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2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572篇
测绘学   332篇
大气科学   325篇
地球物理   437篇
地质学   1547篇
海洋学   163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16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中国港口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空间布局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电生  张欢  高爱颖 《地理科学》2019,39(4):541-549
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物流水平、金融水平、信息及电子商务水平和港口城市开放水平4个方面对35个规模以上港口建立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适宜度进行了测评,根据测评结果选出20个适宜建立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港口。再使用重力P-中值模型测算出港口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适合建立的规模和类型。结果表明: 沿海港口在发展港口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方面更具优势。 港口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区域性聚集”的特点,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每种类型的港口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分布呈现分散状态,这更有利于交易市场为全国大宗商品的供需双方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92.
利用亚洲季风区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重建格点数据集(Monsoon Asia Drought Atlas,MADA)中长江源及附近地区的5个格点序列,通过PDSI与长江源区径流量的相关分析,发现5个格点的第一主成分(PC1)与长江源区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的相关性最大(r=0.609,N=50,α<0.001)。由此,重建了1300-2005年长江源区夏季径流量变化,并运用独立验证法对重建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重建径流序列进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近706 a,长江源区经历了显著的丰水期13个、枯水期15个,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丰水期为1513-1573年,持续时间最长的枯水期为1389-1414年;重建序列主要存在2~6、10~13、20~26、30~50、50~70 a的显著周期振荡。重建序列与海表温度的相关性表明,长江源区径流变化可能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大西洋年际振荡(AMO)、北大西洋涛动(NA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等有关。  相似文献   
993.
994.
珊瑚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功能性群体。2010年通过水肺潜水分析了三亚珊瑚礁区的珊瑚藻种类组成和丰度, 以及群落空间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3科10属25种珊瑚藻, 其中珊瑚藻科占优势地位。三亚珊瑚礁区的珊瑚藻优势种分别为叉节藻Amphiroa ephedraea、拟中叶藻Mesophyllum simulans、串胞新角石藻Neogoniolithon fosliei、中叶藻M. mesomorphum、圆锥呼叶藻Pneophyllum conicum、孔石藻Porolithon onkodes和布氏水石藻Hydrolithon boergesenii。基于多元统计的分析结果, 将调查采样站位分为近岸型和离岸型2个主要集群, 其中近岸型的珊瑚藻种类以浊度、沉积速率(0~63μm)和悬浮物耐受种类为主, 离岸型则以光依赖-沉积物敏感种类为主。以珊瑚藻种类组成和丰度为基础的群落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 其空间变异处于显著性水平。生物与非生物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最佳两变量组合(浊度和盐度)显著影响三亚珊瑚礁区2种类型调查站位中的珊瑚藻集合。在同一个研究站位, 因受干扰程度不同, 深水处的珊瑚藻的覆盖率比浅水处高。分析结果表明, 在三亚独特的珊瑚礁区中, 自然或人为的物理干扰因素都对调节珊瑚藻群落结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95.
利用NCEP/NCAR 1°×1°的FNL再分析资料、CMORPH(CPC MORPHing technique)卫星-地面自动站融合降水数据以及FY-2G卫星反演的TBB(black-body temperature,云顶亮温)对1822号台风"山竹"在华南造成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的稳定维持有利于台风残涡持续影响华南地区;低层来自孟加拉湾的低空急流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偏东风汇合后建立起一条连接华南的水汽通道;在登陆台风影响下,大气视热源和视水汽汇主要来自于垂直运动释放的凝结潜热;湿位涡诊断分析表明强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导致低层大气斜压性增强,出现显著的对流不稳定。  相似文献   
996.
当坡折带被引入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后,并作为层序地层学理论核心的内容之一,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应该说此时坡折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地貌学概念,而在其中赋予了更多的沉积学含义,从单一的地貌起伏面转化为沉积地质体。坡折带的存在制约影响着层序界面的识别、地层叠加样式和层序内体系域构成分析及层序地层模式的建立,同时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从地质及地球物理方法出发,对珠江口盆地所存在的沉积坡折及地貌坡折进行了识别,认为沉积坡折发育于惠州凹陷南侧,而地貌坡折主要存在于白云凹陷北坡,但坡折带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盆地的演化,其分布位置不断变动。最后总结了坡折带识别在珠江口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重点现实意义,并形成了坡折带识别方法体系及研究工作流程,对于相关盆地坡折带识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用宽频带远震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的地壳结构   总被引:73,自引:31,他引:7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岩石层构造及其动力学过程,根据记录到的来自台站东北方向的大量宽频带远震林波波形资料,应用时间域的最大熵谱反褶积算法,得到了11个(全部)PASSCAL(地壳与岩石层的地震台阵研究计划)台站的接收函数.利用时间域广义线性反演的Jumping(跳动)算法,引入模型光滑度约束,并将合成地震图的Kennett完全算法及微分地震图的Randall快速算法用于接收函数的正演计算,由台站接收函数获得了各台站下方的一维S波速度分布.反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Moho界面在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存在明显的深度错断;在日喀则、拉萨、桑雄和安多等地的地壳内部,可以连续观测到三个显著的速度界面h1,h2和h3,其中h1和h2可以连续追踪到温泉、二道沟和不冻泉等地,而h3在班公-怒江缝合带以北消失;在日喀则、拉萨、桑雄、安多、二道沟和不冻泉等地有壳内低速层.关于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Moho界面的错断现象,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班公-怒江缝合带是印度地壳向欧亚下地壳挤入的前沿.  相似文献   
998.
煤是一种气候敏感型沉积物,为了查明煤层中蕴含的古气候信息及其演化控制因素,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安组一段4号巨厚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密集采样,并测试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含量、主量和微量元素及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含量。利用煤岩显微组分、特征元素和碳同位素等方法,分别在该巨厚煤层内部识别出4个温湿-干热交替的古气候旋回,且识别结果非常一致;该结果与前人在邻区4号煤层中使用古植物含量系数法的识别结果也非常吻合。在此基础上,与前人在该巨厚煤层中识别出的米兰科维奇旋回信息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认为该巨厚煤层中古气候旋回的发育与演化主要受到天体轨道参数中偏心率长周期的控制。研究成果证实了方法的可靠性,阐明了古气候旋回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999.
为揭示喀斯特山区植被时空变化规律,选取2000-2018年间1 748景30 m分辨率Landsat-NDVI影像,结合35个气象站点数据,辅以像元二分模型、线性趋势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贵州省19年间年植被覆盖度进行定量估算,分析其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贵州省中、高植被覆盖度以上的区域面积占比约63%,其中高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占21.16%,主要集中分布于碎屑岩地区。(2)近19年来,贵州省植被覆盖度总体缓慢趋好,年均增长速率为0.4%,严重石漠化样区多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均值始终低于整体植被覆盖度均值。(3)研究期间贵州省植被覆盖度以轻微改善、基本不变两个等级为主,两者面积比重之和约为95.4%,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城镇周边,面积比重约为3.8%。(4)气象因素、地理区位各因子间交互作用对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影响大于单因子作用。综上所述,城镇面积扩展、石漠化治理工程、地理区位及气象因素等是影响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重建的关键要素,研究植被覆盖度多年动态特征力求为相关部门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及石漠化治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及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泸西岩溶断陷盆地西南部既比村一带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岩溶极为发育,且极不均匀,地表以溶隙、溶沟为主,溶蚀残丘发育,局部发育溶井,出露有既比村大泉。通过开展1∶1万水文地质调查,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采用高密度电法剖面快速扫面,结合激电测深确定井位,实施的示范孔SK1、SK2钻孔,两个钻孔相距48 m,再进行跨孔CT成像探测地下岩溶发育及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跨孔CT成像结果与实际钻探成果解译相差不大,表明该方法能更好地解译出地下岩溶发育及地下水赋水状态特征。采用常规的物探方法仅能推测竖直方向的地质情况,不利于查清横向连续发育的破碎带和溶洞空间分布。跨孔电磁波CT探测技术与钻探相结合,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碳酸盐岩地层中,根据在地下空间中不同发射角度的电磁波能量衰减值,利用反演算法得出地下介质的吸收系数空间分布,重建钻孔之间剖面的吸收系数二维图像,不同的吸收系数判断岩溶发育情况及地下水富水性。跨孔电磁波CT探测在岩溶断陷盆地探测结果说明,这种方法可行有效,为更好地布置钻孔找水提供了先进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