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51.
欧阳学财  狄永军  张达  徐洋  杨秋  王守营  陈杰  杜斌 《地质通报》2016,35(11):1869-1883
通过对东乡铜矿花岗斑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形成时代与成矿的关系。东乡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56.4±1.5~161±1.0Ma。该岩体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较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东乡岩体形成于碰撞构造环境,岩浆来源于地幔,但形成演化期间经历了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该区矿石与花岗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且成矿时间与岩浆侵入时间相近,表明岩浆侵入对东乡铜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52.
迭代EnSRF方案设计及在Lorenz96模式下的检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闵锦忠  王世璋  陈杰  杨春 《大气科学》2012,36(5):889-900
本文利用非同步 (Asynchronous) 算法设计了一个包含迭代过程的集合平方根滤波方案 (迭代EnSRF),并在Lorenz96模式下详细对比分析了该方案和传统EnSRF方案的同化效果.与传统EnSRF方案不同,迭代EnSRF方案能够同时更新两个时次的背景场并通过迭代过程来改进分析结果.本文不仅检验了迭代EnSRF在同化不同类型观测资料时的效果,还检验了存在模式误差时该方案的同化效果,并且对同化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详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完美模式下,迭代EnSRF能够显著加快同化常规观测时的收敛速度,并能够更加有效地同化非常规观测资料;在存在模式误差时,迭代EnSRF并不能有效改进分析结果;当对不准确的模式参数进行扰动后,迭代EnSRF能够更好地利用改进后的集合预报系统来提高其对部分类型观测的分析结果.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分析结果的改进主要得益于迭代EnSRF改进了背景误差协方差空间结构,并使得EnSRF的线性假设得到更好的满足.  相似文献   
353.
2007年我局组织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项,获得立项资助3项,成为内蒙古地区获得立项资助最多的科研院所。为使我局广大科技人员顺利有序高效组织申报2008年国家基金项目,2008年1月3日上午,区局科技减灾处与气象科研所联合举行了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报告会。报告会在科研所学术厅进行,来自科研所、气象台、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等区局直属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听取了动员报告。负责科技管理人员详细介绍了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工作的总体情况、2008年项目申报指南与要求,对2008年我局申报国家基金项目工作进行了具体辅导和部署。  相似文献   
354.
陈杰  南凌 《内陆地震》1992,6(1):25-38
通过对发生在活动构造挤压区内的Coalinga、El.Asnam、Spitak等地震实例及新疆活动褶皱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活动褶皱的分类、活动褶皱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及其识别。指出同活动断层相似,活褶皱也有粘滑和蠕滑两种形成机制。年轻而快速增长的活褶皱不仅可能是发生地震的地点,其本身也有可能是连续地震的产物。我们称这些具有粘滑机制的活褶皱为地震褶皱;活动褶皱发育的挤压性构造区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潜在危险。地震褶皱则是地震震源的一种“指示构造”。同时作为古地震标志,地震褶皱及其派生的近地表活动弯滑断层和弯矩断层等次生断层,其同震生长和滑动可以提供下伏发震断层的复发间隔及其活动历史;由于逆断型地震其发震道断层的滑动不仅在平面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而且在剖面分布上也存在不均匀性,其量从震源深处向地表有渐小趋势。故主要根据对第四纪地表变形的分析来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价的方法。在活动构造挤压区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平衡剖面法乃是识别和定量研究活动逆断层,特别是隐伏断层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355.
在市局网络拥塞造成传输瓶颈时,应用QoS技术可保证重要业务报文数据获得更高的优先传输权。本文介绍QoS的基本概念、QoS网络的功能及分类形式,并列出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56.
陈杰  龚子同 《第四纪研究》2004,24(2):167-174
南极海洋性气候区明显的气候变化已经对独特但脆弱的陆地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影响。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关键的环境要素之一,土壤的发生、发育与演化过程对气候变化同样敏感,其响应结果通过气候变化对成土因素的影响间接表现出来。首先,南极海洋性气候区日益加速的气候变暖现象导致冰川消退、地表积雪融化,为土壤形成与分布提供了母质与空间基础;同时,气候变暖导致自由水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加强促进了以自由水为基础的土壤过程和冰缘地貌过程,对南极海洋性气候区土壤发生、发育产生深刻影响。低等植物对气温升高的响应主要表现为物种数量增加、生境拓展、群落结构演变、初级生产力与生物量提高,从而对土壤有机质积累过程以及土壤有机质结构与性状产生重要影响。气候变化与地壳运动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对海洋脊椎动物的活动影响巨大,而动物活动直接影响海洋性有机质进入土壤与陆地生态系统的途径与数量;同时,动物栖息地的变迁与海岸及附近地区土壤景观演变密切相关。为了准确判断和预测一段时期内气候变化对南极海洋性气候区域土壤形成与演化影响的规模、程度与速率,对各种成土因素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响应与反馈机制、以及与土壤过程之间相互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亟需开展。  相似文献   
357.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地质灾害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规划三期工程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年总调水170×108m3,经输水隧洞穿越江河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入黄河上游,解决黄河上、中游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本文在对调水区气象气候、水文、地貌、岩性构造等环境背景条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初步论述了西线工程建设中将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如水库诱发地震、库岸再造和岸坡变形、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泥石流和严重水土流失、深埋长隧洞的高地温、高地应力岩爆、涌水及碎屑流等。针对这些灾害问题和西线工程目前现状,提出了五点指导性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358.
海南岛土壤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359.
帕米尔卡兹克阿尔特山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杰  尹金辉 《第四纪研究》1998,18(3):286-286
卡兹克阿尔特山位于帕米尔和南天山两晚新生代再生造山带的汇聚带——喀什拗陷内,是帕米尔东北缘弧形推覆构造带前缘的最新变形带。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强烈挤压碰撞,帕米尔高原强烈隆升及向北推覆,南天山再度崛起并向南逆冲,使得喀什拗陷发生强烈凹陷和隆起,堆积了巨厚的碎屑沉积物。卡兹克阿尔特山由喀攻克阿尔特复背斜及其北缘的卡兹克阿尔特逆掩断裂带组成。其晚白里世和早第三纪地层为相对静水环境的浅海一泻湖相灰绿色、棕红色泥岩、砂岩、石膏及膏泥岩,夹灰岩、泥灰岩介壳灰岩。上覆巨厚的晚第三纪和第四纪陆相冲积砂岩和砾岩,粒度由下而上逐渐变粗。晚第三纪沉积环境由海相向陆相的转换可能代表了卡兹克阿尔特山构造变形的起始  相似文献   
360.
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昆仑山口西的地震是自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以后,半个世纪以来发生在我国大陆震级最大的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旋即派出地质、地震与大地测量多学科考察队进行现场监测考察,获得了诸多宝贵资料(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2002),为认识此次大震的构造类型提供了直接和间接证据,也为研究地震发生的构造条件、孕育和破裂过程奠定了基础.很多研究者(乔学军等,2002;Lin et al.,2003;许力生和陈运泰,2004)根据该地震前后的GPS资料或地震波资料对该地震的破裂机制和破裂过程进行研究,然而,他们的研究结果与地表考察的实测结果有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