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5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3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江南造山带东段九岭新元古代花岗岩据其岩石学及野外产出特征可分为3个序次的侵入体,由早到晚依次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本次研究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中等富硅(SiO_2分别为66.05%~75.78%和67.36%~73.94%),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极富硅(SiO_2为73.96%~77.83%)。三者铝饱和指数A/CNK分别为1.53、1.71和1.32,A/NK分别为2.04、2.0和1.39,均显示典型过铝质花岗岩特征;三类岩石单元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SiO_2与MgO、TiO_2、CaO、Fe_2O_3T、Al_2O_3、MnO、V成负相关,但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这种相关性不明显。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均富轻稀土元素,(La/Yb)N分别平均为10.1和18.7,具弱Eu负异常(δEu分别为0.11~0.88和0.30~0.72),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轻重稀土分馏弱((La/Yb)N=4.70),强烈Eu负异常(δEu=0.18~0.61)。三类岩石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Th、U、K、Pb,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Sr、Ti,且锆石εHf(t)变化范围极大,分别介于-6.76~9.22、-1.08~6.63和-0.64~7.96之间。研究区北西侧和南东侧岩体锆石Hf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岩体北西部的锆石εHf(t)变化范围高于南东部,锆石tDM2模式年龄多集中在1.6~1.8Ga。综合研究推断本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源区分别为砂质上地壳和泥质上地壳部分熔融产物,而英云闪长岩则为砂泥质源区部分熔融产物。同时,SE侧岩浆起源深度和岩体剥蚀程度均高于NW侧,且SE侧岩体的成岩时代也略早于NW侧,这暗示了新元古代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后的伸展过程中,研究区SE侧岩浆起源深度较深,且形成时代较早,并逐渐向NW侧迁移。另外,花岗质岩石源区由砂质向泥质转变的过程可能也是区域陆壳伸展作用逐渐增大的结果。  相似文献   
32.
频繁的人类活动对南极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南极长城站周边人类活动密集区对土壤进行采样的基础上,分析长城站周边地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并结合近20年来长城站周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含量的分布,展开对比研究,探讨长城站区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8种主要重金属在长城站表层土壤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站区频繁的车辆活动使得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这些物质沉降在站区土壤表层或许是南极长城站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3.
钦杭结合带是扬子克拉通与华夏造山系碰撞形成的华南规模最大的古老造山带。以往一般认为上述两大块体在晋宁期发生碰撞,至加里东期完全拼合形成统一的华南板块。但关于晋宁运动与加里东运动的动力学机制与演变过程以及两大陆块碰撞方式与构造演化等,至今仍有较大争议。近期笔者等在位于钦杭结合带内的浙江省龙游县首次发现加里东期榴闪岩,为探讨陆一陆碰撞拼贴时限及其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4.
粤东地区出露有大埔黑云母花岗岩、大埔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和揭西黑云母钾长花岗岩3种岩石类型,大埔黑云母花岗岩和揭西黑云母钾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6.3±0.6Ma和134.9±0.4Ma,属于晚中生代早白垩世,而非前人认为的晚侏罗世;3种岩石在主量元素上总体具有富硅、铝,碱含量中等,贫铁、镁、钙、钛、磷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的弱过铝质岩石;大埔黑云母花岗岩的δEu负异常中等,具略向右倾的轻稀土富集模式,可能是由时代相当于元古宙的富砂屑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大埔黑云母钾长花岗岩、揭西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具有中等—强的δEu负异常,稀土配分模式为海鸥型,二者在野外分布上紧密共生,时间上比较接近,在地球化学上表示出连续变化的趋势,具有相似的同位素组成,可能是由时代相当于元古宙的陆壳富泥质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是同一岩浆演化到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35.
对分布于江南造山带东段江绍断裂带附近的浙江诸暨地区石角-璜山侵入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工作,石角角闪辉石岩和璜山石英闪长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844Ma±3Ma和818Ma±6Ma。该年龄结果表明,石角村附近的超镁铁质岩(包括球状辉闪岩)与其外围的闪长岩可能并非同时形成。江绍断裂带附近分布的多个闪长岩体的形成时代介于930~820Ma之间。对这些超镁铁质岩和闪长岩的精细岩石成因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扬子和华夏在新元古代时期的拼接过程。  相似文献   
36.
浙东白垩纪北漳和梁弄花岗岩体及其暗色岩石包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浙东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在岩性上分为三类: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A型花岗岩。对后两类花岗岩已有较多研究,但对前一类,尤其是二长花岗岩的研究还较薄弱。选择浙东具代表性的北漳和梁弄二长花岗岩体及其所含暗色岩石包体,以及共生的石英闪长岩类,通过系统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对比研究,提出浙东二长花岗岩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类演化系列,暗色岩石包体是由花岗质岩浆在深部析离出的镁铁质微粒包体(MME),成分特征类似于石英闪长岩,说明三者具内在成因联系,均与俯冲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7.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火山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主体为一白垩纪火山岩浆活动形成的复活破火山,由4个火山岩性段和1个中央侵入体构成,经历了4期喷发、2次塌陷、1次侵入、现代地貌形成等共8个演化阶段.火山岩为以流纹质和粗面英安质为主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组合,中央侵入体为橄榄安粗岩系列石英正长斑岩,它们的A/CNK值集中在0.9~1.2之间,为铝饱和或铝过饱和类型.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δEu值为0.11~0.32,表明岩浆经历了以斜长石为主的强烈结晶分异作用;火山岩(87Sr/86Sr)i为0.707 9~0.716 1,εNd(t)为-6.90~-7.70,中央侵入体石英正长斑岩(87Sr/86Sr)i为0.708 6~0.709 8,εNd(t)为-7.10~-7.68,表明它们是同源岩浆不同阶段分异演化的产物,物质来源主要为陆壳,但也有地幔物质参与.它们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不是典型的岛弧或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而是活动大陆边缘靠板内的环境.  相似文献   
38.
Nd模式年龄及其含义地壳中岩石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又称地壳保留年龄(Crustal residence age)是由DePaolo等人于1976年首先提出来的。它所依据的是Nd同位素的两阶段演化模式,即分别在地幔储库和地壳环境中。由于地壳岩石的Sm/Nd值(平均约0.12)远比地幔的(约0.32)低,因而可以认为壳、幔分异作用是使Sm/Nd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由于在地壳演化过程中(包括风化、沉积、变质甚至重熔),岩石中的Sm/Nd比值几乎不发  相似文献   
39.
湘赣地区中生代是多金属矿产的集中地区,是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最终制约因素来自地球深部,岩石圈厚度是探索地球深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湘南宁远玄武岩、长城岭辉绿岩和赣西北基性岩的研究,运用玄武岩主量元素对玄武岩的形成深度进行了定量模拟,初步探讨了湘赣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厚度随时间的演化关系。研究表明,湘西南宁远地区晚三叠世岩石圈厚度约为53km,湘中南长城岭晚三叠世岩石圈厚度约为81~84km,赣西北早白垩世岩石圈厚度的形成深度约60~63km。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在闽东南长乐-南澳断裂带中,多处新发现白垩纪(辉长)闪长质和二长花岗质岩浆经机械的、化学的混合形成各种浆混岩类,与两混合端元岩石共同构成浆混杂岩,成岩后还受到应力作用。它们因特殊的结构构造而长期被归入混合花岗岩或片麻状花岗岩类。描述了泉州市肖厝、福清市高山等地浆混杂岩的野外地质特征,并与莆田市和福清市的典型变质变形花岗岩类进行了对比,指出这3类岩石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浆混杂岩可能形成于主变质变形期之前早白垩世早期的伸展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