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测绘学   1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7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人机协同的自然资源要素智能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准确掌握我国各类自然资源家底和变化情况,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逐步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支撑.目前,基于遥感影像的自然资源要素提取,主要依赖人机交互的目视解译与外业逐图斑核查的方法,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人为因素多,已不能适应自然资源全要...  相似文献   
252.
阿尔金北缘索尔库里北山铜银矿床控矿构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索尔库里北山铜银矿床位于阿尔金北缘的索尔库里走廊北侧,属于受推覆构造上盘次级断裂控制的热液型矿床。矿区出露蓟县系金雁山组厚层灰岩段、中层灰岩段和青白口系小泉达坂组薄层片岩段3个岩性段。薄层片岩段所构成的推覆构造原地系统中的紧闭褶皱及面理置换、厚层灰岩段和中层灰岩段构成的推覆构造外来系统中的中等-开阔型褶皱、推覆构造以及晚期陡倾角走滑断裂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推覆构造自南向北推覆并被后期阿尔金走滑断裂穿切,推覆构造面转折处上盘发育的次级断裂是主要的赋矿构造;矿化带和矿体的形态、产状、分布和规模均严格受赋矿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253.
西天山隆升-剥露过程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天山造山带是在古生代造山基础上,在新生代由于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而陆内再造成山.本文主要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分析来限定西天山的隆升-剥露过程.野外系统采集西天山山脉及其伊犁盆地钻孔中的样品,挑选磷灰石进行了裂变径迹测试分析工作,着重开展了磷灰石的温度-时间反演模拟研究.根据温度-时间模拟结果推断,西天山在中新生代期间共发生了3期次的快速冷却作用,分别为早侏罗纪(200~180Ma)、白垩纪中期(115~95Ma)和新生代期间(24Ma以来);根据样品位置分析表明,西天山的隆升-剥露作用并不均一,开始于侏罗纪早期的山脉抬升范围有限,仅局限于中天山;白垩纪中期(115~95Ma),整个西天山山脉和伊犁盆地一起发生整体的抬升和剥露;新生代24Ma以来,西天山的山体块体抬升与山间盆地的断陷同时发育.  相似文献   
254.
阿尔金断裂中段晚新生代走滑过程的沉积响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阿尔金断裂中段晚新生代盆地的沉积特征和构造变形过程的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 建立了阿尔金断裂中段晚新生代的沉积序列; 并根据盆地断裂-沉积-古地貌的恢复, 推断晚新生代阿尔金断裂至少经历了3期走滑作用过程. 通过晚第三纪沉积体错移和盆地形成与演化过程的复原分析, 提出了阿尔金断裂晚新生代以来80~100 km左旋走滑位错的地质新证据.  相似文献   
255.
豫西秦岭杂岩变质带的分布及主期变质时代的限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豫西秦岭杂岩中变质分级可呈与造山带大致平行的带状分布,从两侧向中心变质级别升高,尤其南侧分带明显:由南向北,依次为黑云母带-石榴子石带-蓝晶石带-夕线石带,直至斜方辉石带,而不是整体上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局部发生的麻粒岩相变质未见明显向角闪岩相变质转化的退变结构。通过几种岩石的锆石LA-MC-ICPMS测年研究,多数样品中的锆石经受了后期强烈的改造,同位素体系或多或少被重置。尽管如此,侵位花岗岩和伟晶岩年龄限定了主期变质作用的时代应老于484±3Ma,并可能与早期的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在演化上有联系。主期变质(不包括榴辉岩相变质)性质与经典的巴罗式变质带可以对比;此外,研究区未经历明显的地壳增厚,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类似,秦岭杂岩可能经历了中、下地壳物质沿隧道流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256.
阿尔金北缘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解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成矿机制与控矿因素都与韧性剪切带及其演化密切相关的金矿床类型。阿尔金北缘地区不同层次剪切带发育,金矿床受韧性剪切带控制明显,在区域上,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床(点)的分布;在矿床范围内,韧性剪切带及其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韧脆性剪切带既是唯一的赋(含)矿构造,也对矿化带、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分布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压扭性韧性剪切变形特点决定了金矿化类型以蚀变糜棱岩型为主,交代蚀变作用发育。含矿构造裂隙以P型为主,少量D型和R型,个别为R~1型和T型;构造变形所引发的动力分异作用及其形成的动力变质热液是金矿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与地球化学和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的大平沟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成矿流体有相当部分来源于变质水的特征相吻合。结合糜棱岩磁组构研究,发现磁各向异性度P值与金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构造变形早于金矿化蚀变作用,这种时序关系进一步佐证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成矿模式。即大面积的韧性变形构造动力分异作用形成的含金热液不是就地原位矿化,而是向上迁移并集中到范围比较窄小的韧-脆性或脆性裂隙中才发生金元素富集,最终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257.
白云-小佟家堡子矿集区是辽东青城子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位于北部的白云(二道沟、三道沟)、荒甸子等大中型金矿床及位于南部的林家三道沟、小佟家堡子、杨树、桃源等大型或中小型金矿床,高家堡子、凤银大地、姜家沟等大中型银矿床.前人对该区成岩成矿时代及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控矿构造研究相对薄弱.研究结果表明,北部白云-荒甸子矿区容(含)矿构造为近东-西走向,向南倾,倾角30°左右逆冲断裂带,沿走向延伸近8 km.该逆冲断裂带由主逆冲断层及与其近于平行的若干条逆冲断层组成,宽度可达200 m.主断层面下部地层产状陡,上部缓,明显切层;而上部逆冲断层则以顺层为主.断层面一般呈舒缓波状,缓倾部位为矿体富集区域.南部林家三道沟-小佟家堡子矿区容矿构造为总体向北倾的缓倾逆冲断层,延伸稳定,在盖县组碎屑岩与大石桥组上部大理岩硅-钙面上部碎屑岩中形成金矿体,而硅-钙面下部大理岩中则形成铅锌银矿体,不同矿区赋矿层位近于一致.NW走向的尖山子断裂是本区规模最大的陡倾断裂,长度超过13 km,并具有多期活动特征.该断裂早期以右行走滑为主,晚期为正断层,在成矿后还有明显活动,可能将白云-荒甸子矿区近东-西向容矿逆冲断裂带向南错移至扈家堡子-马隈子北-毛甸子一带,最大错断距离达6 km.根据对白云-小佟家堡子矿集区控矿构造及赋矿层位的综合分析,结合成矿后断裂活动的改造,提出了白云-荒甸子矿区以南和小佟家堡子金矿-风银大地银矿2个深部成矿有利区及扈家堡子-马隈子北-毛甸子和桃源村以南2个外围成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258.
山西平顺地区位于大型宽缓的太行山复式背斜的西翼,大地构造位置属吕梁-太行断块的太行块隆的东南部,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矽卡岩铁矿矿集区,中生代闪长质岩石是本区矽卡岩型铁矿重要的成矿母岩。本研究对其进行锆石SHRIMP年龄测定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辉长岩和闪长岩的锆石年龄分别为123 Ma和126 Ma,两者侵位时代基本一致。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区内岩浆岩主要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所有样品(二峰山闪长岩、西安里辉长岩和闪长岩)均有非常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平均值分别为94.64 μg/g、110.73 μg/g、118.63 μg/g),轻重稀土分馏不是很强烈,(La/Yb)N平均值分别为9.47、9.17、9.70;Eu异常不明显(δEu平均值分别为1.00、0.96、1.04),富集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高Sr特征,所有岩性强烈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研究认为岩体主要来自幔源岩浆与壳源酸性岩浆的混合作用,样品高的Nb/Ta(17~22,平均19)以及Zr/Hf值(35~40,平均37)是继承了岩浆源区高Nb/Ta和Zr/Hf比值特征,表明地幔源区受到俯冲板片熔融体/流体的交代。其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破坏和岩石圈减薄事件,但是应该注意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减薄机制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59.
江西景德镇地区中生代推覆构造变形特征与年代学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德镇地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扬子板块东部,区内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通过对区域构造剖面的研究,认为研究区中生代推覆构造的主要形式为由北西向南东的推覆,新元古代双桥山群地层上覆于石炭-三叠纪地层之上,总体构成叠瓦扇或双重构造。最大主压应力(σ1)主要为北西-南东向。在推覆构造系统中,发育于推覆构造断层内的未变形花岗岩锆石U-Pb年龄显示此次构造活动的时间为157~172 Ma,为燕山早期。受中生代推覆构造作用控制,研究区内与推覆构造同期或者稍晚的岩浆作用沿推覆构造界面侵位并在适当的位置成矿,推覆构造制约着与成矿有关的岩浆运移通道与就位空间。   相似文献   
2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