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6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岬间砂质海岸平衡形态模型及其在华南海岸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龙  陈子燊 《台湾海峡》2006,25(1):123-129
本文介绍了对数螺线、双曲线、抛物线三种岬间海湾平面平衡形态模型,并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抛物线为三种模型中较为理想的模型.根据抛物线模型的基本原理,本文提供了模型的可行性操作,并就抛物线模型对华南岬间海湾的应用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22.
以2010年11月-2011年3月磨刀门水道挂定角、联石湾、竹排沙、平岗和竹银5个测站的盐度、马口水文站流量、三灶站潮位和竹银站的主流向风速为基本数据,应用偏相干谱估计方法分析了各测站盐度变化对潮汐、流量和风的频率响应。经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马口站入海径流存在准1日、半日、1/4日和1/3日等显著的潮致振荡周期;2)各测站盐度变化与潮汐主要振荡周期并不一致,沿磨刀门水道向上游,潮汐对盐度变化的影响递减,竹银站盐度可作为潮汐直接作用下咸潮上溯的平均上限位置;3)消除潮汐和径流的影响后风对盐度变化的作用明显加强;4)各测站盐度变化对潮汐、流量与风的响应过程存在时间超前或滞后但无特定规律,说明磨刀门水道盐度变化过程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23.
为了减少咸潮灾害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进行盐度多步预测研究对建立有效的咸潮预警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引入滞后因子的DE-RBF方法,以珠江口磨刀门水道为例,研究建立盐度多步预测模型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滞后因子的引入使得预测模型的精度进一步提高,采用的DE搜索策略可以快速寻找到全局最优值.建立的5步盐度预测模型在100mg/L的允许误差范围内拟合度达到68.91%,而在200mg/L的情况下拟合度达到80.79%.而且这种方法具有普适性,在靠近外海的挂定角站可得到相似的结论.联石湾站和挂定角站的5步预测模型的预警准确度均超过90%,而预警错误率分别为9.47%和27.03%.  相似文献   
24.
海南岛南渡江三角洲海岸演变的波浪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白沙门1984年波浪统计资料,通过对南渡江三角洲北部近岸海底泥沙活动特性与东部废弃海岸泥沙沿岸输移方式及其岸外沙坝、堡岛响应波浪动力而具有的形状进行分析,揭示了波浪在南渡江三角洲北部沿岸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小波变换在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欧素英  陈子燊 《地理科学》2004,24(3):358-364
根据广东沿岸14个验潮站的月均序列,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将其进行时域-频域分解,分析了近40多年来月平均潮位序列的多层次尺度结构,进而研究相对海平面的周期变化和趋势变化。结果表明,用小波变换研究相对海平面在时域-频域中的周期分布及变化时,能较好地揭示周期变化的局部特征;广东沿岸相对海平面变化包含着0.5年、1年、2~4年、10~11年及18~20年左右等周期变化,且周期变化在时间域中具有明显的局部化特征;据实测资料计算,周期变化对海平面的趋势变化影响明显,未消除周期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偏大,用小波变换有效地消除周期变化后得出粤西及珠江口地区沿岸相对海平面变化率,一般而言,广东沿岸海平面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约为0.36~1.2 mm/a。  相似文献   
26.
陈玲舫  陈子燊  黄强 《海洋通报》2014,33(2):126-131
根据珠江河口磨刀门水道的三灶站、大横琴站、灯笼山站、竹银站2010年全年的逐时潮位资料,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磨刀门河口区亚潮变化的周期特征。采用小波相干方法,分析亚潮与气压、风速、流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磨刀门河口亚潮主要存在5~6 d、14 d、21 d周期性波动。(2)亚潮5~6 d的周期波动的能量来源于气象要素及入海径流;亚潮14 d左右的周期波动的能量来源于天文大小潮、气象要素及入海径流的叠加效应;磨刀门水道下游站点亚潮21 d的周期性波动受到气象要素及入海径流的联合作用,而上游站点亚潮21 d的周期性波动主要受到入海径流因素的影响。(3)在不同季节,亚潮对气象要素的响应情况会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7.
1962-2007年广东干湿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广东省74个气象站点1962-2007年的月降水与气温数据,计算多时间尺度的标准化蒸散发指数,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广东近50年来的干湿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 广东20世纪70年代以来干旱发生事件随时间持续增多,空间范围扩展;② 根据REOF时空分解的前6个空间模态,可以将广东划分成6个干湿特征区域,分别位于珠江三角洲、韩江流域及东江流域上游、西江流域及北江中下游流域、粤东沿海区域、北江上游区域和粤西沿海区域;③ 广东干湿发展具有明显的东西部差异性,其中西江流域和北江中下游流域、雷州半岛为主的粤西沿海流域存在着显著的干旱趋势;④ 6个分区干湿变化普遍具有2~8年的振荡周期,但最强振荡周期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28.
原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原生态和人文原生态旅游资源,它具有脆弱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是历史留给人们的宝贵遗产和重要的旅游资源.论文总结了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分析了广西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机制,针对广西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和所面临的威胁,提出建立地方性多级资源遗产申报制度、民族生态博物馆∕文化园、少数民族文化基因信息库等原生态旅游资源安全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9.
砂质海岸近岸地形动力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燊 《热带地理》2008,28(3):242-246
介绍了砂质海岸近岸地形动力过程的时空多尺度特征及其复杂性,概述了国内外在近岸表面波变形数学模型、长重力波、近岸环流和海滩-碎波带地形研究方面的进展,并简介了笔者等在海滩中、小尺度地形动力过程和海岸长期变化方面的一些研究实例,最后概括了未来需优先探索的地形动力学问题和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30.
使用珠海市1984—2015年R1h-R6h、R1h-R12h、R1h-R24h3个历时暴雨组合推算排水排涝两级标准衔接的设计暴雨水平。应用阿基米德极值Copula与Kendall分布函数构建不同历时暴雨组合的联合概率分布模式。分析各历时暴雨组合的遭遇概率、"或"重现期、"且"重现期和二次重现期,以出现最大可能概率的方法推算各组合的设计暴雨值。结果表明:二次重现期所对应的累积频率更准确地代表了特定设计频率情况下不同历时暴雨组合的风险率;重现期分别为2年、3年、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推算的二次重现期设计值介于"或"重现期和"且"重现期设计值之间,小于相应的边缘分布重现期设计值,R1h-R6 h组合推算的设计值相对误差为3.1%~7.1%;R1h-R12h组合推算的设计值相对误差为3.3%~9.3%;R1 h-R24 h组合推算的设计值相对误差为3.9%~12.0%。二次重现期推算的不同历时暴雨组合的设计暴雨分位值为内涝工程的风险管理和管渠尺寸提供了优选标准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