要影响。通过构造演化分析及古地温恢复,结合研究区地质、地震资料,系统研究了该区构造-热演化过程,并明确了其石油 地 质 意 义。研 究 结 果 表 明:地温梯度相对较低的西江主洼,经历了多期的增温和降温过程,具体为缓慢增温、快速增温、地温反转、加速降温与持续降温5个阶段,且分别与盆地的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坳陷沉降期及断块升降期各构造演化阶段相对应,古地温变化受控于构造演化。受构造-热演化过程影响,前期增温阶段有助于烃源岩快速演化,并奠定了晚期成熟的基础;后期降温过程使得低地温断陷生、排烃期相对变晚,生油窗持续时间更长;长期的低地温梯度背景,促使成岩演化趋缓,优质储层发育范围更深、更广;低地温断陷中温度增压作用不明显,导致成藏动力相对较弱,油气大多优先在近源圈闭内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42.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始新世发育多个不同类型的转换斜坡(或称为构造转换带),位于惠州26洼和西江30洼之间的HZ25转换斜坡控制并发育了一套大型近源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基于新处理的三维地震、钻(测)井、岩心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详细分析讨论了转换斜坡型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沉积特征。研究表明,晚始新世时期气候炎热潮湿,东沙隆起通过HZ25转换斜坡向惠州26洼输送充沛的物源碎屑,发育厚层辫状河三角洲成因砂体,粒度概率曲线和C-M图显示典型牵引流态特征;砂岩以岩屑砂岩为主,岩性粒度较粗、分选差,磨圆度为棱角状-次棱角状;岩心显示多期次冲刷界面、高角度斜层理、楔状交错层理等强水流动力沉积构造及间断性正韵律。转换斜坡是物源水系主要的运输通道,辫状河三角洲向前推进距离约8 km,整体形态为向北东方向展布的坨状或朵叶状。受控于转换斜坡古地貌格局,辫状河三角洲具有水动力强、距物源较近且物源供给充足的特征,砂地比平均值约52%。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优质储层发育带,转换斜坡及其控制的厚层优质砂体耦合形成良好的地层-岩性圈闭,是惠州凹陷深层主要勘探对象。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整体为一套低孔、低渗储层。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  相似文献   
43.
"新华,你图个啥?干这活,也不算啥干部,还得罪人。""我啥也不图,干的是良心活,就是为了咱村的老少爷们儿,为了保护好咱脚下的这片土地。"当有人不理解地问2009年3月被选聘为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乡何王庄村国土资源协管员的何新华时,他总是笑笑这样说。  相似文献   
44.
断陷盆地热演化史与盆地形成演变过程紧密相关,对成烃、成储、成藏等都有重要影响。通过构造演化分析及古地温恢复,结合研究区地质、地震资料,系统研究了该区构造-热演化过程,并明确了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地温梯度相对较低的西江主洼,经历了多期的增温和降温过程,具体为缓慢增温、快速增温、地温反转、加速降温与持续降温5个阶段,且分别与盆地的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坳陷沉降期及断块升降期各构造演化阶段相对应,古地温变化受控于构造演化。受构造-热演化过程影响,前期增温阶段有助于烃源岩快速演化,并奠定了晚期成熟的基础;后期降温过程使得低地温断陷生、排烃期相对变晚,生油窗持续时间更长;长期的低地温梯度背景,促使成岩演化趋缓,优质储层发育范围更深、更广;低地温断陷中温度增压作用不明显,导致成藏动力相对较弱,油气大多优先在近源圈闭内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45.
珠江口盆地珠四坳陷整体水深超过1 500 m,属极低勘探程度区域,钻井发现的油气显示证实了该区存在烃源岩。地震资料揭示古近系是主力烃源岩发育层系,沉积厚度及面积均较大。珠四坳陷作为南海北部向超深水迈进的油气勘探新区,其各凹陷的石油地质条件亟待剖析。在珠江口盆地6种断陷形成机制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新采集地震资料的系统分析,将珠四坳陷划分大西洋贫岩浆型大陆边缘的壳间韧性流变型、大西洋富岩浆型大陆边缘的壳上岩浆底侵型、大西洋贫岩浆型大陆边缘的壳上先存拼合型3类断陷结构。运用2Dmove软件及去压实技术恢复各个洼陷沉降速率和伸展速率,结合大量地震剖面深入研究了珠四坳陷地质结构及其对烃源岩发育的影响,明确了不同断陷结构下烃源岩发育背景的差异,以此认为荔湾、鹤山凹陷烃源岩发育条件优越,可作为南海北部超深水地区的重要勘探突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