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质学   43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贵州位于扬子地块与江南造山带过渡区,自新元古代以来发生了多次构造运动,不同构造旋回期处于不同的构造位置,
形成了十分复杂的断裂体系。大量出露于地表的断裂已经被识别,由于贵州晚古生代沉积、构造的发育严重掩覆了先期地质构造
特征而使部分基底断裂被覆盖。这些隐伏断裂的活动形成了多种不同的隐伏断裂存在标志,如深部断裂引起的浅部构造变形标
志,早期断裂活动控制的沉积岩相标志、岩浆与矿床标志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标志等。根据这些标志在贵州境内识别出了近10
条较大型的隐伏断裂,并对这10条断裂的发育位置、规模及其主要地质特征进行了讨论。识别出的这些隐伏断裂对于进一步认
识贵州的地质演化、指导找矿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贵州梵净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出露地层为中新元古界梵净山群、青白口系板溪群、南华系及古生界地层。梵净山群已强烈褶皱,被青白口系板溪群角度不整合覆盖。浅色白云母花岗岩侵位于褶皱的梵净山群中;锆石原位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838.5±1.5)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其A/CNK值〉1....  相似文献   
13.
伊吾县阿克萨依金矿是在伊吾县马依当阿克萨依地区发现的一种新型矿床。文章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调查和研究,结合马依当阿克萨依金矿的地质特征,总结该地区的成矿规律与控矿因素。据已有资料初步认为:早期发生脆韧剪切,金初始富集,为金成矿矿源之一,华力西中期石英闪长岩及后期变质作用为金成矿提供深部矿源和热源。近北西西向的一系列叠瓦状断裂构造和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空隙,构成矿物迁移和聚集场所。该矿在东天山造山带地区具有代表性,初步预测在阿克萨依及其外围地区有3个靶区。该类型金矿的发现,对今后在该区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湘黔桂相邻区发育一套序列完整、界面清楚的武陵造山运动不整合面之上至震旦纪(820~635 Ma)时期的裂谷盆地沉积地层。通过详细的区域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结合年代学研究成果,显示其时空展布格局完整,充填序列连续,划分标志清楚,完全可以划分对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其地层格架,为扬子古大陆周缘新元古代820~635 Ma时期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亦为中国前寒武系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及国际新元古代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成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下江群沉积地层凝灰岩(斑脱岩)获得高精度的锆石年龄,结合侵位四堡群花岗岩锆石年龄和四堡群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下江群明确定位于新元古代晚期沉积。该年龄对为重新界定下江群时代及同期地层的区域对比和构造演化都有着重要意义。江南古陆普遍发育的晚元古代低变质绿片岩系四堡群(梵净山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及上覆地层丹州群(下江群、板溪群、河上镇群),两者之间的构造界面,是人们争论的主题,其时代的定位一直影响着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同时制约着中国地质学家对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本文通过下江群甲路组地层中斑脱岩的锆石研究,精确地测定了甲路组斑脱岩锆石年龄(814.0±6.3)Ma和清水江组斑脱岩锆石年龄(773.6±7.9)Ma。上述锆石年龄解决了黔桂地区新元古代晚期沉积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6.
郜锡军  陈建书 《贵州地质》2011,28(3):173-176
本文阐述了湖南新晃贡溪一带下寒武统"九门冲组"产出的灰岩透镜体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初步分析研究显示为非正常沉积—壳幔混合热水喷流沉积成因,为区域上该时期相应壳幔混合热水成因矿产的寻找和沉积环境的研究与地层划分提供了新的资料及认识。  相似文献   
17.
事件沉积是地质学研究热点之一.黔南独山地区早泥盆世丹林组沉积时期事件沉积记录为华南板块海西早期构造演化再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通过路线调查、剖面实测、岩相解析、实验测试查明丹林组存在砂岩液化、自形-半自形独居石及金红石、团块状黄铁矿、锑异常层等事件沉积记录.经研究本文认为,上述现象是由于黔南独山地区早泥盆世丹林组沉积时期可能存在潜火山活动引起,该潜火山活动导致了同时期的热事件沉积,并表明事件沉积环境为热水盆地.分布于独山地区的锑、铅、锌、铁、金矿化均赋存于泥盆系地层之中,且具有显著的层控特点;故而该地区的多金属矿化很可能与华南板块海西早期的构造-岩浆活动热事件启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陈建书 《贵州地质》2018,35(1):79-79
正启动于2009年,由贵州省地质调查院组织实施的新一代《贵州省区域地质志》与全国同期完成的10个省(区)市新一代区域地质志,于2017年12月10-12日在北京地质科学院召开了成果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出版发行,提供社会使用。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黔东及邻区新元古代甲路沉积时期岩石地层的对比,反映出武陵造山运动所形成的古地貌对后期沉积环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甲路组底部底砾岩建造组合特征反映,梵净山为山前泥石流-河流沉积,南东的湘西芷江地区属河流-滨岸相沉积,从江及桂北属河流-滨岸砂砾滩相沉积,可以确定梵净山地区为该时期古地貌高位区,其南东桂北-从江地区为古地貌低位区,并首先遭受海侵接受沉积充填;甲路组上部发育的一套钙质岩系在区域上有很好的可对比性,反映出该地区在武陵造山运动之后经历了沉积填平过程而使区域沉积环境相对一致,同时说明了该地区下江时期由于裂陷作用而出现的沉积分异是在该时期之后才加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