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0篇
天文学   5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本文是系列文单II的第2篇,根据前文的统计结果,我们确认了成协吸收系统的存在,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成协吸收系统出现频率与类星体红移,光学亮度,X射线波段和红外波段辐射性质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成协吸收系统与类星体X射线波段性质无关,而与类星体的红移和光学亮度有关,表现为低红移低光度的类星体中成协系统的出现频率明显地比其它样本高得多。  相似文献   
72.
高红移活动星系核的环境是目前亟待研究的领域,与类星体发射线区成协的吸收线系统有可能被使用.为此我们对CIV成协吸收系统进行了统计研究.本文是系列文章的首篇,在本文中我们搜集了87年以前的全部、及87年以后的大部分中、高分辨率CIV吸收线光谱资料,给出了包含228个类星体的均匀无偏统计样本,该样本有CIV吸收线229条,系由228个类星体的所有534条吸收线中选出.此外,我们还定义了4个子样本.  相似文献   
73.
利用已知的统计结果对高红移类星体光谱进行Monte Carlo模拟,得到了UBVRI五色测光的色指数,并利用模拟的选择判据计算了选择效应函数,当2.4<z<3.0时,选择效应来自于与主序星的混淆,当z>3.0时,则是由于较暗的类星体与晚矮星同时从U.B等颜色的图像上消失,导致可利用色指数的减少。  相似文献   
74.
本文对16个高红移类星体的L_α森林吸收线密度N(z_(abs))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它明显地依赖于类星体自身的发射红移z_(em)。这不仅表现在z(em)越大的类星体其全部L_α吸收线的平均数密度N(z_(abs))也越大;更重要的是,对于相同的吸收红移值z_(abs),而言,N(z_(abs))在统计意义上明显地随着类星体z_(em)的增大而增大。另一方面,本文也在“吸收体源自类星体抛射”的框架下作了统计,结果仍表明z_(em)对L_α森林吸收线密度有显著影响,但抛射速度却对被抛射体的数目无显著影响。最后,对所得的结果以及可能影响N(z_(abs))的若干因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5.
本文给出 UK Schmidt 823天区,23~b47~m<赤经<2~h00~m,赤纬≥ 00°00′的四分之一区域内Q≥4的类星体候选者91个的坐标,B_j~*星等及证认图.对其中Q≥5的天体进行了谱线证认,给出它们的红移值。  相似文献   
76.
继文[1]之后,本文利用15个中—高红移类星体的Lα森林构成统计样本,再度考察了Lα森林吸收线密度N(Z_(abs))与发射红移Z_(em)的相关性。本文的统计样本包含的红移范围比文[1]更大:类星体的发射红移值从1.715到3.750,Lα森林吸收线红移范围从1.501到3.780;统计方法亦与文[1]略有差异。统计结果再度表明,Lα森林吸收线密度N(Z_(abs))明显依赖于类星体自身的发射红移Z_(em),这不仅在于Z_(em)越大的类星体其全部吸收线的平均数密度N(Z_(abs))也越大,更重要的是,对于相同的吸收红移值Z_(abs)而言,N(Z_(abs))在统计意义上明显地随Z_(em)的增大而增大。文末对所得的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7.
78.
新安江右坝裂隙岩体渗流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同位素示踪方法对新安江右坝的裂隙岩体渗流场进行了研究。在单孔中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可得到流速、流向、垂向流等水力学参数,结合相关的地下水井流理论,就可计算出裂隙等效水力隙宽、渗透系数等反映裂隙渗透性的参数,对其进行分析,就确定了渗流场的分布以及集中渗漏通道的位置。  相似文献   
79.
肉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所与核工业部七所共同研制的单并同位奈示踪地下永流向滤边仪荣获了江苏省 1987年度科学进步一等奖。该仪器可广泛地应用于永文地质测试领幼,具有在单并中司定地下永的流向、流  相似文献   
80.
江苏省原子能农学会和农科院原子能所共同举办的两期全国同位素示踪测井——单井同位素示踪地下水流速流向仅学习班,于1985年12月20日和1986年3月17日分别在南京市举办.来自全国九个部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47名学员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