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根据水合物的聚集方式,海底水合物可以分为以似海底反射(BSR)为标志的扩散型水合物和无BSR的渗漏型水合物。渗漏型水合物与海底断裂、裂缝相伴。2008年,中国科学院广州水合物研究中心以渗漏型水合物成藏理论为指导,在中国科学院创新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的支持下,在南海北部白云凹陷进行了海上调查,采集了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剖面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渗漏型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证据。  相似文献   
72.
海底沉积物孔隙水钡循环对天然气渗漏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泉流体的渗漏活动强烈地影响着海底沉积物孔隙水钡循环。冷泉流体中的Ba2+ 向上扩散与孔隙水硫酸盐反应,在硫酸盐—碳氢化合物转化带(SHT)之上沉淀重晶石。随着沉积物的埋藏,先前沉淀的重晶石被埋藏于SHT之下的硫酸盐亏损带,将发生溶解,溶解的钡向上扩散,在SHT之上再次沉淀重晶石。当体系中向上扩散的Ba2+超过埋藏的重晶石中的钡时,在剖面上形成“钡锋”。向上渗漏的碳氢化合物(甲烷为主)通量控制了SHT的深度,二者之间存在很好的地球化学耦合关系,从而,可以用“钡锋”来评价天然气渗漏活动的特征。在总结和分析国际海底冷泉渗漏活动区沉积物孔隙水的甲烷和钡循环的研究进展基础上,综述了海底沉积物孔隙水钡循环对现在和过去天然气渗漏的指示,总结了渗漏成因重晶石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73.
苏正  陈多福 《地球物理学报》2007,50(5):1518-1526
除合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外,甲烷水合物的形成还需要有充足的甲烷供给,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甲烷浓度必须大于甲烷水合物的溶解度.本文建立了水合物-水-游离气三相体系、水合物-水二相体系、气-水二相体系的甲烷溶解度计算优选方法,计算确定了水合物系统的甲烷溶解度-深度相图,依此划分出游离气、溶解气、水-水合物、水-水合物-游离气四个甲烷不同相态分布区.对水合物脊ODP1249和1250钻位、布莱克海台ODP997钻位稳定带甲烷水合物含量和稳定带之下游离气含量进行了计算.ODP1249浅部13.5~72.4 mbsf(mbsf表示海底以下深度)的甲烷水合物是沉积物孔隙体积的10%~61%,ODP1250钻位35~1065 mbsf的甲烷水合物约为孔隙体积的0.7%~1.9%,水合物层之下游离气层厚约22 m,游离气含量约占孔隙的4%.布莱克海台ODP997钻位的浅部146.9 mbsf处无水合物发育,202.4~433.3 mbsf之间水合物占孔隙体积的约5%~7%,水合物层之下游离气层厚约80 m,游离甲烷含量为孔隙的0.2%~28%.  相似文献   
74.
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水合物成藏动力学及其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沉淀水合物的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海底渗漏系统中渗漏天然气沉淀为水合物的比例。如果BushHill渗漏系统海底水合物或喷溢天然气的化学组成是渗漏系统气源天然气通过沉淀水合物转变而成,则需要约3. 3% ~21. 7% (平均12. 9% )的渗漏天然气在海底沉淀为水合物。结合渗漏系统的活动时间(1万年)和天然气流量(800t/a),沉淀在墨西哥湾GC185区BushHill渗漏系统中的水合物天然气资源为0. 37×109 ~2. 43×109 m3,平均为1. 45×109 m3,与体积和含量评价方法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5.
海洋水合物的成藏不仅需要合适的温度、压力条件,而且需要充足的气源。一般认为大洋区海底沉积物缺乏丰富的有机质,不具备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气源条件。然而最近研究表明洋壳广泛的蛇纹岩化作用可以产生大量的无机成因甲烷,并找到了与蛇纹岩化有关的水合物发育证据。蛇纹岩化过程中不仅有甲烷生成,还生成大量的氢气,很可能形成甲烷–氢气水合物。本文根据IODP 366航次钻探资料,应用甲烷–氢气水合物的热力学模型,计算了马里亚纳弧前三个蛇纹岩泥火山钻探实测获得的不同氢气含量条件下的甲烷–氢气水合物稳定带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氢气比例越高,计算获得的甲烷–氢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深度越浅。研究的6个马里亚纳弧前蛇纹岩泥火山站位中, IODP 1491、1492、1496、1498四个站位可能具备甲烷–氢气水合物发育温压和气体成分组成条件; IODP 1493、1497站位几乎不具备甲烷–氢气水合物的温压和气体组成条件。  相似文献   
76.
岩石圈热水流体作用的环境效应研究陈多福陈光谦陈先沛高计元潘晶铭(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热水流体作用环境效应岩石圈收稿日期:1997-4-3第一作者简介:陈多福男1962年生副研究员地球化学岩石圈主要由岩石和裂隙组成,而...  相似文献   
77.
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巨大的资源前景和极强的环境与灾害效应,是目前地学研究中的热点。利用CSMHYD模拟程序,结合南海琼东南盆地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计算了南海琼东南盆地崖13气田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在海底海水温度为2-16℃、盐度为3.4%条件下,琼东南盆地崖13气田C3+C4含量小于5%的天然气形成水合物压力有较大的范围。天然气组成对水合物形成温压条件有控制作用:随天然气中C3+C4的含量增加或C1+C2+N2+CO2含量降低,在等压条件下水合物形成温度增高,在等温条件下水合形成压力降低,压力降低的幅度受温度控制,温度越高,幅度越大,并且压力的对数与成分间有统计线性关系。在琼东南盆地平均地温梯度3.76℃/100m条件下,琼东南盆地崖13气田C3+C4含量小于5%的天然气形成水合物所需的C3+C4最小含量与海底之下的深度间存在统计函数关系,随海底之下深度的增加,形成水合物的天然气C3+C4最小含量也同步增加。这种关系也表明了天然气的C3+C4含量与海底之下形成水合物最大厚度间的关系。但不同地区由于海底水深、温度、地温梯度和天然气的组成不同,天然气的C3+C4含量与海底之下形成水合物厚度之间的统计函数关系式也不同,对于一个特定地区必须进行研究后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78.
热水沉积作用与成矿效应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热水活动在岩石圈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地质和成矿作用,热水作用的动力学类型主要深部岩浆作用,碰撞挤压作用和沉积物自生高压脱水作用根据热水成矿的特点,在传统的三种成矿作用分类这外列出热水成矿作用并进行了次级分类。我国南方主要有发育有四期热水沉积作用,其特征是:在演化方式上从震旦纪到二叠纪有从学积作用向交代和充填作用演化的趋势,在元素组成上有从稳定元素向活沲元素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9.
礁硅岩套是控制广东大降平超大型黄铁矿床,凡口超大型铅锌矿床和长坑超大型金,银矿床的重要岩石组合1,它是由生物礁相碳酸夺,热水沉积岩,细碎屑岩和条带泥灰财,同层位或相邻地区地层中的火山质岩或次火山岩,以固定的时空有序的状态组合而成,是在特殊的地质背景中盆地演化到一定阶段内,是由盆地正常沉积,生物,盆下源的热水沉积和岩石圈深部的岩浆综合作用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80.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保存了可能是全球最早的后生动物化石 (瓮安动物群 ),对于瓮安动物群出现过程中的古海洋环境重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但必须对成岩后生作用对磷块岩中的稀土元素改造进行评估。通过对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的磷质碎屑、磷质和白云质胶结物、磷条带和泥条带等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确定沉积期后变化对稀土元素的改造影响不大。上矿层磷块岩沉积期形成的磷质碎屑、成岩期形成的白云质和磷质胶结物具相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暗示了沉积期后的改造作用对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保存的原生沉积信息影响不大。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具有显著的重稀土亏损特征。磷块岩的磷质和白云质胶结物、伴生磷质碎屑、强风化磷块岩相近的ErN/LuN 比值,表明沉积期后的改造作用不是重稀土元素亏损的主要原因。磷块岩的ErN/LuN、LaN/NdN 与Ce/Ce 间的相关性,表明越氧化的沉积环境中,轻和重稀土元素亏损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