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1.
滇池中芽孢杆菌的ARDRA分类及溶藻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华  张荣先  陈浩  杨志荣  孙群 《湖泊科学》2008,20(5):675-680
针对从滇池中分离到的28株芽孢杆菌,用扩增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法(ARDRA)行了初步分类,共获得5个操作分类单元(OUT),其中OTU5为主要类型,包括14株细菌菌株.同时,以铜绿微囊藻和水华鱼腥藻为裂解对象,对该28株菌株的溶藻能力进行了测定,发现OTU5中有6株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溶藻能力,其培养液上清液具有强烈的溶藻作用,能在pH7、25℃的条件下抑制受试藻类的生长,可见,该6株芽孢杆菌应是通过分泌胞外物质而起溶藻作用的.  相似文献   
212.
岩石脆性直接影响储层压裂,是储层压裂改造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粉砂岩,分析岩石动、静态脆性特征。基于岩石力学实验获得的应力-应变的关系,调查岩石的脆塑性体特征,结果显示静态弹性参数获得的脆性指数与应力跌落系数呈现负相关性,其中脆性指数B_2(杨氏模量E和泊松比v归一化后的均值)与应力跌落系数相关性最好。分析矿物组分与脆性指数B_2、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的关系,认为相关层系石英、黄铁矿、碳酸盐岩类矿物可作为脆性矿物。基于B_2,在超声波实验中调查了孔隙流体、孔隙度对岩石动态脆性特征的影响,发现孔隙流体能够增强岩石的塑性,降低岩石脆性,且孔隙度越大,岩石脆性降低幅度越大。在饱含不同流体的岩石中,饱气粉砂岩的脆性最高,饱油次之,饱水最小,且饱油、饱水岩石脆性非常接近。对比岩石力学和超声波实验测量结果显示,整体上超声波实验获得的脆性指数比岩石力学实验获得的脆性指数大,不过,二者均随着孔隙度增大而降低,且差值随孔隙度增大而增大。原因在于超声波属于无损测试,而力学实验过程中导致了岩石内部的微裂缝、孔隙发生了改变。此外,低孔隙度岩石的脆性,主要与岩石内部微裂缝的发育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13.
宽频带的偶极子信号是进行偶极子频散校正和近井壁成像的基础。为了获得宽带的频散曲线,本文在非线性调频偶极子激励信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段线性调频激励信号,从而能简便对弯曲波激发强度曲线进行补偿,进而提升整个频带上的信噪比。利用有限差分方法数值计算了雷克子波声源、线性调频声源、非线性调频声源以及分段线性调频声源在均质硬地层以及径向变化地层两种井孔模型中的响应及其频散特征。结果表明,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雷克子波产生的弯曲波频散曲线有效频带集中在艾里相附近,不能得到整个频带的频散曲线,无法获取近井壁及远离井壁的地层信息;线性调频信号可以获得艾里相频段及高频段的有效频散曲线,但无法获得低频段的频散信息,对远离井壁的地层信息探测能量不足;非线性调频信号可以获得整个频带的频散曲线,可以探测较远的地层信息,但不易实现;分段调频信号可以获得与非线性调频信号相同的效果,且易于实现,从而扩展了偶极子的探测范围和提高了速度计算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14.
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估算半干旱区小流域沟谷侵蚀产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不仅表现黄土高原强烈的现代地貌过程,也是其生态环境恶化的象征,其地貌演化和土壤侵蚀互为因果,现代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半干旱小流域的沟谷侵蚀产沙占其水土流失总量的重要部分,近年有关沟谷侵蚀的定量研究成果,加深了人们对沟道侵蚀危害的认识,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沟谷危害的评价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传统的沟谷侵蚀定量研究是采用实地量测的方法,现代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为估算沟谷侵蚀研究提供了一个经济高效方法。本研究采用的髙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是由3期历史航空照片根据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制作而成,利用它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一个小流域的1959~1981年及1981~1999年两个时段内沟谷侵蚀产沙量进行估算,将流域侵蚀产沙的实测值与估算结果进行评价。并指出此方法在沟谷侵蚀产沙量估算方面的统计学意义及在未来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根据流域侵蚀产沙结果分析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环境,绝大部分泥沙被拦截在流域里,同时沟道侵蚀加剧,如何采取措施减少流域坡面和沟道的侵蚀,是目前人们所面对的问题;此外,结合流域水沙统计数据的DEM的侵蚀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坡面流、重力侵蚀及沟谷的下切是导致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15.
为了解决单轴磁体模拟舰船磁场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二轴磁体的模拟方法。 采用了一种同铁芯、两绕组、同轴线和不同绕制方法的二轴磁体的设计方案。 经过严格的设计计算,确定了各设计参数,同时按 10:1 的比例制作了磁体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磁场的测量实验。 最后对二轴磁体进行了总体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估分析,对其他新型磁体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16.
映秀-北川断裂的地表破裂与变形特征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带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属于逆冲—走滑型地震。本文以地表破裂为切入点,在映秀北川断裂的关键部位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貌测量,标定了映秀北川断裂带的垂向断距和水平断距,结果表明映秀北川断裂的地表破裂带从映秀向北东延伸达180~190 km,走向介于NE30°~50°之间,倾向北西,地表平均垂向断距为2.9 m, 平均水平断距为3.1 m;地表最大错动量的地点位于北川县擂鼓镇,垂直断错为6.2±0.1 m,水平断错为6.8 ±0.2 m , 逆冲分量与右行走滑分量的比值为3∶1~1∶1,表明该断裂以逆冲—右行走滑为特点,逆冲运动分量略大于或等于右行走滑运动分量。根据近南北向的分段断裂可将映秀北川断层的地表破裂带划分为两个高值区和两个低值区,其中两个高值区分别位于南段的映秀—虹口一带和中北段的擂鼓—北川县城—邓家坝一带。基于保存于破裂面上的擦痕,我们将该地震破裂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为逆冲作用,晚期为斜向走滑作用。  相似文献   
217.
为了实现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有效分类并明确分类界限,有效指导油藏开发对策选择,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多元分析、信息叠加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开展储层综合分类,并确定分类界限。首先在灰色关联的基础上,选取储层品质因子(IRQ)、主流喉道半径、可动流体饱和度、分选系数和排驱压力作为储层评价的主控因素;然后将多元分析与灰色评价结果进行信息叠加,完成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最后提出了结合概率分布函数的聚类分析方法,明确了各因素的分类界限,并利用测井和实验数据建立转换模型。结果表明:通过渤海湾盆地冀东油田南堡凹陷测井和实验数据获取的IRQ转换模型计算值与岩心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为8.60%,证实了该模型的可靠性;优化后聚类分析方法和单因素累积概率曲线法平均误差分别为13.57%、19.63%,前者更准确;不同类型井的产量中,Ⅰ类储层物性较好,单井稳产期日产油量最高,达7.48 t/d以上,Ⅱ类储层单井稳产期日产油量为4.37~7.48 t/d,Ⅲ类储层单井日产油量小于4.37 t/d。  相似文献   
218.
针对手机数据属性信息少、时空采样率较低、采样不均匀、定位精度低的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和动态规划的移动轨迹匹配方法(HMM-DP4MT)。该方法通过设定搜索半径以提高计算效率;结合轨迹距离和方向信息计算发射概率,基于不同搜索半径和定位标准差的匹配结果确定参数最优值;利用Manhattan距离代替欧氏距离,建立了融合最短路径距离和道路等级的转移概率模型,分析了道路等级约束对匹配结果的影响;基于动态规划搜索移动轨迹在拓扑路网中的全局最大似然匹配路径。利用同步采集的手机数据和GPS轨迹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在简单路网区域和较复杂路网区域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均高于85%,在极端复杂路网的精确率和召回率略低,但仍高于75%,能够满足交通应用对用户移动路径精确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219.
220.
陈浩  李勇 《山地学报》2019,(2):206-213
前人对北川湔江袭夺湾位置的争议引发了对古湔江流向演化模式的争议。通过对断裂构造的水系响应方式的研究并辅以河流地貌证据,表明湔江的流向演化经历了银屏口分水岭迁移的主动袭夺过程和新构造运动造成湔江改道的被动袭夺过程,都坝河与通口河近似直角的交汇端应为袭夺湾的准确位置。具体来说,沿断裂发育的古都坝河在曲山镇附近首先注入古湔江,通口河溯源侵蚀切穿银屏口分水岭,古都坝河上游河段被通口河袭夺后改道注入通口河,古都坝河下游河段成为断头河。随后,因构造隆升而南流受阻的古湔江在曲山镇附近改道,水流沿已成断头河的古都坝河下段河道注入通口河。计算表明,北川湔江由古流向向现代流向转变的时期大致为距今 970ka的早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