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402篇
海洋学   12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类型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千庆兰  陈颖彪 《地理研究》2006,25(6):1050-1062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遵从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针对我国区域经济特点,从规模、市场、效率、成长、结构和创新6方面选取11个指标构建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省区为单位,从宏观层面划分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类型,旨在对不同类型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根据竞争力综合指数,1985年和2003年我国各省区制造业竞争力均可划分为最强、较强、一般、较弱和最弱五类;结合近20年来各省(市、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变化,可将其划分为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波动型、低水平波动型和较低水平振动型四类;根据竞争力内部结构,可将其划分为绝对市场主导型、强创新弱市场型、规模-成长主导型、结构基本均衡型和结构特殊不均衡型五类。  相似文献   
42.
贵州省气象通信业务监控及自动转报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方信  易丁  汪华  李波 《贵州气象》2006,30(5):31-34
“贵州气象通信业务监控及自动转报系统”的研究,实现了将贵州省各个发报站点传至贵州省气象局网络服务器的各个时次及各类报文进行分类,以多媒体方式实施实时监控,对监测到的各类报文进行检误、订正,并将省规定的文件名命名方式按传输至指定区域的命名方式进行重新命名处理,使参加全球、全国、各个区域中心及全省交换的各类报文符合相应的规定标准,并按要求将规范化后的各类报文文件自动传输至指定的区域。从而最大限度的减轻报务员的工作量,并大幅度提高报文传输的准确率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43.
南海西沙海槽地区的海底热流测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解南海西沙海槽区的地热特征,利用Ewing型地热探针在该区开展了地热测量,并利用TK04热导率仪测量了相关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热导率,获得了7个站位的热流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7个站位的热导率变化范围为0.88~1.06 W/m.K,平均为0.96 W/m.K,地温梯度变化范围为85~120℃/km,热流值变化范围为83~112 mW/m2,平均达到95 mW/m2。分析表明测量结果与20世纪80年代中美合作在西沙海槽的地热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研究区仍具有高热流特征,推测高热流特征可能与本区高热背景、莫霍面埋深较浅、断裂发育、晚期岩浆活动和基底起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44.
文章总结了广西珊瑚钨锡矿区的地质特征,并对该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元素含量特征及元素组合特征进行研究,认为该区W、Sn、Sb、F地球化学异常明显。结合研究区地质成矿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圈定出研究区八步岭一带(B-2)、盐田岭—松宫一带(B-3)和龙门冲往南一带(B-4)为该区钨锡矿找矿靶区,金盆地—龙桂肚一带(B-1)划为今后的钨锑矿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45.
通过有效解决建设用地子类划分,实现定量评价城市热环境的空间分异性,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科学价值。论文以广州市为例,参考自然城市的概念,基于5类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开放数据,结合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构建5类自然区块;在Landsat 8遥感影像地表温度反演的基础上,计算分析自然区块下地表热场等级分布格局、热场平均值及热环境足迹范围,以对城市热环境空间分异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① 自然区块的构建,能准确地反映各类POI数据空间分布情况,能够实现对建设用地子类型的划分;② 5类自然区块内部地表热场等级均以高温像元为主,但等级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同时,自然区块的热场平均值由高到低的排序为:工业区块>商业服务业区块>交通与道路区块>居住区块>公共管理与服务区块;③ 自然区块形成的高温集聚区,存在热量扩散现象,实际影响范围大于其物理边界,5类自然区块的热环境足迹范围具有分异性。热环境足迹影响范围由大到小排序为:工业区块>商业服务业区块>居住区块>道路与交通区块>公共管理与服务区块。研究结果可为微观尺度上分析城市热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探究黄土高填方边坡浅表层水分间的复杂关系是防治坡体浅层水土灾害的基础,本文以延安安塞某黄土高填方体为对象,开展了现场原位长时序监测,并通过交叉小波与小波相干分析方法,研究了坡面效应影响下黄土高填方边坡浅表层水分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小波分析方法可用于半定量化研究黄土高填方边坡内外部水分间的相关关系,其优势是可在时域和频域上清晰表现两个时间序列的相关性与变化细节;降雨和边坡浅层土壤水之间存在两个主要的共振时间尺度0.06~1.78 d和3.56~28.47 d,在两时间尺度段内降雨与浅层土壤水的相关性呈增强趋势,即两者的相关性强弱存在明显时间尺度依赖;土壤水间的相关性强弱和交换转化剧烈程度可用显著相干面积百分比(PASC)表示,边坡不同位置PASC的平均值大小为坡顶(36.39%)<上坡段(37.6%)<中坡段(39.17%),坡面提高了垂向土壤水间的交换转化程度;边坡坡面效应的存在不利于降雨向土壤水的转化,但增强了浅表层垂向土壤水间的交换转化。  相似文献   
47.
Geoswath多波束系统及其在航道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方兰  肖波  罗伟东  于宗泽 《测绘工程》2009,18(4):47-49,54
介绍Geoswath多波束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相干声纳的工作原理,与常规多波束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数据密度大、水深分辨率高、条幅中间数据密度相对较低等特点。系统参数测试中,使用交叉点法获取纵倾偏差和艏摇偏差的方法,提高参数测试的精度。在经过各种校准后,对水深变化在几米至30多米的航道进行测量,在局部地形图中清楚地显示水深相对高差约20cm,大小1~2m的地形起伏,能较为清楚地显示航道经过不同形式改造的痕迹。  相似文献   
48.
对位于南沙群岛海域西部近大陆架-残留沉积区(NS01站)和深海沉积区(NS02站)的2个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它们的粒度组成、CaCO3含量、总有机碳含量(TOC)、总碳含量(TC)、总有机物含量(TOM)和总氮含量(TN),估算了它们的埋藏通量及陆/海源TOC和TN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沉积物主要是粒径小于63μm的细粒度组分,粒度组成随深度的变化很小.沉积物粒度不是控制CaCO3含量、TOC、TC、TOM、TN和TOC/TN垂向变化的主要因素.NS01站CaCO3含量、TOC、TC、TOM和TN的含量及埋藏通量均低于NS02站.NS01站TOC/TN随深度的变化主要受控于TN的变化,而NS02站则主要受控于TOC的变化.2个研究站位的TOC和TN均以海洋自生为主,NS01站沉积物中海洋自生TOC和TN的平均值分别为53.2%和81.4%,NS02站沉积物中海洋自生TOC和TN的平均值分别为64.5%和87.7%.  相似文献   
49.
在分析湖北省洪涝灾害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基础上,利用民政部门整理的1951~2000年洪涝受灾面积资料,建立了基于长江中游流域逐月最高水位和湖北省5~10月降水总量的湖北省洪涝灾害受灾面积定性和定量评估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2001~2006年的独立样本检验值,探讨了该模型在年度灾害趋势预估和灾后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0.
西沙海槽海域声速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沙海槽海域实测的58个声速剖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区内声速剖面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特征-表面层、中间跃变层以及深海恒温层。表面层普遍有声速稳定次层,平均厚度约18.6m,表层声速最大值一般出现在下午3点至4点之间,最小值则出现在早上6点至7点之间。声速极小值出现在跃变层与深海恒温层间的过渡水层,其深度最浅为830.7m,平均深度为1220m,但当水深大于1300m以后,声速与水深成线性相关,声速梯度稳定,平均为每百米1.34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