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3篇
  免费   1116篇
  国内免费   1309篇
测绘学   727篇
大气科学   986篇
地球物理   1149篇
地质学   3474篇
海洋学   1001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502篇
自然地理   744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261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215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210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20篇
  1976年   8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基于地貌分区的1990-2015年中国耕地时空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形地貌通过分配地表水分和热量制约耕地的利用形式和成效,对耕地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决定意义,以地貌分区的视角研究中国耕地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90-2015年中国6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和地貌分区数据,运用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分析中国耕地1990-2015年的面积变化和空间分布格局,进一步探讨不同地貌分区下的耕地新增与流失方向。结果表明,中国耕地面积略有增加,但总体变化不大,耕地面积从1990年的17715万hm2增加到2015年的17851万hm2,平均每年增加5.44万hm2,每年增幅仅为0.03%。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台地、丘陵次之;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为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东部平原低山丘陵区(I)耕地面积最大,而西北高中山盆地高原区(IV)耕地动态度明显高于其他地貌区。空间上呈现“南减北增,新增耕地的重心向西北移动”的特征。1990-2015年间,西北高中山盆地高原区(IV)和东部平原低山丘陵区(I)为耕地面积增长区,平均每年增加耕地面积分别为8.9万hm2和5.4万hm2;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区(II)和西南中低山高原盆地区(V)为耕地面积减少区,平均每年减少耕地面积分别为5.9万hm2和2.8万hm2;而华北—内蒙东中山高原区(III)和青藏高原高山极高山盆地谷地区(VI)耕地面积几乎没有变化,平均每年变化仅为0.15 万hm2和0.06万 hm2。耕地流失主要发生在东部平原低山丘陵区(I)和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区(II),主要原因为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建设用地对优质耕地的大量占用;而新增耕地主要发生在西北高中山盆地高原区(IV),多来自于对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开垦。  相似文献   
992.
从地面水份平衡原理出发,在分析地面降水承载力和地面水份含量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湿润地区旱涝灾害的形成机制。运用WMO推荐的异常度指标和Bhalme-Mooley湿润度指标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个洪涝灾害的动态监测指标。通过对地面水份含量变化特征方程的简化处理,设计了一个干旱动态监测指标。在实际业务工作中,这一旱涝动态监测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旱涝灾害的发生、发展和解除过程。  相似文献   
993.
陈华北  李聚光 《探矿工程》2016,43(1):31-35,39
针对JDT-6陀螺测斜仪配套软件“陀螺测斜仪JDT-6”在使用过程中显露出的同时需要串、并口进行通信,仍无法脱离Windows98操作系统现象,并根据工程实践中提出的新要求采用VB6开发了适用于这款仪器的软件GyroSProcess。新软件除涵盖原功能外,还在数据通信方面将串、并两条通道合二为一个USB口或COM口;导入已有测斜数据,减少数据采集量,提高测斜作业效率;计算机自动控制绞车的运行,使数据采集过程自动化;运用对象编程技术,将测斜图件转成AutoCAD形式。介绍了新软件部分增加功能中采用的关键技术、算法。经现场试验,证明GyroSProcess软件的测量结果与旧软件结果一致,可替代旧软件而成为JDT-6陀螺测斜仪的新一代配套软件。  相似文献   
994.
7月3日下午,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干部讲党课。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济宝作了题为《不忘初心使命,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专题党课,从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如何才能“不忘初心”、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等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解读和阐述。  相似文献   
995.
蚁群算法(ACO)主要应用于组合优化问题(COPs),很少应用于地球物理重磁资料物性反演。首先,对蚁群系统中目标函数值与信息素的映射机制进行改进。理论模拟表明,改进后的Gauss模型在收敛速度和反演精度方面比传统的ant-cycle模型要好,适用于重磁资料物性反演。然后,将蚁群算法应用于南岭地区千里山岩体和九嶷山岩体重力资料反演与解释。结果表明:蚁群算法圈定的花岗岩岩体与地面地质填图结果及大地电磁测深反演结果吻合,较好地控制了千里山岩体和九嶷山岩体的深度和形状。该结果可为研究南岭地区花岗岩侵入模式和多金属成矿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汪洋  陈文化 《岩土力学》2022,(S1):267-274
高温环境下,南方地区隧道洞口段岩体温度波动剧烈,长期累积作用引起隧道热病害。针对岩体裂隙尖部热传导性质非线性,应用格林函数法和镜像法建立裂隙岩体三角形热源函数表达式,计算裂隙尖部温度场,并分析裂隙形状参数和裂隙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表明,太阳辐射时段内裂隙岩体内部较不含裂隙岩体内部温度高;相同长度的三角形裂隙,顶角越大岩体温度变化幅度越大;对于平行裂隙与共面裂隙,间距越小裂隙尖部温度场叠加效应越强,间距越大温度值越趋于单裂隙温度值。裂隙岩体比不含裂隙岩体温度传递快,温度等值线围绕裂隙呈现,裂隙周围温度明显升高。研究结果为高温环境下隧道洞口裂隙岩体热应力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998.
罗楠  陈中云 《贵州气象》2005,29(3):28-29
根据蚕豆的生长习性和生长发育期间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贵州多年平均温、光、水气象资料,确定蚕豆的气候适宜性分区。  相似文献   
999.
大洋深海硫化物矿调查成就与研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述 美国、法国和墨西哥《SIAMEKS》国际科考队曾于1978年在东太平洋隆起北纬21°处的考察过程中发现了硫化物矿。早在100多年(1875—1878)前,英国“挑战者”号调查船发现大洋中的铁锰结核和钴锰结壳及磷灰岩。在大洋中脊范围内发现新形式有用矿产-即同热液活动密切有关的硫化物矿,它与结核和结壳不同,不仅埋藏在海底表面,而且还产于大洋基底岩石中。  相似文献   
1000.
近年随着定年技术的发展,榍石LA-ICP-MS U-Pb定年法逐渐被学者采用,用来揭示某些特殊岩石类型的形成时代,如碱性岩。华北中部狐偃山碱性杂岩体由多个侵入体组成,岩性主要为二长岩类,岩石中发育大量继承锆石,结晶锆石相对较少,但包含大量岩浆榍石。本次研究即利用榍石LA-ICP-MS U-Pb定年法,对研究相对薄弱的矿泉、狼窝沟2个二长岩体中榍石进行了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二长岩体分别侵位于129 Ma和130 Ma。作为对比,同时对相同2个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结合前人研究资料,狐偃山杂岩体主体二长岩类侵位于早白垩世早期(127~131 Ma),早白垩世晚期(111~114 Ma)有少量正长岩形成,从而构成了狐偃山杂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