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西藏高原斜压对流边界层风、温、湿廓线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8年夏季第2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当雄观测站的边界层观测资料以及拉萨、改则和武汉等地探空资料,分析讨论西藏高原斜压对流边界层风、温、湿廓线的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地区白天对流边界层发展可高达2200m,显著超过中纬度平原地区和海面上对流边界层高度. 高原对流边界层中温度廓线具有较好的混合特征,湿度廓线有时在某一高度上出现湿度极大值. 高原对流边界层内热量和水汽收支分析表明,水平平流作用对边界层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在对流边界层中平均风速垂直分布存在风切变现象. 水平温度梯度形成较强的斜压性是形成边界层风切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影像的北极海冰厚度和密集度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3年7月至9月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所获取的大量海冰影像资料,完成了走航期间74.11°N-79.56°N,144.17°W-169.95°W范围内海冰厚度和密集度的提取。本文总结了从船侧录像中提取冰/雪厚度以及从航拍图像中提取冰密集度的方法,并描述了提高所取参数可靠性应采取的分析技术和现场调查的处理措施。本文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以应用到渤海海冰和极地海冰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北极夏季冰面上近地层特征及热量收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1999年8月19~24日我国第1次北极考察资料对北极夏季近地层气象要素梯度特征和冰面热量收支问题进行了讨论.北极夏季近地层相对于冰面的相对湿度很大,经常接近于饱和状态,冰温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冰面附近冰温梯度较大,白天很小.在冰温垂直分布中20cm冰层温度有时可出现极大值.冰面热量收支计算表明,夜间冰面辐射冷却损失热量主要由冰层向冰面热量输送来补偿.白天冰层的热量主要来源于穿透短波辐射,冰面和以下冰层间的热量交换很低.白天冰面冰雪融化热量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矿业权评估管理业务的分析与需求梳理,提出了电子政务框架下的矿业权评估系统的构建模式。基于电子政务平台构建矿业权评估系统,快速满足了矿业权评估管理业务的应用需要,转变了传统工作模式,拓展了电子政务建设内容,加快了依法行政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便于野外试验,对多普勒声雷达天线作了重新设计.本文对新设计的集合式数字多普勒声雷达作了介绍,对比试验结果说明新设计的声雷达测量风速和风向的结果与系留气艇测量结果相符很好,其性能与过去国内和国外分离式天线多普勒声雷达的性能相当.在西藏高原试验中,新设计的多普勒声雷达进行了40多天连续探测.声雷达探测结果发现在西藏高原当雄地区存在烟柱式上升运动,其垂直速度可达1m/s左右.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高原大气边界层中的对流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 1 998年第 2次青藏高原野外试验中的多普勒声雷达探测、低空探测观测以及卫星观测资料对高原大气边界层内的对流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声雷达探测到了高原边界层内有强烈的对流活动。这种对流泡中心的垂直速度可超过 1m/s,并存在尺度为 1个多小时的周期性 ,表现为中小尺度的有组织的湍流活动。高原边界层强对流得以发展和维持的物理机制是 :强辐射加热、复杂的地形地貌形成的下垫面不均一性造成边界层斜压性、边界层内的平流活动等 ,这些现象都有利于对流的发展。在这些条件的作用下 ,边界层内可以产生一系列有组织的强湍流大涡旋活动 ,这些大涡旋形成的热泡在向上发展的过程中有的能够发生合并 ,变得更大也更为猛烈 ,达到凝结高度以上可形成对流云 ,并发生充分的对流混合。成云过程凝结潜热释放更有利于对流运动进一步发展 ,使对流云逐步发展成更大的对流云团 ,从而产生卫星云图中显示的云团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2000年6-7月新疆阜康地区野外观测资料和美国宇航局Goddard地球观测系统资料同化系统计算相应时间能量收支基础上分析了夏季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辐射特征和能量收支.新疆阜康地区观测的夏季中午平均吸收辐射为664 W/m2左右,反照率为17%,夜间长波净辐射值为60W/m2左右.模式计算的相应地区的辐射特征与观测结果相当接近.模式计算结果表明,夏季新疆、甘肃西部、内蒙一带为感热通量高值区,其最大值在华北、东北地区,其值可达300W/m2.广大西北地区潜热通量都很低,其高值区在华东、华南、西藏东部和四川一带,最大值可达250-300W/m2.  相似文献   
18.
应用美国宇航局 (NASA)Goddard空间飞行中心 (GSFC)的地球观测系统(GEOS)资料四维同化系统 (DAS)模拟了 1 999年 5月和 6月中国东部海域月平均风速、温度和湿度场以及能量收支各项 .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我国东部海域温度、湿度以及风矢量的月平均分布状态 .分析结果表明 ,黄海、东海海域近海面大气层于5月和 6月无论白天和夜间都有来自南方海域的暖湿空气的平流输送 .6月的平流输送比 5月更强 .能量收支的计算结果显示 ,5月和 6月白天海面净通量是从海面向海洋深处输送 ,夜间海面净通量是从海洋向大气输送  相似文献   
19.
在TOGA-COAREIOP期间用涡度相关法对海气热通量进行了船载直接观测.对垂直风速、温度和湿度湍流脉动观测数据的谱分析显示它们在高频区基本满足"-2/3次方律".对船体简谐震荡影响的讨论从理论上证明该影响在热通量计算中可被忽略.根据以此方法得到的通量求出了中性层结条件下感热和潜热的整体输送系数分别为2.25×10-3和1.26×10-3.对海气边界层特性的分析表明该海域的近海层主要呈中性或弱不稳定层结.海气通量的变化与背景环流形势密切相关,潜热通量主要受海面风场强度的影响,而感热通量变化除了风场的影响外,层结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用整体输送法计算TOGA-COAREIOP期间以及TOGA期间8个航次的通量结果而得到的Bowen比约为0.1,显示潜热通量是暖池大气的主要热源.  相似文献   
20.
TOGA-COARE IOP期间的海气通量观测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TOGA-COAREIOP期间用涡度相关法对海气热通量进行了船载直接观测.对垂直风速、温度和湿度湍流脉动观测数据的谱分析显示它们在高频区基本满足"-2/3次方律".对船体简谐震荡影响的讨论从理论上证明该影响在热通量计算中可被忽略.根据以此方法得到的通量求出了中性层结条件下感热和潜热的整体输送系数分别为2.25×10(-3)和1.26×10(-3).对海气边界层特性的分析表明该海域的近海层主要呈中性或弱不稳定层结.海气通量的变化与背景环流形势密切相关,潜热通量主要受海面风场强度的影响,而感热通量变化除了风场的影响外,层结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用整体输送法计算TOGA-COAREIOP期间以及TOGA期间8个航次的通量结果而得到的Bowen比约为0.1,显示潜热通量是暖池大气的主要热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