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公元1831年安徽凤台地震宏观震中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元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安徽凤台曾发生一次破坏性地震,史料记载情况基本一致,但现有各版地震目录所确定的震中位置存在分歧,震中位置竟多达4处.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作者对该地震进行了实地考察.经综合分析认为,应当对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进行调整,震中位置应改为32.88°N、116.89°E,名称相应变更为"安徽怀远西南地震".同时认为此次地震原来所确定的震级(614)偏大.  相似文献   
32.
古遗址、墓地发掘过程中自然变形的识别研究是反演或充实历史或史前地震变形资料的重要工作。地震部门与文物考古部门合作,对安徽固镇垓下遗址考古现场进行了专题发掘研究,发现了断层和裂缝,初步研究显示为同期2次层位变动事件的遗迹,发生时代约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晚期,该工作有助于推动中国东部人类文化层中地震遗迹的识别  相似文献   
33.
江淮地区地震精定位及b值随深度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利用安徽及邻省50个地震台站记录的1976年到2008年的551次M_L≥2.3地震,其中初始定位有205个无深度数据,包括数字化资料和传统的模拟资料,共5464条P波走时资料。经重新定位后得到其中468次地震的基本参数。重新定位结果显示了本地区较精细的震中分布图像和震源深度剖面图像,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6—10km,平均深度为10km,部分震中位置与震源深度变化较大的地震向断裂带靠近。基于地震精确定位结果,系统地计算了不同深度段的b值,发现研究区b值随震源深度的增加具有系统减小的趋势,且在地壳10km左右的减小趋势最为突出。表明江淮地区的地壳分层结构相对明显,在地壳浅部(0—10km)以小震为主,大地震较少,故b值高;而在深处(10—25km),大地震相对较多,b值减小。这一现象的背后物理机制可以从地壳介质复杂程度与应力状态的变化得以解释,破裂易于在地壳介质相对均匀、岩石静压力较高的地壳深处成核形成大地震。推测江淮地区未来强震多发生在10km以下的地壳深部。  相似文献   
34.
利用观测数据确定地质体的边界位置是位场数据解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的边界识别滤波器通常不能均衡深、浅部的地质体边界,近些年相关研究开始致力于发展均衡边界滤波器.本文基于Theta图法定义了新的边界识别滤波器,详述了滤波器波数域及空间域的主要计算公式,通过模型验证,该滤波器显著压制了Theta图法对深部地质体边界的放大作用,较好地平衡了深部和浅部边界.通过与传统的边界识别滤波器对比,本文定义的滤波器能够清晰且更加收敛地圈定出地质体的水平边界位置.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为例,开展了1∶5万重磁数据的处理分析,并结合物性资料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重磁数据的检测结果精确刻画了郯庐断裂带的位置;庐枞盆地的磁力数据检测边界整体与盆地的地质边缘一致,明确了边界断裂在深部倾向盆地内部;识别出庐枞盆地外围一系列环形边界,这些边界封闭区域与最新勘探发现的深部岩体及铁铜矿化体相对应,对于指导区域深部找矿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微震事件在震前预警、火山喷发监测、矿山安全监测、油气勘探和小当量核试验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微震事件的自动识别工作是进行地震定位、震源属性判定和地震成像等一系列应用的基础.本文从单特征法、多特征法和综合分析法三个方面对已有的微震识别和震相拾取方法的原理、发展历程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其中,单特征法具有算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和便于自动化处理的特点,但当信噪比较低时该类方法不适用;多特征法的抗噪能力较强,识别精度高,但计算速度慢;综合分析法在多种情况下都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但往往需要人工参与.文章认为,三类方法各有利弊,单一方法无法适用于所有情形,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区域,合理选择微震识别和震相拾取方法.  相似文献   
36.
气象GPS数据用于形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论证气象GPS观测数据用于地壳形变研究的可行性。本文运用TEQC软件,对安徽气象GPS观测数据进行了质量检测,按照IGS的质量标准给出了质量报告,筛选出了可用于后续解算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GAMIT/GLBOK(版本号10.34)软件,对可用观测数据进行了解算。结果显示站点水平位移分量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与文献四...  相似文献   
37.
利用多个震源机制解求东大别地区平均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得到应力张量在地理坐标系下的表达式,进而可计算平均应力张量.通过求平均应力张量的本征向量,即可得到其主轴方向,并由此推断区域应力场方向.利用东大别地区219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比较了不同相似程度和不同起算震级资料得到的主轴方向,认为该方法计算结果非常稳定,主轴方位角的误差小于5°,倾角的误...  相似文献   
38.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分布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是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距今4300—3900年,为陶寺文化的命名地.陶寺遗址被认为是先秦史籍中最早出现"中  相似文献   
39.
河北省赤城县小张家口超基性岩体主要特征和时代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陈安国  马配学 《岩石学报》1996,12(1):156-162
小张家口超基性岩体是华北板块北缘超基性岩带的一个典型岩体,岩相分带明显,由透辉岩、闪辉岩、二辉岩和纯橄岩组成,主要矿物组成包括透辉石、贵橄榄石、角闪石等。化学成分上富FeO、CaO而贫MgO,m/f平均2.21,属铁质或富铁质超基性岩。稀土分布形式为轻稀土富集型,具不显著的负铕异常,微量元素以富含不相容元素Rb、Ti、Sr、V等而贫Cr、Co、Ni等相容元素为特征。Sm-Nd等时年龄1837Ma,Nd(t)为十10.72。该岩体由亏损型地幔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岩浆经结晶分异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40.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煤矸石中痕量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HCl介质中 ,Mo(Ⅵ )催化盐酸肼还原劳氏紫使之褪色的新指示反应 ,确定了催化褪色反应测定Mo(Ⅵ )的动力学条件 ,建立了测定痕量Mo(Ⅵ )的新方法。方法的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 1 .4× 1 0 5L·mol- 1 ·cm- 1 ,线性范围为 0~ 35 0 μg/L ,检出限为 6.2× 1 0 - 1 1 g/L ,6次测定的RSD≤ 5 % ,加标回收率为 96.0 %~ 1 0 6.7% ,已用于测定煤矸石中的痕量Mo(Ⅵ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