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4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唐河—栗园—泌阳断层位于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是分隔泌阳凹陷与桐柏造山带的伸展拆离型控凹边界断裂,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对分析泌阳凹陷的形成演化过程和研究泌阳凹陷与桐柏造山带的盆—山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区域露头、岩石测年、地震、钻井分层资料为基础,精细刻画断层的几何学特征,恢复其运动学过程并探讨泌阳凹陷与桐柏造山带的盆—山关系。根据断层走向、倾向和距离—位移曲线,将断层分为西段、中段、东1段和东2段,各段的断面形态、滑脱深度、沉积地层均有差异;认为断层是一个复杂曲面,可由3个横向轴面和3个纵向轴面分割为15个等倾角区。根据演化复原,认为断层西段在晚白垩世开始活动,中段在玉二段沉积期开始活动,东1段在玉一段沉积期开始活动,东2段在大仓房组沉积期开始活动,整体呈现由西向东逐渐活化扩展的趋势。断面及上盘地层旋转程度在中段最大,向两侧减弱;后期隆升剥蚀强度在中段最弱,东段次之,西段最强。前晚白垩世,泌阳凹陷基底与桐柏造山带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演化过程;晚白垩世—始新世,泌阳凹陷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碰撞后岩石圈拆沉的地幔热流作用,早期NW-SE向逆冲断裂反转沉降形成凹陷雏形,盆—山关系具耦合特征;渐新世以来,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碰撞的弧后拉张作用,凹陷沉降—沉积逐渐受NE-SW向断裂控制,盆—山关系具脱耦特征。  相似文献   
142.
吐哈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对于常规油气前人做了大量工作。然而对非常规页岩气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页岩气以吸附或游离的形式存在于泥页岩及其夹层中,而泥页岩的矿物组分研究为页岩气的吸附储存以及泥页岩的裂缝评价、渗流运移、压裂造缝等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本文在野外露头及钻井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显微薄片分析和 X-衍射分析,结合有机地化及镜质体反射率测试结果,对吐哈盆地周边二叠系8个剖面及两口取心井的暗色泥页岩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吐哈盆地二叠系暗色泥页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暗色泥页岩主要形成于微蒸发、微咸水的浅湖—半深湖—深湖环境,主要由粘土矿物和石英组成,粘土矿物主要为伊 /蒙混层、绿泥石和高岭石组合;2)暗色泥页岩矿物组合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反映了盆内“多凸多凹,凸凹相间”的特点;粘土矿物组合反映了中二叠世晚期干旱—潮湿频繁交替的气候条件,且风化程度中等;3)暗色泥页岩总体处于中 ?晚成岩作用阶段,成熟度高,达到了成熟—高成熟阶段,有利于页岩气藏的形成;4)脆性矿物含量大于40%,有利于页岩气的压裂开发。  相似文献   
143.
马坑铁矿区火山岩与铁矿原始铁质来源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坑铁矿为福建省一大型隐伏铁矿床,我们从一九七六年起,对矿区西矿段进行详查、勘探。在勘探过程中,对铁矿成矿作用作了一些工作。本文仅就铁矿主矿层的原始铁质来源与火山作用的关系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4.
小河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内少数几个由北西向主断裂控制的典型铅锌矿床之一,矿化蚀变的空间展布严格受构造控制。为查明其区内构造对矿化蚀变的控制作用特征,通过不同中段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岩相学填图,对不同方向构造进行筛分,并对不同中段不同矿(化)体特征和蚀变特征开展了系统的剖析,结果表明:小河铅锌矿床矿化蚀变的岩石组成、类型及结构等相对简单,围岩蚀变以热液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为主;矿化主要为闪锌矿化、方铅矿化;该区构造组合形迹反映矿区内存在6期构造体系,分别为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早-中期、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成矿流体沿区内北西向张性-张扭性构造发生大规模运移,在断裂上盘及与之配套的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节理裂隙等构造有利部位成矿,并依次形成以断裂为中心且平面上呈带状展布的矿化蚀变分带:矿化边缘带(Ⅰ)→矿化过渡带(Ⅱ)→矿化中心带(Ⅲ)。最终建立了小河铅锌矿床构造控矿模式。研究成果对同类矿床及川滇黔接壤区的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5.
云南会泽超大型富锗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铅锌成矿区小江深断裂东侧,受北东向断褶构造控制。尽管会泽铅锌矿研究程度高,但作为矿区外围找矿重点区域的小竹箐勘查区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基于构造岩中金属元素组合晕(MEAHFZ)找矿方法,通过地质测量和构造解析,认为该勘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其构造样式为银厂坡左行斜冲走滑断层及其上盘的倒转倾伏背斜组成的断褶构造,与矿山厂、麒麟厂矿床控矿构造样式基本一致。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厘定印支期以来该勘查区构造体系成生发展为北东构造带—晚南北构造带—东西构造带。在此基础上,基于地表 1:10000构造地球化学、蚀变岩相精细填图及重力剖面勘查,绘制了铅-锌-镉元素组合和铅、锌单元素异常综合图,结合该区的重力异常,发现其综合异常沿银厂坡断裂上盘上震旦统灯影组、下石炭统摆佐组中的北北东—北东向压扭性层间断裂带分布,进而圈定了Ⅰ、Ⅱ和Ⅲ号重点找矿靶区。该成果不仅为该勘查区工程验证指明了方向,而且对同类矿床深部和外围找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6.
“数字鸿沟”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应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3年上半年连续出现的全球性突发事件,是对我国的严峻考验。面对严峻复杂的世界形势,地球信息科学可以大有作为,如建设各类型的地理信息系统,以增强应变能力,制定长远规划,加强基础研究和数据储备,将地球信息科学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应用于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和政府决策,提出强强联合,共同攻克难关。  相似文献   
147.
现代地图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述彭 《地图》2003,(4):5-5
地图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现代”者,昭示区别于“经典”,“与日俱进”之谓也。  相似文献   
148.
建筑物内部结构和环境复杂,由此产生的噪声等影响使其无法直接运用于室外建模中已经成熟的点云分割算法。为降低噪声带来的影响,本文提出利用直方图统计法,分别对点云进行Z轴方向和X-Y轴方向上的直方图统计,从而分割出地板面,天花板面以及墙面的"候选点"。以K-D树构建空间数据索引,计算点云中各点的法向量以及曲率,将"候选点"中面与面相交处曲率"突变"的点去除,利用区域生长算法分割出建筑物的地板面、墙面以及天花板面。以NavVis公司的M3三维激光扫描车获取的室内SLAM点云数据,对本文方法检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噪声带来的影响,并且可以对平面点云数据进行分割提取。  相似文献   
149.
由廖克院士等10多位著名科学家集体撰写的《地球信息科学导论》,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7年3月出版,73万字,定价78元)。为研究生和大学教师、高级工程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理念和理解的创新成果,是一部难能可贵的教材和自修参考书。这部教材也是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和落实“  相似文献   
150.
乔冈  徐友宁  陈华清  焦梦奇  陈述  高云峰 《地质通报》2018,37(12):2176-2183
地裂缝地质灾害是植被生态地质环境破坏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查明地裂缝对植被生态环境影响的方式、程度、范围等对于宁东煤矿区植被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水分是评价地裂缝是否影响植被生态的重要指标,地裂缝的存在加剧了植被赖以生存的土壤水分的散失,因此,选取典型植被区、土壤岩性结构区的煤矿采空区开展原位试验,分别动态监测裂缝边缘、远离裂缝区包气带剖面不同埋深的土壤水分,结合气象要素分析,以达到研究地裂缝对植被生态环境影响的目的。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散失空间上水分优先自裂缝裸露面散失,其次才会自地表散失;(2)土壤水分散失时间呈动态变化,同气温呈正相关关系,其中,7月最大,呈现2个蒸发面,8月次之,呈现1个蒸发面;(3)受土壤岩性的影响,随着土壤埋深增加,土壤含水率呈"S"形变化特征,不同岩性持水性大小顺序是:风积沙黄土根植土粉土;该结论对于宁东煤矿区植被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