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01篇 |
免费 | 1224篇 |
国内免费 | 146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60篇 |
大气科学 | 1052篇 |
地球物理 | 1207篇 |
地质学 | 3870篇 |
海洋学 | 1026篇 |
天文学 | 59篇 |
综合类 | 517篇 |
自然地理 | 7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4篇 |
2023年 | 146篇 |
2022年 | 214篇 |
2021年 | 229篇 |
2020年 | 191篇 |
2019年 | 253篇 |
2018年 | 269篇 |
2017年 | 154篇 |
2016年 | 226篇 |
2015年 | 241篇 |
2014年 | 345篇 |
2013年 | 265篇 |
2012年 | 269篇 |
2011年 | 303篇 |
2010年 | 331篇 |
2009年 | 314篇 |
2008年 | 284篇 |
2007年 | 287篇 |
2006年 | 268篇 |
2005年 | 281篇 |
2004年 | 243篇 |
2003年 | 257篇 |
2002年 | 200篇 |
2001年 | 207篇 |
2000年 | 270篇 |
1999年 | 251篇 |
1998年 | 277篇 |
1997年 | 279篇 |
1996年 | 297篇 |
1995年 | 254篇 |
1994年 | 232篇 |
1993年 | 234篇 |
1992年 | 228篇 |
1991年 | 201篇 |
1990年 | 183篇 |
1989年 | 123篇 |
1988年 | 66篇 |
1987年 | 71篇 |
1986年 | 52篇 |
1985年 | 62篇 |
1984年 | 46篇 |
1983年 | 57篇 |
1982年 | 61篇 |
1981年 | 40篇 |
1980年 | 32篇 |
1979年 | 22篇 |
1976年 | 8篇 |
1959年 | 10篇 |
1958年 | 20篇 |
1957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本文叙述的是如何通过一定的制版处理,利用黑白晕渲稿在图上印出彩色晕渲。一、问题的提出在以往的大量地图中,采用晕渲法表现地形地势都是在一色底色上用灰色印晕渲。在印刷过程中,晕渲专有一版。这种方法,从工作上看增加了一块印刷版;从效果上看也不够理想,印出的晕渲对地形地势的表达能力不强。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用彩色晕渲代替黑白晕渲。彩色晕渲虽然好,但做起来比较困难,因为印 相似文献
23.
24.
对地震灾害减轻的有关问题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包括地震灾害统计,高技术园区和设施的防震,超级工程的地震安全,核电站地震安全,城市防灾,地震预报及信息集成,并据此提出了地震灾害防御与减轻政策的咨询建议。 相似文献
25.
26.
27.
28.
油田水动力系统与油气藏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田水中存在“沉积承压水”和“地表渗入水”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水动力系统,前者由上覆地层重量所引起的地静压力以及地静压力等引起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所形成,具有内循环承压式水交替特征,后者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向储集层的渗入而形成,以外循环渗入或水交替为特征。这两大系统(尤其是前者)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油气聚集区主要位于水文地质带中的交管阻滞一停滞带内,沉积交替强度的低值区是油气富集区,沉积水的离心流使凹陷中的油气围绕凹陷中心呈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29.
两个相连湖泊的微生态系统——云南高原湖泊中浅水的星云湖和深水的抚仙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抚仙湖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深水湖,连接着富营养化的浅水湖--星云湖,星云湖排放含绿藻的水进入抚仙湖。两湖位于省会昆明附近,由于地方文化、集约化农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两湖已经富营养化。因为湖泊体积容量的级别差异,深水湖的富营养化几乎没被注意,抚仙湖秋季下层滞水带缺氧已经关注了20年,似乎下层滞水带是深水湖富营养化的指标或趋势。抚仙湖看起来目前情况尚好,可以说寡营养,然而,外界负荷是潜在的,且是以稳定的加速度进行的。在此对浅水湖富营养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包括在其它云南湖泊观察到富营养化的过程,再者,对两个连相湖的藻和蓝藻碎片的大小构成进行比照。为了与深水的抚仙湖状况进行比较,简略介绍了一个日本的深湖及其径流系统。其中,涡流和它的微生态系统,在两者中相关性很好。对于以涡流生态系统的见解判断微生态系统的深水湖富营养化问题将给予概括。 相似文献
30.
本文提出了在τ-P域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把地震道集由时-空域变换到τ-P域,然后对共P数据体进行相移或相移加插值偏移,将偏移后的各共P数据体叠加得到叠前深度偏移结果.该算法能够实现陡倾地层的正确归位,降低偏移处理维数,减少计算机内存需求,易于并行处理,但是计算量和所花费的计算机时间仍然很大.为此我们又提出了针对目的层的分时(层)偏移方法,由于只考虑目的层,可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文中以二维实际地震资料及三维数值模型资料的处理说明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