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篇 |
大气科学 | 33篇 |
地球物理 | 4篇 |
地质学 | 23篇 |
海洋学 | 9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3篇 |
自然地理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胶东望儿山金矿成矿构造分析和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井下现场调查、构造编图,提出望儿山金矿区控矿构造型式为压扭性断裂构造系统之菱形结环式构造.矿区构造控矿规律表现为:矿体在剖面上呈特征的S型,矿体规模受制于构造规模,在倾向方向上矿体呈平行近等距产出,矿体间距多在60m±;矿化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段富集规律,共包括3个富集段,大体上矿体富集区间垂直距离180-26... 相似文献
52.
53.
正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首次在世界上培养成功共生的原绿藻(Prochloron didamni Lewin),该藻属于原绿藻门,为该门目前仅有的一个共生物种。由于它的特殊性,全世界在此之前都还没有人让它离开宿主培养成功。1975年美国藻类学家Lewin在海鞘的泄殖腔内首次发现原绿藻,此后在世界其他热带海域先后发现该藻,中国著名藻类学家曾呈奎院士1975年晚于Lewin教授在西沙发现该藻,后来还做了超显微结构的研究。Lewin根据自己的 相似文献
54.
55.
56.
重庆市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庆市34个观测站1951―2009年雷暴日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小波分析、EOF分析等方法,研究重庆市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周期性规律以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重庆市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7.48 d,一年中任何月份都可出现雷暴,以7、8月份为最多,雷暴主要发生在夏季。过去59年,雷暴日数年代际差异较大,并呈波动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3.403 d。从morlet小波分析结果看,重庆雷暴具有5 a短周期、8~9 a中周期和18 a长周期振荡变化。从空间分布来看,渝东南年平均雷暴日数最多,渝中和渝东北次之,渝西最少,雷暴分布呈现出从东部高山向中部、西部丘陵低山逐渐递减的特征。根据EOF分析,重庆雷暴异常空间分布可划分为全市一致型、局部型、经向型、纬向型等类型。 相似文献
57.
虾壳常规预处理方法是用盐酸进行脱钙,其中丰富的钙质和优质蛋白质却被随意丢弃,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本研究以反应液钙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柠檬酸苹果酸比例、酸浓度、投料量、温度、反应时间对虾壳脱钙效率的影响。进一步采用拟水平均匀设计U_(10)~*(5~4)进行试验,数据经Design Expert 7.0软件分析,依据回归方程,预测最优反应条件,即投料量12.00%,30℃,酸浓度0.50 mol·L~(-1),2.5 h,经试验确证,在此条件下提取液中钙含量达到了0.822±0.002 mol·L~(-1),显著提高了虾壳脱钙效率。 相似文献
58.
山东招远前孙家金矿床地质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矿区地表和井下四个中段共采集地层、岩体、蚀变岩、石英脉和矿体样品503件,测试了Au、Ag、As、Sb、Cu、Pb、Zn、Sn、Bi、Mo、Co、Ni、Mn、Cr、V、Ti、Ba、Rb和Sr等19种元素的含量,运用Suffer软件编制了19种元素的矿脉地球化学纵剖面图,根据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计算了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带,建立了原生晕地球化学立体分带模式。综合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得出以下认识:由花岗岩→钾长石化花岗岩→绢英岩化花岗岩→绢英岩→石英脉或硅化带→金矿石,随着蚀变作用增强,成矿元素Au、Ag、As、Cu、Pb、Bi、Mo、Sb增加,然而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绢英岩化后的硅化阶段。矿区成矿元素Au、Ag、As、Cu、Pb、Sn、Bi、Mo、Co.Ni含量呈多峰分布,分布范围大,离散度大,其中Au、Ag高含量峰值区峰型突出,成矿富集趋势强烈。矿区成矿阶段可分为:石英-金-黄铁矿阶段、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F1因子(Au、Ag、As、Co、Ni、Sn、Bi)为主成矿阶段的元素组合,F3因子(Mo、Sb)和F5因子(Cu、Zn)反映了成矿热液活动的多期叠加。F4因子Rb、Sr、Ba组合在本区最具典型意义,Rb与Sr、Ba为对抗性元素,Sr、Ba、Ca低值带,Rb、K高值带恰好与Au、矩高值带吻合,显示花岗岩长石类矿物的钾长石化和绢云母化与成矿关系密切。与矿体的侧伏方向一致,总体上矿脉纵剖面地球化学高值带均向SW侧伏。其中Au、Ag高值带宽且比较连续,上下均未封闭,结合金矿体虽已出露地表但规模不大和原生晕分带特征,推测为一浅剥蚀矿床,向SW深部仍有一定延深。矿区原生晕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Hg2、Sr、Ba、Rb)→(矩、Au、Sn、Mo、Cu→(Zn、Pb)→(Sb、Mn)→(Ni、V、Co、As、Hg1、Bi)。As、Sb、Hg高值带偏于中下部,可能指示下部隐伏矿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59.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火山地震多发的国家,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地震的破坏。1995年1月的兵库县南部地震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地震的恐怖。不过由丁这种活跃的地壳运动也使美丽的国土和富饶的土壤令植物资源多样化。即然生活在日本,就必须很好地了解地震,应对地震。有史以来,日本经历过很多破坏性地震。可是地震发生的地点大体确定就是反复发生地震的场所。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