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塔南凹陷为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的次级凹陷,盆地内发育三角洲沉积,且钻遇大规模油藏。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和岩心等资料,对塔南凹陷南屯组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展布、演化及储层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三角洲可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种亚相及6种微相,且集中发育于盆地的西北部;三角洲砂体的规模从南屯组初期到末期整体表现为逐渐扩张的趋势,加积和前积作用使得沉积范围迅速扩大。三角洲砂岩孔渗研究发现,塔南凹陷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类型整体属于中孔超低渗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孔隙度主要集中在17%~20%,渗透率主要集中在0.1×10-3~10×10-3μm2,储集物性好;席状砂的孔隙度主要集中在15%~16%和19%~2l%,渗透率主要集中在0.1×10-3~5×10-3μm2,储集物性次之;河口坝砂体的储集物性最差,孔隙度主要集中在13%~17%,渗透率主要集中在0.1×10-3~5×10-3μm2。  相似文献   
22.
根据震旦一二叠纪地层中构造变形的实际观测及卫星影象解译资料,计算了清江隔河岩水库区新生代以来区域应力场的主应力方向。结果表明:主压应力为北东东向,主张应力为北北西向,现代构造应力场与新生代以来应力场基本一致。晚第三纪以来,该区构造应力场相对稳定和统一。  相似文献   
23.
蒙古国塔南凹陷南屯组中发育大量远岸水下扇沉积,综合岩石学特征、重矿物组合及地震资料分析,确定其为盆地陡坡物源供给形成,属于罕见的陡坡远岸水下扇.在总结陡坡远岸水下扇地震、测井及岩心特征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供给水道、内扇、中扇、外扇4种亚相及若干微相,不同相带特征差异显著.陡坡远岸水下扇主要沿中央断层呈串珠状展布,并在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及水退体系域中均有发育,其形成和演化受物源供给、古地形及构造运动3方面因素共同控制.其储集物性整体较差,但在周围高压暗色泥岩的配合下,往往可以形成大量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受非连续沉积及层内非均质性影响,陡坡远岸水下扇油藏通常具有含油层数多、单一油层厚度薄、不同油层之间含油性差异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4.
长江三峡地区地球物理异常带的地表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永成 《华南地震》2000,20(1):61-65
通过对长江三峡地区(巴东-宜昌段)野外地质调查获得的实际资料研究,认为沿长江北西西向地球物理异常带在地不存在着相应的断层破碎带及裂隙密集带。地下深处与地球物理异常带相对应的基底断裂已切穿中、新生代沉积盖层,在地不形成一组北西西向断裂带,现代地震活动与这组断裂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
黑龙江省东部残留盆地群早白垩世主要充填滴道组(裴德组)、城子河组(七虎林组和云山组)、穆棱组(珠山组)和东山组。沉积相以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海相等为主。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滴道组以冲积扇及(扇)三角洲粗碎屑沉积为主,并伴随有火山岩分布,反映了盆地初始裂陷阶段的沉积环境特点;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沉积时期,三江地区处于整体下沉阶段,现今残留的三江盆地、勃利盆地、鸡西盆地、虎林盆地、宁安盆地、鹤岗盆地和汤原断陷等为统一的近海拗陷盆地,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及东三江和完达山地区是盆地主要物源供给区,平面上构成(扇)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湖底扇的沉积格局,并且伴随有多次海侵事件,海侵方向主要来自虎林盆地东部及绥滨坳陷北部;东山组沉积时期,盆地已明显萎缩,发育局限的(扇)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26.
长江三峡地区新生代以来地壳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白垩-第三纪红层中构造变形实际观测及水系统计资料,计算了三峡地区新生代和新构造期分区及区域应力场的主应力方向。结果表明:方压应力为北东东向,主张应力为北北西向,现代构造应力场与新生代以来应力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7.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天然气盖层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占文  陈永成 《沉积学报》1996,14(4):102-107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为辽河盆地三大凹陷之一,位于辽宁省境内的下辽河平原。本文通过东部凹陷盖层类型,岩石学特征与盖层品质的关系,压实作用对盖层封盖性能的影响及火山岩盖层封盖性能分析,指出东部凹陷虽缺乏区域性盖层,但局部盖层十分发育,其中火山岩是最好的盖层,不同层次的泥岩盖层变化较大,主要形成期为中深层的突变压实阶段和紧密压实阶段,浅层火山岩的发育弥补了泥岩的不足,并根据泥岩盖层与储层的匹配关系研究指出:“东部凹陷浅层是差的盖层匹配好储层,深层则相反”。从泥岩盖层角度出发认为中深层应是大中型气藏形成的有利场所,浅层则是小型气藏发育的有利部位,但本区封盖性能很好的火山岩发育,使其为主的盖层,增加了浅层形成较大型气藏的可能,从而打破了以泥岩盖层为主的纵向天然气分布格局,同时通过东部凹陷不同层位、不同深度层次泥岩盖层突破压力分布特点,结合火山岩分布特征,指出了本区下部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8.
根据震旦一二叠纪地层中构造变形的实际观测及卫星影象解译资料,计算了清江隔河岩水库区新生代以来区域应力场的主应力方向。结果表明:主压应力为北东东向,主张应力为北北西向,现代构造应力场与新生代以来应力场基本一致。晚第三纪以来,该区构造应力场相对稳定和统一。  相似文献   
29.
为精细刻画汤原断陷达连河组的岩性展布, 运用测井约束地震岩性预测方法, 利用研究区丰富的井震及钻井资料, 拟合速度- 岩性间的函数关系, 经高精度层序地层约束后, 进行岩性预测。预测结果符合率达86% , 揭示了目的层岩性空间展布规律: 沉积厚度高值区和砂体厚度中心主要分布于控盆断裂一侧, 在研究区内主要分布于靠近盆缘断裂的东部凹陷带。  相似文献   
30.
陈永成 《华南地震》1999,19(3):48-53
根据震旦-第三纪地震中构造变形的实际观测及卫星影象解译资料,计算了清江大龙潭水库区新生代以来区域应力场的主应力方向。结果表明:主压应力为北东东向,主张应力为北北西向;现代构造应力场与新生代以来应力场基本一致;晚第三纪以来,该区构造应力场相对稳定和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