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里木地台北部寒武系层序地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强  于炳松 《现代地质》2001,15(3):254-254
不同的古地理背景和构造背景下层序发育的结构样式及其主控因素是极不相同的。本文旨在建立和完善塔里木地台北部寒武纪碳酸盐岩的层序地层系统和层序地层格架 ,探讨形成不同的层序地层结构样式的控制因素以及碳酸盐岩层序与油气生、储、盖之间的联系 ,并将其与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以及国外同期地层进行对比 ,探讨克拉通背景碳酸盐岩层序形成与发育的主控因素。根据层序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沉积学等对露头和钻井进行综合研究 ,识别出塔里木地台北部寒武纪 19个三级层序 ,7个超层序 ,2个超层序组。将 19个三级层序归并为4种…  相似文献   
2.
山东沂水地区早中寒武世地层属陆表海沉积。岩性组合,沉积旋回,岩相,相序以及地层结构,层序界面标志等特征,将区内中下寒武统划分9个层序和识别出10个层序界面。Ⅰ型和Ⅱ型层序上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凝缩段不甚发育。  相似文献   
3.
山东淄博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划分和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强  胡树庭  杨欣德 《现代地质》2001,15(3):247-253,T001
研究区为华北地台东部奥陶系发育最全的地区之一。区内出露下、中奥陶统 (两河口阶至宝塔阶 ,时限 4 95~ 4 4 5Ma)。岩石地层划分为三山子组和马家沟组。通过对野外剖面系统的观测 ,按碳酸盐岩台地层序地层的研究方法 ,识别出区内奥陶系 8个三级层序 (OSq1-OSq8)和 4种层序界面标志。平均每个三级层序延限约 6Ma ,OSq1由三山子组B段 (TST)和A段 (HST)组成。马家沟组含东黄山段、北庵庄段、土峪段、五阳山段、阁庄段、八陡段和新汶段。东黄山段至土峪段含 2个层序 (OSq2和OSq3 )。五阳山段和阁庄段包含 3个层序(OSq4 -OSq7)。八陡段 (TST)和新汶段 (HST)组成最上部一个层序 (OSq8)。通过与河北唐山等地区同期地层的对比 ,提出华北地台下、中奥陶统 (两河口阶至宝塔阶 )可划分为 11个三级层序 ,探讨了华北地台下、中奥陶统层序差异性的可能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塔里木盆地北部肖尔布拉克寒武系露头剖面中 8.8m厚的黑色页岩夹硅质岩组合中的硅质岩的系统采样分析表明,该硅质岩具有深源成因特征。其低的Th/U和Rb/Sr比也证明了其沉积时所具有的深部物源和热水注入迹象。硅质岩的稀土元素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的Ce/Ce 从 0.4 2到 0.79,平均 0.5 7。Ce的负异常明显。这些稀土元素的参数特征与加利福尼亚弗朗希斯科杂岩 (FranciscanComplex)中沉积在大洋海底硅质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十分相似。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的Eu/Eu 值从 8.0 5下降到 1.0 3。其相对较高的Eu/Eu 值很有可能反映了热水的注入。Eu/Eu 值从剖面底部到顶部的系统降低反映了剖面底部的热水作用最强烈,向上热水作用逐渐减弱。上述一系列的地球化学标志指示该硅质岩应沉积在离洋中脊不远的、具有深源物质/热水注入的远洋盆地背景中。结合区域地质和伴生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套硅质岩的形成与上升洋流的影响有关。上升洋流将形成于大洋盆地背景中的物质带到大陆边缘陆棚环境中发生沉积,造成了沉积在陆棚环境中的硅质岩,在地球化学组成上保留了其大洋盆地背景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首次对塔里木盆地北部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铂族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分析, 其基本特征是与深部流体有关的微量元素明显富集, Th/U和Th/Sc等元素比值降低; 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中轻稀土富集程度降低, Eu负异常减小, Ce具有明显的负异常; 铂族和Au元素含量增高. 这些特点表明黑色页岩沉积时, 盆内有富铁镁质的深部物源的存在. 这种深部物源的存在通常指示岩石圈拉张的构造背景. 微量元素、铂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在剖面中的变化规律表明, 该黑色页岩沉积的早期, 来自地球深部的物源不断增加, 至4号样品达到高峰, 此后逐渐降低. 这种现象可能指示本区早寒武世早期岩石圈具有幕式拉张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完成预定工作后,将收起桩靴迁航到下一个目的地,桩靴的拔出是由支撑状态向漂浮状态过渡的重要过程,是自升式钻井平台正常作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拔桩阻力的预测对于桩靴上拔安全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对平台拔桩阻力进行分析,并结合中油海平台近几年的拔桩作业经验,提出了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台中寒武统张夏组上部高频层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华北地台东部寒武系露头层序地层研究,将张夏组划分为两个正层序,其中上部正层序(530-525MaB.P.,三叶虫带Amphoton-Taitzuia带至Damesela带)由4个亚层序和17-23个小层序组成,其中正层序和亚层序具有高分辨率区域地层对比意义。每一级层序均表现为向上变浅和变粗进积型序列,底部常以间断-加深面或洪泛面为界。该时期的海平面变化具有高频振荡特点,构成一个三级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由不同级别层序所反映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可以分别与天文周期的奥特周期(2—5Ma)、米兰科维奇长周期(0.1—0.4Ma)和米兰科维奇短周期(0.02—0.04Ma)相对比。据层序地层和相序及相模式的研究,识别出6种类型的小层序,陆棚盆地至上缓坡显示出由A—F类型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根据唐山市复兴路十中旧址(TZC6-7)钻孔岩心中的孢粉分析资料,运用宋长青等提出的花粉-气候因子转换函数方法,定量重建了唐山地区近20万年来的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结果表明,重建的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变化的阶段性和周期性清晰,其趋势基本符合我国华北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框架,但具体数值与古气候参数绝对值之间可能存...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的碳酸盐岩台地发育有长达3千余千米的台地边缘带。通过综合大量的地震、钻井及野外剖面的分析,奥陶纪碳酸盐岩系中识别出4个以不整合面为界的复合(二级)层序。它们均显示出从上超的水进沉积到进积或加积的高位域的沉积结构。其内可进一步划分出10个沉积层序或三级层序。它们的组合和分布决定着碳酸盐台地沉积层序结构的基本特征。沉积层序的水进早期或高位域晚期以颗粒灰岩、生物灰岩等沉积相组合为主;而水进期或高位域早期则以泥晶-粉晶灰岩、簿层白云质灰岩等沉积相组合为主。古地貌恢复并结合钻井资料的沉积相分析揭示出,盆地东北部早、中奥陶世的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分布受到满加尔深水凹陷的边缘斜坡带古构造地貌的控制,形成一向西凸的弧形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带,沿台地边缘发育有礁-滩沉积复合体。中奥陶世的构造古地理变革使盆内的碳酸盐岩台地分异成塔中、塔北、塘南等多个孤立台地,并由深水、半深水的凹陷所分隔。台地边缘的发育和分布常受古隆起边缘的控制。沿台地边缘的礁、滩相带为重要的有利储集层发育带。中奥陶统中央隆起带缺失中奥陶世早期和晚奥陶世早期沉积,并形成了大范围分布的喀斯特岩溶不整合面。喀斯特岩溶体系以发育垂向的、由断裂控制的串珠状洞穴和多层状分布的岩溶洞穴为特征。
     跨盆地不同构造带的井-震结合解释剖面的追踪对比表明,盆内与二级、三级层序对应的海进-海退旋回是同时变化的,并与Haq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可对比。这反映出盆地范围的或全球海平面变化对沉积旋回结构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盆地西缘露头剖面和盆内钻井岩心的碳、氧同位素分析也为海平面变化的旋回结构分析提供了制约。主要海平面下降期的氧同位素δ18O都发生了明显的正偏。盆内晚奥陶世的海平面总体是呈上升趋势的,晚奥陶世中期海平面的上升导致了盆内碳酸盐岩台地的总体淹没。  相似文献   
10.
海底浅层气一般指海床浅地层内聚集的气体,是一种典型的海洋灾害地质类型,施工作业时一旦发生灾害,将对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通过介绍海底浅层气的性质和危害,同时对辽东湾浅层气海域的进行工程物探资料分析,结合浅层气海域地层物性的特点,针对带桩靴的自升式平台在浅层气海域桩的插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自升式平台分段延时插桩方法。并通过实践,指导中油海6平台在该海域的成功插桩,验证了该方法在浅层气海域插桩的可行性,同时实现了桩靴式自升式平台在该区块作业的零突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