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0篇
天文学   5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赤水林区旱季雾水对地表径流的水量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赤水林区旱季地表径流补给来源组成以及雾水对该地区的水量贡献,于2014年12月对区域内水量大、易进入的3条瀑布径流进行了采样,样品包括雾水、泉水和溪水。通过对水样进行D、18O同位素分析,并与遵义的降水同位素数据对比,发现赤水林区旱季雾水的D、18O明显比降水富集;泉水和溪水具有相似的氢氧同位素组成,都落在11月与12月的降水同位素之间,且都分布于遵义地区降水线附近。赤水林区旱季地表径流主要受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是前期间断性的降水与持续不断的雾水的混合。雾水间接补给地表径流,是旱季地表径流重要的水量来源。在四洞沟、十丈洞和燕子岩这几个区域的平均补给量达到了24.1%(D同位素的计算结果),18O同位素的计算结果为20.0%。  相似文献   
52.
模糊聚类方法研究堤坝渗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樊哲超  陈建生  董海洲  赵霞 《岩土力学》2006,27(7):1214-1218
稳定同位素、水化学的方法是研究堤防渗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以往人们大多只是定性的分析判断。结合北江大堤工程实例,尝试应用模糊聚类方法,选取22个水样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值作为指标特征值,并赋与不同的权重,进行模糊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表明,T12孔和T9孔北5 m处涌水、江水和T9孔北排水沟出水在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成分的Cl-及TDS上表现出了较大的相关性,可能为同一补给来源,为堤坝渗漏通道的判断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53.
本文是系列文章Ⅱ的第2篇.根据前文的统计结果,我们确认了成协吸收系统的存在.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成协吸收系统出现频率与类星体红移、光学亮度、X射线波段和红外波段辐射性质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成协吸收系统与类星体X射线波段性质无关,而与类星体的红移和光学亮度有关,表现为低红移(z<2.0)低光度(M_v≥-27~m) 的类星体中成协系统的出现频率明显地比其它样本高得多.  相似文献   
54.
总结了星族综合模型的两个要素:处于根本地位的恒星演化计算,以及把理论赫罗图转化为可观测量的光谱定标。当前恒星模型中的不确定性来自于输入的物理参数;原子数据,对流理论,辐射区的混合和和质量丢失。光谱定标不准是因为尚没有准确的温度测定,准确的分光光度测量,而且光谱库中缺少一些类型的恒星。  相似文献   
55.
根据稀释法与混合水测井原理,确定地下水补给关系、主要径流带、注浆位置及监测注浆效果,并介绍了测试仪表及方法。  相似文献   
56.
深循环地下水维系黄土高原风尘颗粒连续沉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建生  刘震  刘晓艳 《地质学报》2013,87(2):278-287
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入渗试验表明,降水在入渗过程中受到了蒸发作用,并未入渗到潜水,土壤水中的氘氧同位素与地下水相近,这表明土壤水主要来自于地下水。外源水是黄土高原发源的河流、湖泊的主要补给源,当地的降水仅在汛期补给河流与湖泊。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地区地下水的分水岭与基底断裂带的分布基本上重合,这暗示着地下水可能来自于基底断裂带,通过基底断裂带上涌的深循环地下水将风尘颗粒粘滞成颗粒团,形成了连续的风尘堆积,深循环的地下水成为维系风尘颗粒在黄土高原连续沉积的必要条件。分析黄土中CaCO3的物质不平衡和钙结核内部无生长层理以及碳氧同位素表现出高度均一性特征,得出黄土中的次生碳酸盐矿物也是由上涌地下水携带来的,并非大气降水入渗造成。调查发现,黄土塬规模的大小与塬轴对称中心钻孔的涌水量成正比关系,表明黄土塬风尘颗粒以对称形式沿着断裂连续地堆积,涌水量越大,所粘聚的风尘颗粒越多,塬的面积也越大,涌水量较小的断裂只能形成墚或峁结构。  相似文献   
57.
细砂层埋深对堤基管涌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土层结构的堤基,其管涌发生和发展的情形不同。以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双层堤基的情况。事实上,含夹砂层堤基中,位于砂砾石层内的细砂层会对堤基管涌的发生产生重大影响,并且这些影响随细砂层在砂砾石层中的位置不同而不尽相同。利用室内砂槽试验,模拟当细砂层位于砂砾石层内部不同深度时含夹砂层堤基管涌的发展过程,研究细砂层埋深对 堤基管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细砂层埋深存在一个临界深度,当细砂层埋深较浅时,堤基的临界水力梯度较小,易于发生管涌,且管涌发生以后,堤基被侵蚀的速率较大,出砂较多;堤基破坏的临界水力梯度随着细砂层埋深的增加而增大,当细砂层埋深大于临界埋深时,堤基的临界水力梯度基本不变,同时堤基抵抗管涌破坏的能力较强,其破坏形式与双层堤基 相类似。  相似文献   
58.
本文给出1981年2月用Hγ和Hδ窄波段对 Vela X-1进行的光电测光观测结果,讨论了用谱分析所得到的可能周期。同时给出1980年4月对同一天体的光谱观测资料。与这一时期x射线波段自转周期突变行为相比较,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9.
北江大堤石角段基岩渗漏评价及形态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地下水动态异常入手,通过对地层透水性、地下水的流速流向分析,阐明了北江大堤石角段7+140-7+430存在基岩集中渗漏通道,并通过连通试验证实。最后分析了基岩集中渗漏通道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0.
对南银极区的亮星系样本和类星体候选者样本进行了两点交叉相关函数分析,最邻近间距分析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表明这两个样本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