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水驱特征曲线的适用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驱特征曲线是注水开发油田用来预测动态储量及可采储量等参数的实用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推导出五十多种水驱特征曲线表达式,但每种水驱特征曲线都难以描述油田开发的全过程,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这里通过对甲型水驱曲线和乙型水驱曲线的适用条件、诊断的探讨和分析,认为水驱特征曲线在油田低含水开发阶段和特高含水开发阶段都不适用,它只适用于油田开发的中~高含水阶段。同时在利用水驱特征曲线预测可采储量时,水驱曲线直线段的选取应当慎重,应将甲型水驱曲线与乙型水驱曲线相结合使用,这对于单井来说尤其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选取水驱曲线最佳直线段,从而使预测结果更加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42.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Cu-Mo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矿床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床,文章对矿区主要成矿岩体及辉钼矿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对成矿岩体采用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成矿母岩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74.8±4.7) Ma,矿体寄主岩石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78.1±4.1) Ma,以及矿体外围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83.9±4.5) Ma;矿体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75.1±5.1) Ma。测年结果显示,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形成于早奥陶世。结合含矿地层、矿区岩石组合特征,以及前人研究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多宝山矿床形成于早奥陶世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说明在区域上寻找类似多宝山的斑岩铜矿应沿早奥陶世多宝山-伊尔斯岩浆岛弧带开展。  相似文献   
143.
分别采用切比雪夫曲线和最小二乘曲线拟合HY-2(海洋二号)卫星精密轨道,并进一步解算速度场与预报轨道。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结果明显优于切比雪夫曲线拟合结果,拟合轨道精度为1~2cm,拟合速度场精度为1~2cm/s,且可以进行轨道短期预报,预报轨道精度与拟合轨道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44.
145.
金川二矿区14行风井破坏返修后,新井筒上部又出现了两条较大的近水平的裂缝,对此,进一步提出对返修后井筒的再加固方案。本文结合金川矿山地表岩移GPS监测结果,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再加固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实施浅部的加固措施并没有改变竖井受采动影响的程度,更未实现预期的加固效果。继而对加固锚索施加预应力来检验加固方案本身的适应性,发现加固前后竖井井壁位移和应力的大小、分布也没有明显变化。可见,对于采动影响区内的竖井,采取单纯浅部加固的方案并无效果。最后,综合考虑14行风井破坏的原因、前期加固方案存在的问题和岩移趋势,提出了进一步加固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6.
中国近海潮汐变化对外海海平面上升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外海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潮波系统和潮汐水位可能带来的影响,通过西北太平洋潮波数学模型对边界海平面上升后潮波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边界海平面上升后,在无潮点附近东侧迟角增加,西侧迟角减小;无潮点北侧振幅增加,南侧振幅减小;辽东湾、渤海湾顶、辽东半岛东海域、海州湾至鲁南沿海、苏北沿海、台湾海峡至浙东沿海和南海平均潮差增加,海平面上升0.90 m后潮差最大增幅达0.40 m;长江口、杭州湾至对马海峡、朝鲜西海岸和莱州湾海域潮差减小。随着海平面上升量值的增加,渤海、台湾海峡潮差变化速率相对稳定,黄海、东海和南海站位变化速率有所变动;平均高水位的变化趋势与潮差一致;潮差增加的区域,高水位抬升幅度超过边界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平面上升引起的高水位超幅变化,增加了沿海地区对风暴潮和其他灾害防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7.
根据米散射雷达截面公式,分别利用模拟M-P谱分布和模拟强降水对流谱分布以及实测强降水雨滴谱资料,计算粒子直径6次方之和(Zd)与3.2 cm、5.5 cm和10 cm三种波长雷达的等效反射率因子值(Ze)及二者之间的差值,进而分析其对雷达定量测量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降水强度增大,单位体积内雨滴个数(N)、大雨滴含量和Zd值均增加,对3.2 cm波长雷达,ZeZd且Ze-Zd增大,差值超过2 dB;对5.5 cm波长雷达,Ze由小于Zd值逐渐转变为大于Zd值,差值在±1 dB左右;对10cm波长雷达,ZeZd且|Ze-Zd|增大,差值达-1 dB;在同一滴谱分布下,波长越短,大雨滴对雷达反射率因子测量值影响越大,对雷达定量测量降水影响越严重。  相似文献   
148.
柴达木盆地归属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西部已找到17个第三系油源的油田,其主要烃源岩层位是陆相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也有论文提出下干柴沟组是海侵湖泊沉积,并被命名为下干柴沟海侵。最近又有论文提出该组地层不是深湖相,应属于泻湖相,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始新世海湾泻湖相带被阿尔金断裂东错的残留泻湖部分,或塔里木盆地原型盆地的东部被错移部分,并提出重新认识柴达木盆地西部的油气勘探方向。本文针对上述观点展示了塔里木盆地西部海湾古新统-始新统的吐依洛克组、阿尔塔什组、齐姆根组、盖吉塔格组、卡拉塔尔组的沉积相和典型的海相生物化石群,它完全不同于柴达木盆地古新统-始新统的路乐河组和下干柴沟组沉积相和陆相湖泊生物化石群,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不能支持柴达木盆地西部与塔里木盆地西南海湾在老第三纪时属于同一盆地或同一沉积单元。“源控论”依然是指导柴达木盆地西部陆相沉积油气勘探的理论依据。把塔里木盆地西南已知油气田的烃源岩划归老第三系海相沉积,显然是误解,把塔里木盆地西南老第三系海相油气勘探部署推广到柴达木盆地西部陆相沉积区也是一种误导。科学的古地理观将有助于勘探工作的正确部署。  相似文献   
149.
1∶5万矿产地质矿产调查表明,内蒙古东乌旗达亚纳地区的主要地层为下泥盆统泥鳅河组和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格根敖包组,其次为上侏罗统、新近系和第四系。泥鳅河组为浅海相沉积,形成于被动陆缘环境;格根敖包组形成于活动陆缘,与古亚洲洋向西伯利亚板块向北俯冲有关。研究区构造主要为走向北东的褶皱构造,断裂较发育,与成矿有关的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裂。该地区发育2期岩浆作用和相关的多金属矿化。研究区多金属矿床发育,类型众多,成矿时间跨度长,形成构造背景多样。已发现的矿床类型有热液充填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高中温热液型钨钼矿床(石英脉型黑钨矿),分别形成于板块俯冲、陆陆碰撞和造山后伸展垮塌背景。研究区长期的构造-岩浆作用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暗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0.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介形类动物群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介形类动物群依其属种组成及埋葬学特征可区分为河流、滨湖沼泽、浅湖(0~12m)、半深湖(12~25m)和深湖(>25m)等多种组合。湖相介形类化石组合始见于始新世中期沉积的下干柴沟组下段上部,它们既不同于淡水湖介形类,也不同于湖介形类,而是典型的陆源半咸水—咸水湖介形类动物群;该组合的首次出现,是本区古近纪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湖侵的标志。介形类动物群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中的纵向横向分布表明,在中、晚始新世(下干柴沟组上段—上干柴沟组下段沉积期)发生规模最大的湖侵,渐新世(上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期)的湖区虽仍继续向东扩大,但水体明显变浅,标志着湖侵已接近尾声。这一湖侵与邻区塔里木盆地西南始于古新世而结束于始新世末至渐新世初的古近纪海侵相比,发育时期大不相同,在起源上两者间应无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