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广东省持续性暴雨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1952-2002年广东省持续性暴雨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地形对持续性暴雨的分布有重要影响,持续性暴雨的中心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粤中地区是次多发区.持续性暴雨中心主要在沿山体南侧分布,即迎风向的山前和迎风坡,前汛期主要以沿海的恩平、阳江和斗门为中心;后汛期主要以海丰、南澳为中心.全省各站都以持续2 d的暴雨为主,持续性暴雨在前汛期发生的次数比后汛期多,最多的月份是6月.全省全年及前后汛期持续性暴雨次数的年代际变化相似;但从年际变化看,前汛期与全年发生持续性暴雨次数呈正相关关系,而后汛期与之则呈现一定的反相关关系.持续性暴雨有20~25 a的长周期变化和2~4 a的短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22.
选取温江、峨眉山等10个观测站2018年1~10月自动和人工观测降水现象和降水量数据,以人工观测为参考值,按照不同降水过程次数和降水发生的分钟数从捕获率、漏报率、空报率、错报率、吻合率和起止时间绝对误差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动观测捕获率夜间明显高于白天,雨的捕获率高于雪和雨夹雪,强降水的捕获率高于弱降水。固态降水错报率和漏报率高于液态和混合降水;在无降水现象发生时,自动观测的雨和毛毛雨出现空报率为1.99~2.18%;对于液态降水现象而言,降水粒子越小空报率越高;雨的吻合率好于雪和雨夹雪。自动和人工观测起止时间差异较明显,差值绝对误差ΔT>15 min所占比例高于ΔT≤15 min,ΔT≤15 min所占比例也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3.
利用LSP(Lomb-Scargle Periodogram)方法和加权小波Z变换(Weight Wavelet Z-transform,WWZ)方法分析了耀变体CGRaBS J0929+5013和J2146-1525在15 GHz射电和伽马波段约12年的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耀变体CGRaBS J0929+5013...  相似文献   
24.
针对传统的基于全站仪的船舱容量计量方法存在采样点密度不足、人为影响因素较大、自动化程度不高等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光和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便携式船舱容量测量技术。首先利用结构光为船舱内壁提供纹理信息,然后基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获取舱室表面点云,最后基于Nurbs曲面拟合船舱内壁三维模型并计算船舱容量。实验结果证明,该技术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能满足高精度舱容计量需求。  相似文献   
25.
杨江  李营  陈志  孙凤霞  赵建明  李静  王江 《地震》2019,39(3):61-70
本文通过测量唐山断裂带南西段王兰庄和北东段巍峰山的土壤气Rn和CO2浓度, 探讨了Rn和CO2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断裂活动的关系。 测量结果显示, 王兰庄剖面和巍峰山剖面土壤气Rn浓度范围分别为691~57 671 Bq/m3和471~32 739 Bq/m3, CO2浓度范围分别为0.17%~7.21%和0.08%~1.71%。 两个剖面Rn和CO2浓度均高于区域背景值, 这与唐山断裂带断层的开放状态有关。 Rn和CO2释放强度(KQ)在王兰庄剖面分别为2.90和4.04, 在巍峰山剖面释放强度分别为0.90和0.99。 王兰庄剖面测线中部土壤气浓度明显高于两端, 而巍峰山剖面测线中部与两端浓度平均值相近, 这种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主要是断层破碎程度不同所致。 巍峰山剖面土壤气Rn浓度水平较高, 地球物理学研究发现此区域应力值高, 断层活动性较强, 表明土壤气Rn浓度与断层活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耦合适应力的福州市高温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高温发生区域不断增加,高温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城市复合人地系统的脆弱性。适应是应对极端高温的重要行动,耦合适应力因素的城市高温脆弱性研究已成为国际热点和研究前沿。本文以中国代表性高温城市福州为例,利用专家评估、AHP法、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实地问卷调查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重构耦合适应力的城市高温脆弱性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福州市高温脆弱性和适应力的影响因素、空间分异特征、热点地区和尺度间依赖进行研究,系统评估了福州市高温脆弱性。结果表明:① 年龄、住房面积、外出纳凉频率、健康状况、医疗便利程度和政府缓解高温力度等6个指标对福州市居民高温适应力水平具有显著影响;② 福州市高温脆弱性、暴露性和适应力的空间分布均呈现“核心—外围”空间结构,高温脆弱性呈现“半包围式”的“外高内低”的空间特征;③ 在城市区域高温暴露性和易损性相同的背景下,从个体人到社区和城市层面的主动适应高温的能力,将显著改变城市高温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以期推动城市高温脆弱性研究的理论发展,并为福州市及同类型高温城市的高温脆弱性评估、调控和适应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7.
基于对普里兹湾陆架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结合海区动力环境特点,初步探讨了考察区类型、组成及冰海沉积作用特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大体可分为:砾(G)、泥质砂质砾(ms G)、砾质泥(g M)、砾质泥质砂(gm S)、含砾泥((g)M)、含砾泥质砂((g)m S)、砂(S)、砂质粉砂(s Z)和粉砂(Z)九种类型。依据沉积物粒度特征与地形变化,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东部含砾泥质区和西部含砾砂质区。在东部含砾泥质区,包括四夫人浅滩、Svenner水道区、普里兹水道区和埃默里海盆区,沉积作用主要受海流影响,冰筏碎屑的影响有限,沉积物总体较细,粘土和细粉砂含量较高,粗粉砂和砂含量较低。在西部含砾砂质区,包括弗拉姆浅滩和埃默里冰架前缘,沉积作用受冰山、埃默里冰架和海流的共同影响,沉积物中粘土含量较低,砂和砾石含量较高,但也有个别站位可能受冰间湖的影响,沉积物粒度偏细。  相似文献   
28.
芒萁是南方红壤侵蚀区生态恢复重要的地带性草本植物,对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重要作用,监测其叶绿素含量能有效诊断生长健康状况。本文以福建省长汀县朱溪流域6个不同生态恢复年限下的芒萁叶片高光谱反射数据以及实测叶绿素含量为数据源,借助高光谱遥感技术分析不同恢复年限芒萁叶片原始光谱特征,筛选出光谱敏感波段并构建光谱指数,基于相关性分析,建立芒萁叶绿素单变量以及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并确定最佳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高光谱指数建立的单变量估算模型中,改进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mNDVI705)、叶面叶绿素指数(LCI)、红边指数(Vog)、比值光谱指数(RVI603/407)、NDVI[603,407]高光谱指数建立的二次模型精度高,建模决定系数R2均超过了0.8,其中以高光谱指数为自变量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拟合R2值(0.886)最高。综合建模精度和模型验证精度,LCI指数构建的单变量模型以及基于高光谱指数的多元回归模型是估算芒萁叶片叶绿素含量最佳模型。本研究建立的叶绿素高光谱估算模型对快速、无损地监测水保植物芒萁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黔西高原的长时间序列孢粉记录比较少,限制了对该地区末次冰期晚期古植被及西南季风演化过程和机制的认识。本研究通过对黔西高原一个连续的古湖泊沉积物孢粉记录的分析,并结合AMS14C测年,重建黔西高原末次冰期晚期古植被及西南季风演化。结果表明:轨道尺度上,MIS3 (氧同位素3阶段)中晚期,黔西高原主要为木本、草本植物,喜湿的针叶树种较多,西南季风较强。MIS2 (氧同位素2阶段)期间,喜湿的针叶树种减少,而草本、蕨类植物增多,指示气候冷干,西南季风减弱。千年尺度上,黔西高原西南季风响应于北大西洋冰漂碎屑事件及H3 (Heninrich 3)、H2 (Heninrich 2)和LGM (Last Glacial Maximum)事件,导致西南季风减弱,喜湿的针叶树种减少。通过对比发现,东亚夏季风和西南季风在轨道及千年尺度上协同演化,二者均响应于北半球高纬度太阳辐射变化及北大西洋冰漂碎屑事件。在19~18 cal ka BP,黔西高原经历最冷干气候,西南季风减弱,木本、草本植物近乎消失,而同期东亚夏季风增强,说明西南季风和东亚夏季风在冰后期上存在反相位关系。  相似文献   
30.
本文总结了近十年地震地球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建议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应在同位素地球化学、深部流体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场与应力场耦合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