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选择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Aerosol Optical Depth)和气象参数为影响因子,建立基于深度置信网络DBN(Deep Belief Nets)的PM2.5预测模型,对PM2.5进行有效预测,并与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对比,最后形成整个京津冀地区的PM2.5预测专题图。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置信网络对PM2.5浓度预测效果比BP神经网络更佳,预测精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4.
根据局部表面纳米化诱导薄壁管结构的屈曲模态和后屈曲路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吸能结构设计方法。通过优化局部表面纳米化的区域的形状、尺寸和孪晶间距等,实现控制屈曲模式的发展,提高结构的能量吸收和降低最大冲击载荷的目标。结果表明,经优化的局部表面纳米化,不仅可诱导和控制薄壁管稳定渐进紧凑的屈曲模态,而且可以大幅提高薄壁管的吸能效果以及保持原结构的外形。同时也为类似的问题提供一条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5.
锗是生命的必需元素,随着近年来中国各地富锗土壤的发现,开发富锗土地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ICP-MS/OES)等技术测定黑龙江讷河地区土壤,讨论该区土壤锗地球化学特征、影响因素及主要农作物富锗情况,探究富锗土地开发潜力。结果表明:(1)讷河地区表层土壤锗含量为0.74~1.78mg/kg,平均值为1.13mg/kg,其中富锗土壤面积约599.8km2,占全市面积的9.31%;(2)土壤锗元素来源为中更新统上荒山组和上更新统顾乡屯组地层,不同土壤类型土壤的锗含量以沼泽土和黑土为最高。(3)讷河地区主要农作物以黄豆的锗含量最高,且较外围地区作物中的锗含量高出近2倍。综合认为,讷河地区具有连片富锗土壤,锗含量与地层、土壤类型及人为活动有关,作物以黄豆最为富集锗,具有良好的开发富锗农业前景。  相似文献   
46.
江苏省被国土资源部列入今年6月底实现矿业秩序全面好转的省份之一。几年来,由于领导重视,严于执法,扫法与服务相结合,执法与调整经济关系相结合,使江苏省的矿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但尚未达到全面好转,提出了要放业秩序全面好转,必须做好进一步宣传矿法及其配套法规,加强领导,依法行政,疏堵结合,紧密结合矿业整顿与换证工作以及做好太业秩序全面好转的检查验收工作。  相似文献   
47.
第一节 电算器的手控计算手控计算就是根据算式用手直接逐一按键来完成计算,包括四则计算、常数计算、函数计算、百分率计算、坐标转换等。  相似文献   
48.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河流泥沙工程学教研室从事泥沙工程的教学工作已三十年,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累累,是我国研究泥沙问题的基地之一。六十年代曾编写出版了《河流动力学》及《河道整治》等教材,颇受当时水利界的欢迎。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总结。在原基础上,将有关泥沙工程的内容合并,编写出版了《河流泥沙工程学》教材。这是我国仅有的一套完整的泥沙工程学教材。在国际上,将泥沙工程编写成一套大学教材,也无先例。无论从科学水平上来评价,还是从教材要求来看,这本教材都是值得称道的。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密切联系我国实际,具有我国教材的色彩,本书在内容、举例、引用资料等方面都从我国实际出发,成为名副其实的我国教材。譬如在工程泥沙问题中,突出水库淤积问题;在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9.
晚更新世以来形成的松辽分水岭是松辽平原新构造运动中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也是松辽平原西部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地质因素.通过对松嫩平原分水岭的形成演化、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论述松辽分水岭的形成对松辽平原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松辽分水岭是通榆、长岭、乾安、双辽一带水资源缺乏及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地质因素,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应考虑到这一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1研究目的(Objective)作为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生长对氮(N)的需求量很大。然而,土壤中过量的氮会导致土壤压实,富营养化,酸化和一系列污染问题。在我国,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实施家庭责任制之后,农田经常施用大量的氮肥。一旦N水平超过作物吸收和土壤固定的能力,可能降低氮利用效率,从而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并污染环境。因此对土壤中氮元素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研究土壤中全氮的时空分布有助于N污染的管理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