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339篇
测绘学   142篇
大气科学   281篇
地球物理   238篇
地质学   646篇
海洋学   242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系统分析小柴胡汤加减治疗Hp感染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VIP)、万方数据、PubMed、Cochrance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8月31日,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Hp感染型慢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由两位评价人员独立按照纳入与剔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并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文献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篇RCTs文献,包括425例慢性胃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Hp感染型慢性胃炎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0,95%CI(1.14,1.71),Z=3.18,P<0.01];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9,95%CI(1.17,1.43),Z=4.97,P<0.01];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9,95%CI(0.26,0.58),Z=4.61,P<0.01];但在Hp根除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48,95%CI(0.80,2.76),Z=1.25,P>0.05]。各文献均未对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描述。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Hp感染型慢性胃炎在疗效方面具有优势,但在Hp根除率方面无优势,且本次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均偏低,可信度有限,影响结论的真实性,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多中心、高质量RCTs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2.
荒漠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这一区域。清晰地定义荒漠生态系统生态质量,制定反映生态质量优劣的关键监测指标,集成"星–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可为干旱区生态质量监测、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荒漠生态质量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荒漠生态系统要素、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特征。该研究通过集成卫星、无人机和地面传感器网络的"星–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在区域和站点两个尺度上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要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进行连续监测,通过标准化生态质量指标数值、厘定其阈值范围,构造判断矩阵建立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模型,评价荒漠生态系统质量状况。本论文阐明了构建荒漠生态质量动态综合监测技术规范与评价方法的概念框架,为实现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科学诊断和定量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3.
70年来中国化学海洋学研究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我国的海洋化学工作者通过70年来,特别是近30年来的化学海洋学研究,实现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进入同步发展的快车道,其显著的特点是:(1)化学海洋学研究从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系统转向了以揭示深层次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为核心的研究;(2)化学海洋学研究实现了多领域、多视点的综合交叉研究;(3)更加关注了人为影响与自然变化共同作用下的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研究,对近海和海岸带而言,更加注重从海陆统筹一体化角度探析化学物质的分布迁移特征。本文从生源要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微/痕量元素与同位素的海洋化学研究、生物过程作用下的化学海洋学过程等角度,重点总结归纳和分析了30年来我国海洋化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和发展状况,以期对化学海洋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74.
对南海西南部现代上升流区沉积物柱样BIS-187-61孔有机碳、生物蛋白石、碳酸盐等各沉积组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试图探讨末次间冰期(MIS 5)以来南海西南部夏季上升流影响区沉积过程及其所反映的海洋环境变化过程。研究结果发现,140kaBP以来该孔沉积记录期总体表现为:碳酸盐百分含量冰期低间冰期高,主要受周边陆源物质输入稀释的控制,为典型的"大西洋型碳酸盐旋回",有机碳、生物蛋白石、碳酸钙以及陆源沉积物的堆积速率均在MIS 2期、MIS 4期和MIS 5e期出现高值。其中,MIS 2期和MIS 4期生源和陆源沉积堆积速率增加可能与冰期时冬季风增强及海平面下降导致陆源营养物质输入增加对初级生产力的刺激有关,也可能与陆源物质输入增加对海洋生源颗粒物输出的压载作用增强有关。而MIS 5e期南海海平面高度与现代相仿,间冰期较强的夏季风引起的越南沿岸上升流增强是导致该时段本研究区域表层初级生产力增强,沉积物总堆积速率及各组分堆积速率都相应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5.
本文基于TELEMAC-2D模型建立太平洋区域海啸传播模型,模拟2011年日本“3·11”海啸事件下海啸波的传播。使用实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在模型验证良好的基础上分析日本“3·11”海啸事件对乐清湾的影响。通过频谱分析得到“3·11”海啸激发的乐清湾内240、180和103 min这3个主导模态的幅值及其相位。通过白噪声实验对乐清湾的固有共振特征进行估算,进一步支持了乐清湾在上述3个模态发生共振这一结论。白噪声实验还表明,海啸等海洋灾害发生时会在乐清湾湾顶及湾口处产生较大的增水,该结论对乐清湾内海洋灾害风险防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
矿业城市受到矿山开发与城市扩张的双重影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煤矿城市河南省鹤壁市为研究区,根据汤河流域1970—2015年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设定5种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情景,采用SWAT模型模拟分析5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以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970—201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流域内蒸散发量、土壤下渗量和地下径流量年均分别减少-1. 48 mm、-0.38 mm、-0.29 mm,地表径流量年均增加0.76 mm,汛期与非汛期径流增加;在不同水文年份,土地利用变化对平水年的年径流影响最为明显,对枯水年年径流的影响大于丰水年。本文主要提出了以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该方法对矿区范围内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7.
78.
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正面袭击了温州,给温州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利用相关气象和海洋资料分析了台风"桑美"的主要特点及其风暴潮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79.
The relation between otolith weight (OW) and the age of marine fish is studied. A total of 222 individuals of bighead white croaker, Pennahia macrocephalus were sampled seasonally in the mouth of the Beibu Gul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2007. Since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agittal OW between otolith in pairs (P≥0.05), the undamaged left sagittal otolith is used for age determination. The highest correlations among standard length, OW and fish ages are confirmed by linear, exponential and multinomial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sagittal OW overlaps only occasionally among age groups, and to individuals with similar standard length, the older and slower-growing fish has a heavier otolith because of the continued otolith material deposit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agittal OW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significant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age (P<0.05). The age readings can be verified by plotting the sagittal OW versus the standard length for age groups, and the individuals with similar standard length but in different ages can be separated by sagittal OW frequency analysis. Mostly, the predicted ages using the regression between sagittal OW and ages are closed to the observed ages by counting annulus on scale. It indicates that the sagittal OW analysis is a useful technique for validating the accuracy of age determination by annuli counts, especially for individuals of similar size. Furthermore, the technique is applied for Pennahia macrocephalus with discussion in this paper.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0771653) and Bureau of Fisherie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80.
内蒙孪井灌区土壤盐分运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孪井灌区典型地段包气带土层可溶盐分在灌溉前后的变化,分析了灌溉水和土壤水盐分动态特征,并在室内进行了不同类型土壤的淋滤试验。结果表明引黄灌溉是使土壤脱盐的过程,尤其是灌溉初期,土壤脱盐非常明显。灌溉洗盐与包气带岩性和灌水量有关,砂壤土较黏砂土易脱盐,土壤初始含盐量越大,灌溉量越大,土壤脱盐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