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篇 |
大气科学 | 39篇 |
地球物理 | 29篇 |
地质学 | 46篇 |
海洋学 | 12篇 |
综合类 | 19篇 |
自然地理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71.
太湖梅梁湾南部水体有机污染物降解表观动力学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有机污染是太湖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20℃和30℃恒温振荡条件下,应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定量模拟和研究了太湖梅梁湾南部附近水体中,有机污染指标COD(Mn)降解的一级反应过程.应用Arrenius系列公式,分别得到20℃和30℃下的降解速率常数(k20=0.01856d(-1),k30=0.0364d(-1))、表观活化能(Eu=4.9×104J)及指前因子A.提出太湖梅梁湾南部水体COD衰减表达式为:Ct=C0·exp[-1.49×10e7(-4.9×104/RT)t]. 相似文献
172.
围绕水电工程的水生态环境问题,重点梳理了水库运行下关键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变化及其水生态效应、底栖动物生境和鱼类生境以及鱼类洄游通道的影响、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剖析了当前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难题,从理论、方法与技术角度阐明了出现这些难题的原因。提出了水电开发水生态环境保护未来需要重点开展的研究:长期系统性观测,揭示库内生源要素的滞留-转化-输送过程与机制及水生态环境累积效应;水库调控导致的鱼类性腺发育有效积温和产卵临界水温节律变化以及两者对鱼类种群繁衍的联合作用。最后特别指出当前针对鱼类保护的部分强制性措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坝多环境因子调控的生态调度和支流生境替代等鱼类保护技术以及保护效果量化评价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3.
太湖梅梁湾水动力及相关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3,他引:43
太湖是位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大型水湖泊,水动力过程和要素对浅水湖泊的环境演化有着复杂和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1998年开展的有关太湖梅梁湾的水动力过程的野外调查结果,总结了梅梁湾在夏季盛行风向条件下湖流特征,发现了梅梁湾在夏季偏南风条件下,表层湖流以顺时针环流为主要特征,但在湾内靠近梁溪河口地区,流场受地形影响而有所不同,反映在叶绿素浓度和总磷、总氮浓度分布上,因受湖流影响较大而富集在梁溪河口周转,即偏 相似文献
174.
太湖水质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子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16
利用1991~1992年监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梅梁湾和局面西太湖水域水质的动态变化。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揭示出各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质主要因子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沿南北方向从湾内向湾外,TP、TN、COD、Chl-a和电导率明显递减,且TP和TN含量季节变化,冬季高于夏季,梁溪河口更是如此,Chl-a含量与TP、TN含量密切相关,其变化基本与水温同步,时间上略后滞。主成分分析说明,TP、TN 相似文献
175.
中尺度非均一边界层气候的数值研究: (Ⅱ) 夏季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修改的Nickerson等提出的中尺度模式,对我国北方夏季非均一下垫面上的边界层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晴朗、静风和无扰动系统的条件下,下垫面的非均一性对边界层气候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边界层气候特征和低空急流强度与局地环流关系密切。干燥裸地上边界层内出现的逆湿现象,是由下垫面非均一的湿度场和中尺度平流共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6.
177.
在工程设计中,通常采用模块化方式制造超大型浮式结构物,将巨大的单体结构分割成多个较小模块,后期通过合适的连接器拼装形成。为了明确多模块超大浮体在波浪作用下的水弹性响应,以两个相邻层合浮体(高刚度面板和低密度芯材)为研究对象,建立波浪作用下铰接层合浮体水弹性响应的高阶势流模型。采用匹配特征函数展开法求解流体运动的速度势,探讨了铰接处弹簧刚度对浮体的反射系数、透射系数、挠度、弯矩和剪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迎浪侧浮体的存在可以有效降低背浪侧浮体的挠度、弯矩和剪力幅值;与垂直弹簧相比,扭转弹簧刚度的增加可以更加有效抑制铰接层合浮体的水弹性响应;当扭转弹簧刚度大于一定值时,继续增大弹簧刚度对浮体的动力响应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8.
近年来,随着冰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东北地区凭借丰富的冰雪资源,成为冰雪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如何提升冰雪旅游的整体发展效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东北地区冰雪旅游发展效率,并结合压力-状态-响应理论,利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15—2023年东北地区冰雪旅游发展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规模效率是造成低效率的主要原因;(2)2015—2023年东北地区冰雪旅游发展效率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态势,并形成了以沈阳和哈尔滨为中心的两个冰雪旅游圈,效率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大部分城市未达到理想状态,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的区域不平衡、不稳定现象较为突出;(3)东北地区冰雪旅游发展效率受城市压力、状态和响应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发展冰雪旅游业时,应平衡社会压力和生态压力,加强社会响应,避免“过度旅游”局面的出现,以进一步实现冰雪旅游与生态环境的深度融合。本文对推动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9.
蛟河盆地内广泛出露下白垩统大拉子组, 并在保家村附近产出介形虫、叶肢介和植物碎片等化石. 通过1:2 000地质剖面实测中分层采集化石, 在保家村北侧剖面的大拉子组中获得介形虫5属9种, 其中包括1个相似种和6个未定种, 分别是: Cypridea paracavernosa, C. concinaformis, C. sp., Candoniella cf. candida, Candoniella sp., Scabriculocypris sp., Mongolianella sp., Candona sp. 1和Candona sp. 2. 结合前人的化石发现, 建立了Cypridea paracavernosa-C. concinaformis组合, 该介形虫组合可以与吉林延边大拉子组介形虫进行对比, 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80.
吉林中站地区分布着一系列金、锑、铜镍矿床, 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对大秃顶子、幸福屯、植林3个锑矿床辉锑矿主成矿期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研究和稳定同位素(H、O、S)分析, 结果表明, 流体包裹体主要发育有3种类型: Ⅰ型富液两相(LH2O+VH2O)包裹体, Ⅱ型纯液相(H2O)包裹体, Ⅲ型气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21.5~281.5℃, 盐度范围为3.39%~10.73%, 估算密度范围为0.833~0.985 g/cm3, 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H-O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 δ18O变化范围为15.71‰~18.28‰, δD变化范围为-111.1‰~-83.8‰, 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热液, 后期有大气降水加入.黄铁矿的δ34S范围在-8.25‰~-3.86‰, 辉锑矿的δ34S范围在-8.18‰~-7.67‰, δ34S值范围较为集中, 明显区别于岩浆硫, 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 区内侵入岩的结晶年龄为205±2.7 Ma、192±1.9 Ma、195±1.9 Ma.锑矿床形成与岩浆热液联系密切, 矿床成矿时代为晚三世-早侏罗世.吉林中部锑矿床成因类型为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