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4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解放後不久,读到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者当时虽不能完全理解,但却得到一些启发:应该为劳动人民大众而工作,为工农兵服务。因而,就联想到  相似文献   
42.
地图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发展到二十世纪50年代,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科学体系。随着社会生产需耍、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地图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更广泛地为经济、文化、国防以及其他科学的发展服务。地图学的内容也就包括许多不同的方面:  相似文献   
43.
面向地上下无缝集成建模的新一代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上下无缝集成三维建模是新一代3DGIS的主要标志,地上下无缝集成建模已成为当务之急。在三维空间建模技术现状与存在问题、目标层次与功能需求及三维空间模型现状与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地上下集成建模的两个层次和无缝集成的基本原理;阐述以CD-TIN为纽带、以BRep-TIN-GTP为核心、以三层混合模型为成份的地上下集成空间数据模型的概念结构与典型逻辑关系。并结合城市与矿山应用,介绍该集成模型在GeoMo3D系统中初步实现后的可视化效果。同时,指出了与地上下集成建模相关的近年3DGIS的主要攻关方向和重点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44.
一系列的黑色岩系多金属矿床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寒武系底部,前人对多金属矿特征、成因等方面进行许多研究,但对Mo-Ni、V、P和Ba矿的成矿顺序研究较少。本文对云南德泽、贵州纳雍-坝黄-天柱及湘西柑子坪等地区的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多金属矿的成岩成矿环境、矿石矿物微观特征、成矿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结合元素富集层出现先后可将寒武系底部成矿作用自下而上分为四个成矿序列:即磷矿成矿序列、重晶石矿成矿序列、钒矿成矿序列、镍钼矿序列。同时,根据岩石组合、矿物组合、含矿性等特征,将贵州境内Mo-Ni、V、P和Ba矿床划分为三个成矿区,即纳雍-遵义-福泉黔中镍钼成矿区、铜仁-镇远-岑巩黔东南钒(镍钼)成矿区、天柱-新晃重晶石成矿区。  相似文献   
45.
运用大数据文本挖掘和分析工具,对比新冠疫情期间武汉和非武汉地区居民所发布的微文,探究了武汉樱花在不同居民群体间情感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本地居民樱花微文的关注点多而分散,非本地居民的关注点少而集中;2)武汉樱花对不同地区居民情感的影响与疫情发展状况紧密相关;3)武汉樱花在疫情期间对武汉居民具有情感支持效应,对非武汉地区居民具有情感凝聚效应;4)疫情改变人的情感和景观解读背景,并赋予景观新的意义,新的景观意义反作用于居民,构成情感闭合回路。最后提出建议,抗疫恢复工作应多关注居民心理层面的缺失,从居民与城市、景观的情感关系入手,向武汉居民传达城市美好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46.
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   总被引:72,自引:6,他引:72  
现代地理学涵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其发展趋势是: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加强地理学内部的综合研究,地理过程的微观研究进一步深化,结合实践拓宽应用研究领域,实验与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理论思维模式的转变。地理学应在陆地表层过程与格局、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自然资源保障与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与调控、地理信息科学和数字地球战略等前沿领域开拓创新,为促进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7.
一、引言 表示地貌之方法不下十余种,但以等高线法应用最广。若地图缩尺大於十万分之一,表示之效果,诚无出其右者。惟地图辅尺较小时,则等高线并非最适宜之方法。因缩尺较小之地图,等高线间距必大,局部之地貌改变,常被抹杀。即平原与同山地等最重要之自然地理区划,亦竟不能明显表示。例如我国东南沿海、原多起伏之邱陵,而太原、长安及成都附近,实为广大之平原。但在一般采用  相似文献   
48.
云南地形,东西迥异。西部山脉纵列,峡谷叢错,形成巨大之天然屏障。东部高原,则地势较缓,多山间盆地,土壤肥沃;宜於耕耘。此类盆地,滇人称为‘坝子’;其间湖泊,则称为‘海子’。滇池乃云南高原上最大之‘海子’,环湖周遭二十余河流,以及流域三千方公里之水流悉汇注其中(注一)。螳螂川为其唯一之尾闾,自海口以下,河床狭窄,坡度至为陡峻,仅中下游流经安宁盆地  相似文献   
49.
云南螳螂川流域之地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 前言 螳螂川位于云南高原中部,上承滇池,下游改名普渡河,北流入金沙江(注一),流域面积约五.五○○余方公里,惟其盘龙江及鸣矣河二大支流之上源,未及攷察,本文论述之范围,仅以滇池、安宁、富民等山间盆地及贯穿其间之螳螂川干流河谷为限,面积约当流域全面积之半·(图一) 滇池位于昆明之南,海拔约一·八八六公尺(注二),为云南第一大湖,寻常洪水位时,面积约三四○方公里,西岸迫近断崖,北东南三面匯纳盘龙  相似文献   
50.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内蒙古地区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虹雨  马龙  刘廷玺  梁珑腾 《水文》2018,38(5):47-51
利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70个气象站1951~2014年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等方法,对内蒙古近64年气候干旱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近64年来除西部年际、春、秋、冬季,中部春、秋季及东部春、冬季气候趋于湿润外,其他均趋于干旱。中、东部年际、植(作)物生长期SPI在2001年和1990年左右发生突变,东部突变后趋于干旱并在2006年左右又发生明显转折后趋于湿润。西部在1960s干旱严重,中、东部在1990s至2000s干旱严重。西部年际SPI由西北向东南、东部由南向北干旱趋势速率呈阶梯状下降,中部干旱趋势速率较西、东部快;植(作)物生长期SPI空间变化与年际一致,但西、中部干旱趋势明显的区域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