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0篇
天文学   5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肉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所与核工业部七所共同研制的单并同位奈示踪地下永流向滤边仪荣获了江苏省 1987年度科学进步一等奖。该仪器可广泛地应用于永文地质测试领幼,具有在单并中司定地下永的流向、流  相似文献   
82.
为了探究江苏东台条子泥围垦区的水盐分布规律,揭示圆环状植被分布与土壤水盐条件的关系,于2019年9月对围垦区内用作湿地恢复的区域进行测量和采样。在植被环附近测量了二维、三维大地电阻率,采集降水、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等样品,测试样品的水盐指标和D、18O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植被圆环下方3 m深度内均存在对应的高电阻率/低盐度区域,且随着植被类型由中心向外环变化,对应的土壤水盐度也逐渐增大;土壤水盐度是不同植被呈现圆环状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变化受降水入渗和土壤蒸发引起的盐分集结共同作用;土壤盐度直接影响了不同植被种群的分布格局,而植被对入渗和蒸发过程的影响也反作用于土壤盐度分布。  相似文献   
83.
管涌对堤防工程的危害极为严重,人类对管涌的认识也逐渐加深。目前,对管涌破坏开始的条件及其破坏后通道贯通的后果了解较多,然而,因其破坏及发展机制的复杂性,对于管涌发生后涌砂及流量的研究并不深入。通过自行设计的室内模型,改变上覆黏土的厚度对3组土性相同的无黏性土试样进行试验。对测压管水头、通道范围、涌砂量和流量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孔隙率、渗透系数以及流量的变化规律,发现涌砂随时间变化满足非线性关系--Boltzmann模型。最后,利用渗透系数与孔隙率以及孔隙率与累计涌砂量的关系,推导并验证了流量随时间变化的理论公式。这对于认识管涌和有效控制管涌发展以及减灾避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双层结构堤基渗透变形发展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算例采用分时段稳定流理论模拟了基于临界水力坡降的流砂动态发展过程,建立了双层结构堤基发生流土的完整井流砂和半球形井底流砂物理模型。堤基发生渗透变形而形成的集中渗漏通道,将自涌砂口沿垂直堤轴方向发展,并在平面上自涌砂口到河床不断扩大,在深度上不断加深。通道的规模取决于涌砂口的流量大小和水位高低,尤其在较低水位时通道规模将最大。减压井在降低了井附近水头的同时也加大了水力坡降,从而更易发展渗透变形,因此应特别重视减压井的反滤层设计和施工,以使土体保持在原位而不致发生渗透变形。  相似文献   
85.
黑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关系的几点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霞  陈建生 《地球学报》2005,26(Z1):309-311
张掖、高台和临泽沿着黑河一带泉水总量在(10-13)×108m3/a之间,泉水对张掖地区的农业生长、生态环境、工业和人民生活极为重要,近年来虽然泉水量在减少,但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对于泉水的补给来源基本被认为是由黑河等地表径流转换而来的,认为河流在山区排泄地下径流,进入山前平原以后,变成河水补给地下水,而在适当条件下地下水以泉的形式溢出地面,因此构成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的复杂过程。很多人认识这种过程是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为河水渗漏-溢出-再渗漏-再溢出等,是一种反复转化过程,并称此过程为水资源相互转化多巡回性。笔者结合同位素分析对这种地表水-地下水-泉水-地下水-泉水的多次转换模式产生一定质疑。  相似文献   
86.
鄂尔多斯自流盆地地下水来源争议问题讨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建生  王婷  刘晓艳 《地质论评》2013,59(5):900-908
本文讨论了鄂尔多斯自流盆地地下水来源存在争议的两种学术观点,指出了前人关于鄂尔多斯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模型所存在的问题:①在四水转化过程中缺少了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土壤水的运动,通过概念模型得到的地下水循环模型不能解释地下水分水岭与基底断裂带重合的事实.②部分学者在进行地球化学反向模拟的的研究中,没有对白云石、方解石中的同位素进行对比分析,碳同位素不支持模拟分析结果.③采用14C测定地下水年龄中受到深部CO2的干扰,在中国北方地区不适合采用14C测定地下水的年龄.笔者等通过黄土剖面土壤水中的氘—氧同位素与Cl-分布特征,指出鄂尔多斯盆地的降水非但不能补给到地下水中,而且土壤水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鄂尔多斯自流盆地的主要补给源是外源水,深大断裂带是导水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87.
多目标光纤光谱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俄罗斯SAO 6米望远镜的多目标光纤光谱(multi-object-fiber-spectra)为例,介绍了多目标光纤光谱的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分析了影响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根据所用软件和仪器的情况,对散射光,相对透过率,波长定标,流量定标等问题作了相应的讨论和适当改性。  相似文献   
88.
UKST855天区的类星体巡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9.
1.按文[1]所述的原理和步骤证认了高红移类星体 OQ 172(PKS 1442 101)光谱中的吸收线红移系统。所得的四个系统分别具有红移值2.07010,2.56312,0.17546和0.17910。 2.用 Monte Carlo法对文[1]的随机证认概率模型作了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3.讨论了文[1]所述证认方法的优点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强调指出选择效应对通常所用方法的影响,文[1]的方法则避免了这类选择效应。  相似文献   
90.
本文对四个高红移类星体PKS1442 101(OQ172)、PKS0805 046(4C05.34)、PKS0528-250和PKS1448-232的光谱进行了氢分子吸收线的证认。得到的结果是:OQ172的吸收光谱中存在红移为Z=2.27292的氢分子吸收线系统;4C05.34中存在红移为Z=2.37030和2.44478的氢分子吸收线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