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5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2008—05—12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8.0级地震,全国多个单位投入科技力量,为抗震救灾献言献策,其中遥感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遥感在这次汶川地震灾害监测与评估中主要起到了灾情速报、救灾空间信息保障、次生灾害动态监测和灾区重建规划等作用。通过对这次全国性的地震灾害遥感监测工作的总结与分析,指出了自然灾害遥感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2.
以四川省北川县唐家山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06-11-10的SPOT卫星影像数据,依据NDVI和地形信息进行耕地识别,辅以少量的人工修正,快速获取灾前耕地分布信息.应用2008-05-14的FORMOSAT-Ⅱ卫星影像数据和2008-06-04的ALOS卫星影像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快速获取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信息.灾前耕地分布信息叠加地震次生灾害数据及影像,进行变化检测,实现耕地损毁的快速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崩塌滑坡、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严重,崩塌滑坡533处,面积1408.20hm2,堰塞湖水面面积已达604.69 hm2.共毁坏耕地86.88 hm2,耕地毁坏率8.84%.崩塌滑坡、被毁耕地分布与断裂带分布一致,断裂破碎带内耕地毁坏率达18.74%,占研究区被毁耕地面积的74.53%.  相似文献   
23.
传统的经济重心求算方法中忽略了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及城市化过程产生的聚集效应和邻近效应,特别是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该文提出了基于GIS和Delaunay三角形的新的研究方法,通过空间插值Cokriging算法以及对空间点集的平面剖分并结合GIS进行多重迭代运算,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算法中存在的不足。以2005年四川省各县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为例,简要阐述了研究方法的技术流程,为以后人口重心、耕地重心等其他社会评价指标重心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4.
在四川省土地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中使用了90年代TM图象,其最终目标是进行动态监测.为此判读成图后,将土地资源环境判读图的专题图形数字化,分层录入计算机,进行属性编码输入等作业.成果为分幅数字化图形记录软盘或磁带.  相似文献   
25.
西藏高原土壤侵蚀评价体系及监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高原土壤侵蚀营力多样,侵蚀类型复杂,其评价与动态监测方法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根据多年对西藏高原土壤侵蚀的调查研究,从西藏高原土壤侵蚀区域分布特征出发;提出西藏高原土壤侵蚀应划分为自然侵蚀区和人为加速侵蚀区,分别采用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及土壤侵蚀分类分级的评价体系.前者采用人机交互式遥感动态监测方法,后者采用土壤侵蚀因子数据库与土壤侵蚀模型法相结合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26.
从人口压力构成要素和山区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了山区人口压力测算模型.该模型包括城镇人口压力指数、农村人口压力指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3 个构成要素,综合反映了山区人口数量压力特征.应用该模型对四川省凉山州的人口压力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①凉山州人口压力指数的平均值为4.95,属“一般”水平.人口压力“小”、“较小”、“一般”、“大”、“极大”的县市分别占的23.53%、11.76%、29.41%、29.41%和5.88%;②人口压力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并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凉山州东部、东北部的大、小凉山地区人口压力大,安宁河谷、凉山州南部低山、中山区和盐源盆地人口压力小;③人口压力指数与贫困发生率、生态脆弱度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人口压力大和生态环境脆弱性高是导致山区贫困的一个因素,应加强贫困山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研究.  相似文献   
27.
川滇黔接壤地区是中国自然灾害极易发区,高频度、高强度的自然灾害已经给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对川滇黔接壤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构建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洪涝、干旱、冰雹和低温冷害等7个主要灾种的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数据库,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获取研究区自然灾害危险度综合评价图。结果表明:川滇黔接壤地区自然灾害表现出“两线一区”的基本格局,即小江-安宁河深大断裂、金沙江沿线和乌蒙山区3个自然灾害高危险区。宏观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是控制川滇黔接壤地区自然灾害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高度危险和极度危险区威胁的国土总面积、总人口、GDP总量都占到研究区的一半以上,防灾减灾成为该地区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研究也发现自然灾害对农村区域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在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中,特别是乌蒙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中要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土地资源是制约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因素,土地资源安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山区的资源环境安全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分析山区土地资源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论文构建了以建设用地安全指数和粮食安全指数为基础的山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该模型使用城镇化率作为建设用地安全指数的权重,以反映建设用地安全在区域土地资源安全中的重要性;使用非城镇化率作为粮食安全指数的权重,以反映农村土地安全状态在土地资源安全中的重要性。在GIS 软件支持下,利用该模型对四川省凉山州各县市的土地资源安全指数进行了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凉山州土地资源安全情况总体不容乐观,土地资源安全等级为安全和较安全的县市仅有3 个,占全州县市总数的县市总数的17.65%,国土面积的17.23%;而土地资源不安全与临界安全的县就有10 个,占全州县市总数的58.82%,国土面积的55.03%。土地资源安全主要受地形条件约束,地形起伏度每下降0.09,土地资源安全指数约上升0.97。同时,土地资源不安全区与贫困区具有高度叠加的特点,这表明土地资源是主导山区发展和山区资源环境安全的关键因素,提高山区土地生产潜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保障山区土地资源安全及资源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