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6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陈子燊  位帅 《海洋通报》2020,39(5):530-535
使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 FRF 1985—2016 年的极值波高及其持续时间数据,采用最优的 Gumbel-Hougaard copula函数和 Kendall 分布函数构建极值波高和相应历时不同组合的联合概率分布模式,分析各个组合的遭遇概率、“或”重现期、“且”重现期和 Kendall 重现期,以出现最大可能概率的方法推算各组合联合设计值。结果表明:Kendall 重现期所对应的累积频率更准确地代表了特定设计频率下的风险率;重现期分别为 5 年、10 年、20 年、50 年、100 年、200 年推算的 Kendall重现期设计值介于“或”重现期和“且”重现期设计值之间,小于相应的边缘分布设计值;基于 Kendall 重现期的极值波高及其持续时间不同重现期组合推算的结果可为海洋工程构筑物设计与风险管理提供新的选择与参考。  相似文献   
22.
根据粤西及珠江口12个验潮站1953-997年的月均潮位资料,采用奇异谱(SSA)分析方法,预测了华南海平面的变化,并根据预测结果,采用Everts剖面积分法,以后江湾和水东湾为例,分析了华南海岸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其结果表明,微小幅度的海平面上升就可造成岸线较大幅度的退缩。  相似文献   
23.
一般认为滩角是近岸带泥沙、水动力和地形耦合作用的产物,对近岸带特别是碎波带和冲流带的动力变化响应迅速,还可以反映海滩状态,但具体的成因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释.首先详细介绍了关于滩角成因的争论以及自组织机制理论,其中驻立边缘波假说和自组织机制假说是最为认同的两种滩角成因假说.基于WERNER(1993)提出的滩角形成的自组织机制假说,建立包含冲流动力、泥沙输运和地形演变的滩角形成和发育的元胞自动机模型.模型中修正了以前研究中的坡度参数表达式和水动力输入方式.经过200个冲流循环的数值模拟,原来平直的滩面上形成了明显的滩角形态,滩角间距约为5.5~6.0 m,520个循环周期后,滩角形态基本上达到稳定状态.对模拟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模拟得到的滩角形态比先前的研究结果更接近天然状态下的滩角;(2)随机的水质点冲流运动使海滩地形呈无规律变化,但通过动力、泥沙、地形之间的反馈过程逐渐形成了滩角地形;(3)滩角形成过程中,海滩基本上处于堆积过程中.开始堆积速度较快,当滩角形态达到准平衡状态时(大约300个循环后),海滩体积增速变慢,并逐渐地达到稳定状态,海滩体积变化呈现小的波动调整;(4)模拟得到的有效冲流距离(S)和滩角间距(λ),满足滩角自组织机制假说的基本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滩角是在海滩泥沙、地形与波、流的自组织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堆积地形.自组织理论为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和研究海岸带现象与过程提供一扇窗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4.
对粤西水东湾海底表层122个沉积物样品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与沉积粒度参数等计算分析,提取的4个主要特征函数共占样品粒级分布总方差的96.4%,4个函数分别代表了极细砂、细砂、中砂和粗砂在近岸区的分布特征,其与沉积物样品粒度质量百分比分布符合良好。滨面坡沉积物主要由砂粒级物质组成,粒级参数MdΦ、QdΦ和SkΦ具有从海向岸、自东南向西北变化的总趋势。落潮三角洲沉积物较其邻近滨面斜坡有所粗化,分选从中部向两侧变好。海湾沉积物分布特征表明:①潮汐通道深槽受以落潮为主的涨落潮双向水流的往复分选;②落潮三角洲主要受波浪和海流冲刷分选;③上滨面受波浪变形破碎的扰动作用;④下滨面是动荡的近海水区,波浪对底质扰动小。  相似文献   
25.
近岸过程与海岸侵蚀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简单介绍了砂质海岸近岸地形动力过程的时空多尺度特征及其复杂性,海岸系统相互依存的3个方面和近岸带地形动力基本特征;进而从5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对砂质海岸侵蚀地形动力过程与机制研究的进展:1)长重力波运动与海岸侵蚀;2)近岸环流、波增水、底流运动与岸滩侵蚀;3)海滩-碎波带地形动力状态与岸滩侵蚀方式;4)波生沿岸流、沿岸输沙与海岸长期变化;5)海岸侵蚀终极平衡形态规律。最后概括了未来需优先探索的地形动力学问题和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6.
驻立边缘波假说和自组织机制假说是最为广泛接受的两种解释滩角成因的假说.基于在粤东后江湾实测的碎波带动力要素和滩角数据,对这两种假说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假说都能比较有效地解释滩角的成因,但都存在显著的缺点.认为更加系统、高密度和高精度的观测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7.
海南岛南渡江三角洲海岸演变的波浪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白沙门1984年波浪统计资料,通过对南渡江三角洲北部近岸海底泥沙活动特性与东部废弃海岸泥沙沿岸输移方式及其岸外沙坝、堡岛响应波浪动力而具有的形状进行分析,揭示了波浪在南渡江三角洲北部沿岸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小波变换在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欧素英  陈子燊 《地理科学》2004,24(3):358-364
根据广东沿岸14个验潮站的月均序列,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将其进行时域-频域分解,分析了近40多年来月平均潮位序列的多层次尺度结构,进而研究相对海平面的周期变化和趋势变化。结果表明,用小波变换研究相对海平面在时域-频域中的周期分布及变化时,能较好地揭示周期变化的局部特征;广东沿岸相对海平面变化包含着0.5年、1年、2~4年、10~11年及18~20年左右等周期变化,且周期变化在时间域中具有明显的局部化特征;据实测资料计算,周期变化对海平面的趋势变化影响明显,未消除周期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偏大,用小波变换有效地消除周期变化后得出粤西及珠江口地区沿岸相对海平面变化率,一般而言,广东沿岸海平面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约为0.36~1.2 mm/a。  相似文献   
29.
陈玲舫  陈子燊  黄强 《海洋通报》2014,33(2):126-131
根据珠江河口磨刀门水道的三灶站、大横琴站、灯笼山站、竹银站2010年全年的逐时潮位资料,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磨刀门河口区亚潮变化的周期特征。采用小波相干方法,分析亚潮与气压、风速、流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磨刀门河口亚潮主要存在5~6 d、14 d、21 d周期性波动。(2)亚潮5~6 d的周期波动的能量来源于气象要素及入海径流;亚潮14 d左右的周期波动的能量来源于天文大小潮、气象要素及入海径流的叠加效应;磨刀门水道下游站点亚潮21 d的周期性波动受到气象要素及入海径流的联合作用,而上游站点亚潮21 d的周期性波动主要受到入海径流因素的影响。(3)在不同季节,亚潮对气象要素的响应情况会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0.
原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原生态和人文原生态旅游资源,它具有脆弱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是历史留给人们的宝贵遗产和重要的旅游资源.论文总结了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分析了广西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机制,针对广西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和所面临的威胁,提出建立地方性多级资源遗产申报制度、民族生态博物馆∕文化园、少数民族文化基因信息库等原生态旅游资源安全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