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Sompi谱分析方法在处理数字地震记录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化然  冯德益 《地震》1995,(4):359-364
使用数字地震记录,应用Sompi谱分析方法,对1989年1月-1990年7月发生在唐山地区20个地震5和1988年7月-1989年10月发生在大同周围地区10个地震波谱进行了分析,从而对1990年7月23日唐山ML4.9震和4.9地震和1989年10月19日大同ML6.1地震P、S波频谱异常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表明:地震前P、S波频谱的卓超频率fd可能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62.
针对川滇地区,在大量搜集、总结前人资料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上地壳、下地壳(两层)、上地幔等4层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通过反复调试,确定了其边界条件,并且计算了川滇地区背景应力场、断层蠕动产生的应力场和强震触发的应力场,以及它们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后续地震大多发生在前面地震引发的库仑破裂应力正值区,前一地震对后续地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强震是在较高的应力背景下成组发生的. 这对判断、识别地震异常,提高地震预测水平有着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3.
中国周边有多个应用于导航的VLF发射站,当DEMETER卫星飞经中国大陆上空时,它可以接收到来自这些发射站的信号.利用DEMETER卫星接收到的来自5个不同发射站发出的VLF信号数据,对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地震进行研究,发现震中上空区域不同频率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在地震前后都发生明显的变化:震前明显降低,震后有所恢复.这个现象可能与地震和电离层耦合有关.  相似文献   
64.
Sq电流体系的反演与地磁日变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磁场的标量位满足拉普拉斯方程.在球坐标系中,拉普拉斯方程的解可以写成球谐级数的形式.借助球谐分析的方法,地磁场可以被分为起源于地球内部的内源场和起源于地球外部的外源场.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1)阐述了利用球谐分析来反演Sq电流体系的方法.反演了1997年各月的Sq空间等效电流体系,并重点分析了南北半球Sq空间等效电流体系的位形和强度随季节的变化情况.(2)基于1997年的地磁观测数据建立各月静日期间中国地区地磁日变随纬度和AE指数变化的模型.将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地磁台站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5.
利用NGDC—720全球卫星岩石圈磁场模型给出的球谐系数,计算得到中国及邻区的岩石圈磁场分布;并与该地区活动块体及近10年(2003—2012年)M_S5.0以上地震活动性进行对比,发现岩石圈磁场同活动块体分布及地震活动性存在较为密切的对应关系。该相关性有望在未来地震研究和监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6.
通过建立较精细的川滇地区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强震活动对于其他活动断裂潜在强震孕育进程的库仑破裂应力加卸载效应.模拟结果显示在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学展布形态和运动学性质的构造背景之上,川滇地区强震活动相互影响的主要特征是活动断裂面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大多处于增大状态.其中,金沙江断裂带、小江断裂带、楚雄—建水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和安宁河断裂带上的强震所产生的加载作用比较强,而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和腾冲—澜沧断裂带则较弱.1981~2000年川滇地区M≥6.5地震序列的模拟结果显示,后续地震全部位于已发生地震所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大区之内.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川滇地区,一个强震发生之后,发震断层本身强烈卸载的同时,库仑破裂应力的加载效应在其他主要活动断裂带潜在强震孕育进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强震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效应是应力加载,已发生的强震加速了下一个强震的孕育进程,进而导致一系列地震的发生,直至整个区域所积累的应变能处于较低水平之后,区域地震活动进入一个新的平静期.  相似文献   
67.
用华北地区十二个地磁台资料,用时空变量统一拟合法,得到地磁场理论模型。然后消去时,空两方面的正常背景,利用剩余场来探寻地震的中长期前兆,密集等值线分布与应力方向和构造单元的走向是大体一致的,这说明利用地磁场来监视应力的积累过程也许是可能的,最后,给出了未来1-3年强震危险区初步的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68.
文安地震前后的转换函数参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取地震前后的磁场异常变化,本文用转换函数方法分析了文安地震前后,距离震中分别为52km和298km的静海地磁台和泰安地磁台不同周期的转换函数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发现静海地磁台转换函数参数的数据异常点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从短周期向比较长的周期迁移,而泰安地磁台的转换函数参数没有出现类似现象。  相似文献   
69.
地磁复转换函数在地震短临预测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复转换函数"方法,应用地磁脉动信号,对天津静海地磁台地磁脉动资料,计算出各种周期的转换函数值,利用拉格朗日(Lagrange)乘数方法和单位矢量方法,推导出转换函数实部和虚部的误差估计公式,在复数最小二乘法中,采用稳健(robust)统计方法减少个别估计值的影响,分析地磁转换函数Au异常.初步结果表明:复转换函数信息更丰富,对地下电性介质的变化反应更全面、更精确,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种好的地震短临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70.
全球电离层VLF电场功率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DEMETER卫星VLF电场功率谱数据发现,卫星高度上全球电离层电场功率谱有以下特征:高纬度区域电场辐射强度平均高于低纬度区域,几个地磁场异常区相应的电场辐射增强;全球电场功率谱,向阳侧强于夜侧,大陆强于海洋,夏季强于分点季,冬季最弱;不同频段的电场功率谱特征有显著差异,某些频段的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