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6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2007年5月8目,《禹城市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公布施行。至此,禹城市农村村民使用宅基地有了新“指南”。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正确引导农村居民集约节约用地,依法用地,推动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轨道,依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鲁政发[2001]89号)文件精神,参照《德州市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德政办发[2006]21号),结合禹城实际,禹城市制定出台了《禹城市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填补了该市多年来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2.
123.
通过对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体地质特征、矿石质量、探矿因素进行总结,认为该矿床为赋存于下石炭统石磴子组碳酸盐岩与燕山期酸性侵入岩的接触带及附近,为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联合控制.矿床类型、矿体分布、围岩蚀变种类均与岩体接触带、地质构造及控矿地层的分布密切相关,具有明显分带的特点,依据这一成矿规律,近年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勘查工作,在原黄沙坪大型铅锌矿床深边部,新发现了一处特大型钨钼铋锡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24.
西太平洋暖池区作为驱动全球气候变化引擎,是近年来古海洋学尤其是古气候研究的热点。以南海大洋钻探ODP130航次807站浮游有孔虫的氧同位素值为材料,建立了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跨越4.5 Ma、分辨率达2~3 ka的天文年代标尺,通过浮游有孔虫表层种和次表层种的氧同位素的变化来分析温跃层、上部水体垂直结构的变化,结合频谱分析以及与地球轨道参数(ETP)的交叉频谱分析,研究始新世以来尤其是北极冰盖形成时期西太平洋暖池的演变及其对地球轨道驱动的响应,为全球气候环境演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5.
北极海域楚科奇海和白令海表层沉积物的正构烷烃气相色谱图呈双峰群分布,楚科奇海正构烷烃分子组合特征高碳数峰群MH(主峰碳)在nC25-nC33、低碳数峰群MH在nC16-nC20范围;白令海高碳数峰群MH在nC25-nC27、低碳数峰群MH在nC17-nC22范围。两海域的OEP(奇偶优势指数)各为0.9-3.81、0.409-3.26;C-23/C+24比值为0.18-1.53、0.40-2.57之间;TABHC(陆/水生类脂物)比值在0.57-11.35、0.32-5.97之间。根据分子组合特征表明楚科奇海的陆源物质输入要比白令海大,而白令海的表层生产力又比楚科奇海高。本文将北极海域现代沉积过程中的正构烷烃分子组合特征与南极进行对比,同时又将高纬度海域与低纬度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由高纬度北极到低纬度海域的陆源输入特征依次减弱,而海洋生物自身起源特征加强。不同纬度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呈现出不同的分子组合差异,受到现代海洋沉积过程中物质来源、环境、气候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6.
郴州市金船塘锡铋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荣华  刘昌新 《湖南地质》1997,16(2):101-105
金船塘矿区位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北缘,千里山花岗岩体外接触带。属产于中上泥盆统的矽卡岩型锡铋矿床,构造、岩性和岩浆活动联合控矿,锡铋矿的成生与矽卡岩化蚀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7.
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黏土和碎屑矿物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X-射线衍射仪和偏光显微镜为主要手段,对南海调查区表层底质沉积物中黏土和碎屑矿物组分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黏土矿物主要有伊利石、蒙皂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其组合特征在不同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碎屑成分主要由生物壳(钙质和硅质)、轻矿物(石英、长石为主)和含量低但种类多的重矿物组成。一般认为物质来源是调查区沿岸风化岩石遭受进一步剥蚀后细小组分通过水动力搬运沉积而成的。钙质和硅质生物壳分布受南海碳酸盐补偿深度(CCD)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8.
研究地震发震时的地方平太阴时τ和地震断层走向两者之间的关系.共计算了24组53个地震的地方平太阴时τ.根据月亮在地球内任一点形成的起潮力是一个主要周期大约为12小时25分钟左右的周期性函数、月亮在地方平太阴时相隔180°的两个位置上,对地球内任一点的起潮力基本上相同这一现象,计算了原地重复发生的两个地震τ1-τ2或τ1-τ2±180°的值ΔΤ.计算结果表明:①如果同一地点的前后地震断层走向一致.则Δτ一般较小;如果断层走向不一致,则Δτ一般较大;②不同地区的地震,即使断层走向相近,其地方平太阴时τ的分布也较分散,且不表现出有在月亮的上、下中天附近集中的倾向.这些结果说明:月亮固体潮对地震的触发作用和地震断层走向有关;在研究月亮固体潮与地震的关系时,不宜把不同地区的地震放在一起进行统计,必须考虑不同震源区孕震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9.
对2002年采自苏鲁交界海域的46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作了粒度分析和粒度参数计算,并进行了沉积物分类和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粘土质粉砂和砂-粉砂-粘土5种。(2)研究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主体是砂,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大,砂含量将逐渐增加然后又逐渐减少。砂含量的经、纬向分带性不明显。粉砂与砂的平面分布特征正好相反,粘土含量的平面分布特征与粉砂相似。(3)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平均粒径为0.34~7.30,平均为4.09,沉积物颗粒的直径总体上为细砂粒径;分选系数为0.34~4.26,平均为2.10,分选差;偏态为-0.41~0.75,平均为0.29;峰态为0.66~3.69,平均为1.34。(4)根据沉积物中各组分含量、粒度参数、水深、沉积物类型的平面变化特征等,由西向东将研究区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分区。由岸向海,西部分区沉积物由粗到细地变化,平均粒径等值线呈NE向与岸线平行分布;东部和中部分区,沉积物粒度变化的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0.
宁波洋沙山近岸海域浅部地层特征与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波洋沙山近岸海域进行了浅部地层探测和浅部地层特征描述、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区地层中不良工程地质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结果表明:(1)在海底面以下约20m的剖面记录中,有3个反射界面比较清晰,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4个层组,前三层为全新世的海相沉积地层,第四层为晚更新世时期的沉积地层。(2)海底面以下地层中存在着埋藏基岩和浅层气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埋藏基岩分布区共有4处,其中3处集中分布在洋沙山沿岸,基岩顶面埋藏深度一般为8~12m,最小埋深为3~4m;另一处埋藏基岩位于平石礁以南约1900m处,其顶面埋藏深度大多超过14m,最小埋深为9m。相当一部分海域地层中含有浅层气,分布面积约占调查海区面积的25%,其东部浅层气顶面埋深一般为6~8m,而西部埋深一般达11~15m,显示出该区浅层气分布较分散,强度不大,气顶面埋得较深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