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4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331篇
测绘学   147篇
大气科学   196篇
地球物理   194篇
地质学   856篇
海洋学   183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16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伽师-阿图什震区地壳深部结构特征的探测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两条测深剖面资料的处理计算和综合研究后发现,研究区壳幔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性。不同的地质构造块体在速度结构,构造特征上显示出较大差异。上,下地壳的分界C界面和M界面是具有较大起伏变化的界面,由伽师下方最浅的30.0km(C界面),45.5km(M界面)向西昆仑山区急剧加深至44.0km和70.0km;塔里木块体较高的速度结构意味着地壳结构和对“稳定”的特性;根据伽师地区震源深度大多分布在20-40km这一现象,可以认为,C,M界面的局部隆起,低速异常体和深大断裂的存在对于伽师强震群的孕育和发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2.
本文以1:5万里庄幅为例,阐述了运用G1S系统对区调过程中各种资料的处理与编辑方法,并介绍了数字制图方法及工艺流程,提出了GIS系统在1:5万区调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3.
崇州市某水电站引水隧洞砼腐蚀原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省崇州市某水电站引水隧洞衬砌砼产生腐蚀变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环境水对砼的结晶性侵蚀是最根本和直接的因素。在水电站勘察设计阶段,未对地质环境尤其是水文地质及地下水下水化学性质进行评价,故而在工程设计方案中,对砼的主要原材料水泥的标号及成份要求未考虑环境水对砼的侵蚀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84.
在系统采集水源样品并分析测试的基础上,重点对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潜水、第三系及侏罗系承压水的氢、氧同位素特征、矿化度、水的化学类型、放射性铀、氡含量进行研究,分析地下水的来源及潜水、承压水在补、迳、排不同地段的变化规律,并认为这种变化规律与水成铀矿的地下水的变化规律相符合。  相似文献   
985.
介绍了在软土深基坑工程施工中根据现场试验及变形监测反馈的信息,进行了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采取了一系列的加固措施和施工调整,使整个工程达到了安全可靠和经济技术合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6.
秦建庆  陈建峰 《岩土工程技术》2004,18(5):255-257,266
从Bayes的基本原理出发 ,研究了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概率分析方法。结合实测数据 ,推导了承载力后验分布统计量的计算公式 ,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先验公布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987.
曹新来  边庆凯 《地震学报》2004,26(7):154-161
分析华北地区20余年地下水动态与强地震活动的关系,发现部分井水位动态在几次强地震前短期阶段出现形态相似的下降变化. 其特征表现为水位以突变下降或加速下降开始,转折后变为速率较缓慢的上升,其幅度比下降幅度小得多;地震发生在水位缓慢上升过程,震时或震前水位大幅度上升. 这种下降形态的异常在华北地区上百口观测井中记录虽然不多,但是在几次强地震前不同的井记录了形态相同的水位变化过程. 表明地下水的地震前兆异常具有一定的重现性,在不同的强地震前可重复出现. 因此, 有必要研究这类异常的成因及其与强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8.
对四川三台钙基膨润土的基本物化性能和对Pb^2 ,Co^2 离子的吸附性能作了初步的研究。基本物化性能主要包括化学成分、阳离子交换容量、密度、比表面积、孔径、渗透系数及热稳定性。通过实验得出:1)经过钠化改型并酸化处理后的膨润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原土;2)膨润土的最佳酸活化条件为在96℃左右以15%的硫酸活化4小时的性能最佳;3)膨润土土的密度为2.11g/cm^3,颗粒密度钠化土为1.996g/cm^3,原土为2.079g/cm^3;渗透系数为0.013cm/s(20C);体积平均粒径为30.950μm;比表面积为329.7482m^2/g,平均孔径为33.238nm;4)膨润土对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实验,得出膨润土对重金属离子Pb^2 的吸附性能优于Co^2 ,Pb^2 和Co^2 的吸附比(Rd)分别为167.8ml/g及53.3ml/g;Pb^2 和Co^2 去除率(r)分别为45.87%和21.20%。  相似文献   
989.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和进展综述(南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南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丰硕成果,为进一步系统和深入地认识青藏高原地质作用过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区域主要结合带和断裂带时空分布的查证取得重大进展,为进一步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提供了基础资料;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和大量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获得,为探讨藏南基底的形成机制、折返过程提供了新资料;一些地层及大量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确定,为区域地层系统的建立、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一些岩浆岩岩石类型的发现及大量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获得,为建立区域岩浆岩的时空格架和演化过程提供了新资料;重要不整合接触关系和沉积相的确定,为区域构造-岩相古地理恢复和沉积盆地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区调成果,为青藏高原隆升、环境演变和古大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人文古迹、生态环境、旅游地质等方面取得众多进展,为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古人类文化研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矿产资源调查取得众多新发现,为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提供了基础信息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90.
从多岛弧盆系研究实践看板块构造登陆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板块构造学说是高度成功的地球科学理论.大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之间的多岛弧盆系构造域是板块构造登陆的入门向导.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研究实践表明,青藏高原是板块构造登陆的研究基地.众多蛇绿岩带、混杂岩带和火山岩浆弧带等的识别,支持洋陆转换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可用来解释特提斯和亚洲大陆的形成和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