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岩石在形成时和形成后所经历的任何热力学事件都应在其内部留下痕迹,如何寻找和发现这些遗迹是地质学界长期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电子显微技术(TEM)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最直观的方法之一。最近几年,大量的TEM研究结果证实,各类变质岩中的石榴石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深入研究其变形程度和变形特征,对于揭示岩石所经历的变质变形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通过观测位错密度,可定性推算岩石曾经历的古差异应力,为拟定区域构造演化模式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2.
可膨胀管工艺是国外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可广泛用于深水、深井、大位移井、分支井等的钻井和完井,还可用于采油、修井等作业。简要介绍了可膨胀管固井技术和可膨胀管管材及性能,并结合京708井利用膨胀管对套管补贴实现水层封堵的实例,对可膨胀管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趋势性分析、MK突变检验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呼兰区1971-2018年气温特征变化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呼兰区年平均气温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冬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最为平缓。在1980 s初期,呼兰区气温由冷转暖,到1990 s初期,增温趋势变得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14.
邸英龙  曾令森  陈晶  高利娥  张立飞 《岩石学报》2021,37(11):3435-3444
方柱石是一种含挥发分的架状铝硅酸盐矿物,其成因一直有争议。对喜马拉雅造山带定结地区基性麻粒岩中方柱石及其出溶物的矿物化学和纳米结构分析表明:(1)方柱石为富S类型;(2)内部出溶矿物为陨硫铁,晶胞参数为a=b=0.5968nm,c=1.174nm,α=β=90°,γ=120°;(3)陨硫铁的(001)面平行于方柱石的(100)面。出溶前的方柱石在榴辉岩相条件下形成,其稳定压力上限与Fe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在麻粒岩相作用时,无水条件下方柱石内的SO42-发生自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出溶矿物和O2,反应方程式为:Fe2++SO42-=FeS+2O2。类似反应可能导致下地壳氧逸度高于中上地壳。方柱石的形成与分解记录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过程,在大陆俯冲与折返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地壳深部挥发分的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地球深部氧逸度调节机制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马五段上组合(马五4至马五1亚段) 细粒致密白云岩储层天然气勘探取得新突破,展开对 低孔低渗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孔隙的成因研究。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及阴极发光等测试,结合岩石物性分析,明确了细 粒白云岩储层的储渗特征、有利储层的演化过程及控制因素。结合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数据分析认为,研究区马五段上组 合储层岩性主要包括含膏模白云岩、细晶白云岩和岩溶角砾岩等,储集空间以膏模溶孔、晶间(溶) 孔、非选择性角砾间 溶蚀孔洞为主,局部裂缝发育,属低孔低渗孔隙型储集层;位于高古地势、经多期岩溶(准同生期、表生期和埋藏期岩 溶) 叠加改造的膏晶模云坪是研究区细粒白云岩有利储层的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16.
赵秀兰  陈晶 《黑龙江气象》1996,(4):14-17,20
依据田间试验所获取的实际观测资料,分析了哈尔滨市秋白菜生长期的农业气象条件,找出影响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产量动态模拟模式,进行产量预报。  相似文献   
17.
榴辉岩相变质岩中石榴石的塑性微裂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晶 《岩石学报》1996,12(4):589-593
在变质岩中石榴石广泛发育微裂隙,这些微裂隙一直认为是在脆性变形过程中产生的。本文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证明,在榴辉岩相变质岩中,石榴石的微裂隙是塑性变形的产物。同时较为深入的探讨了这些塑性微裂隙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不断更新,地质学家利用现代微束技术(如: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激光拉曼(Raman)和电子探针(EPMA))等,陆续在曾经遭受过强烈冲击变质作用的陨石和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大陆岩石中,发现多种微米-纳米级超高压矿物,为推测岩石形成的机制和地质构造环境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确凿的证据,并因此引起了地质科学界的广泛兴趣和高度关注,随即很快成为地学研究的前沿及热点。同时,地质学家已意识到纳米科学和技术发展将导致未来地质科学的一场革命犤1犦。随着岩石矿物学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其研究的手段已从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GPS的最新发展动态,着重分析了GPS在精确制导武器上的应用形式和效果,并对GPS制导方法与其它制导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GPS制导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重力仪的周期误差是精密重力测量的一个误差源。本文阐述由于齿轮组合所产生的周期误差,给出全部可能存在的周期数。以G584仪器为例,发现除已被普遍采用的1、7.33、73.33、220周期数外,尚存在22周期数。用大量程静电反馈装置进行测量,验证22周期数的周期误差幅值为4.33×10~(-6)m/S~2。同时讨论了为标定该项误差增强现有基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