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48篇 |
免费 | 1118篇 |
国内免费 | 133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41篇 |
大气科学 | 986篇 |
地球物理 | 1147篇 |
地质学 | 3494篇 |
海洋学 | 1014篇 |
天文学 | 53篇 |
综合类 | 511篇 |
自然地理 | 7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193篇 |
2021年 | 217篇 |
2020年 | 179篇 |
2019年 | 226篇 |
2018年 | 253篇 |
2017年 | 149篇 |
2016年 | 209篇 |
2015年 | 217篇 |
2014年 | 315篇 |
2013年 | 246篇 |
2012年 | 252篇 |
2011年 | 278篇 |
2010年 | 319篇 |
2009年 | 294篇 |
2008年 | 273篇 |
2007年 | 280篇 |
2006年 | 251篇 |
2005年 | 264篇 |
2004年 | 233篇 |
2003年 | 237篇 |
2002年 | 192篇 |
2001年 | 205篇 |
2000年 | 255篇 |
1999年 | 236篇 |
1998年 | 261篇 |
1997年 | 257篇 |
1996年 | 274篇 |
1995年 | 238篇 |
1994年 | 215篇 |
1993年 | 215篇 |
1992年 | 210篇 |
1991年 | 187篇 |
1990年 | 159篇 |
1989年 | 117篇 |
1988年 | 63篇 |
1987年 | 70篇 |
1986年 | 50篇 |
1985年 | 59篇 |
1984年 | 45篇 |
1983年 | 55篇 |
1982年 | 59篇 |
1981年 | 38篇 |
1980年 | 32篇 |
1979年 | 19篇 |
1976年 | 8篇 |
1959年 | 10篇 |
1958年 | 16篇 |
1957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61.
南黄海盆地钻遇二叠系的井仅有4口,对大面积无井区(如崂山隆起)的地层特征认识不统一。从二叠系岩性特征和海陆钻井地层对比为出发点,结合二叠系内部及其上下地层的地震波组和速度特征,认为南黄海盆地二叠系分上下2段。上段为大隆—龙潭组含煤碎屑岩地层,煤系地层较薄且分布不稳定,存在相变特征,使得该组地层在地震反射特征上的规律性变差,地震上表现为较连续、中—高频反射和低速特征;下段为栖霞组灰岩夹泥页岩地层,地震上表现为较连续、中—低频反射和高速特征。在无井区识别二叠系时,抓住二叠系地层界面极性为"2负+1正"的强反射特征。下二叠统—中、上石炭统地震波组特征相似,由4~5个同相轴组成,厚度稳定(时间约为200 ms),地震波极性表现为"上正下负"的地层界面反射特征,可作为全区追踪的标准层。 相似文献
62.
红海及亚丁湾间之海水交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表观耗氧量、滴定碱度及总二氧化碳量等资料来研判红海及亚丁湾间之海水交换。结果显示,红海深层水的方解石及霰石饱和度均比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深层水的饱和度高。红海全水柱之方解石和霰石都处於过饱和状态,亚丁湾和阿拉伯海中各深度之方解石亦呈过饱和状态,但霰石的饱和深度则大约在500m左右。分析深层水之生物体无机碳与有机碳的分解比值,可以发现此地区深层水中,大约在25%的总二氧化碳增加量是由无机碳酸钙溶解而 相似文献
63.
华北-扬子板块碰撞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碰撞形成了世界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在苏鲁造山带向海域延伸部分,一直缺乏相关地球物理资料来约束碰撞造山带的深部特征。本文总结了华北-扬子板块碰撞的经典模型,根据南黄海海域最新二维地震反射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在造山带南缘南黄海盆地中,扬子板块上、下地壳发生拆离,形成类似鳄鱼嘴式形态,华北板块向南楔入到扬子板块之中。在区域重磁异常图中,千里岩隆起带与苏鲁造山带具有相似的重磁异常分布,认为千里岩隆起带为华北-扬子碰撞造山带在海域上的延伸;在南黄海盆地北缘二维地震剖面中,千里岩隆起与南黄海盆地具有完全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南黄海盆地发育完整地层层序,而千里岩隆起内部反射杂乱,变形强烈。在南黄海盆地自西向东三条南北向地震剖面中,南黄海盆地与千里岩隆起带边界反射均具有南倾特征,表明扬子板块物质置于造山带之上;南黄海盆地北部烟台坳陷发育中侏罗统,约束华北-扬子碰撞所导致的挤压活动主要发生于晚三叠世。在千里岩隆起内部反射特征整体上具有背形形态,具有向北逆冲挤压特征,千里岩隆起内反射断续自南黄海盆地基底之下延伸至造山带近地表位置,形态类似于变质核杂岩从深部拆离到地表;千里岩隆起深部,在10 s深度附近可识别一系列近水平反射,具有莫霍面反射特征,莫霍面反射延伸至南黄海盆地北缘消失,推测千里岩隆起之下为华北板块地壳,而华北-扬子板块碰撞过程导致南黄海盆地之下莫霍面反射缺失。多方面的证据支持南黄海海域内扬子板块的鳄鱼嘴式地壳形态,以及华北板块地壳向南楔入到扬子板块地壳中。 相似文献
64.
65.
中国东南沿海老红砂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老红砂是中国东南沿海独具特色的第四纪沉积物。本文回顾了老红砂的研究历史,综述了所取得的关于老红砂的成因,年代和红化作用等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67.
68.
69.
Halocyprid ostracods are appreciable part of ostracods floating through virtually everywhere in marine environment.In this study,we describe a new species of genus Polyconchoecia Xiang,Chen and Du,2018,tribe Conchoeciini Chavtur and Angel,2011,family Halocyprididae Dana,1853 from the middle of the South China Sea.Polyconchoecia chenii sp.nov.is very close to P.commixtus Xiang,Chen and Du,2018.But it differs from P.commixtus by the distinctions of locations of major glands of carapa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endages:more posteriorly situated left asymmetric gland of carapace,no right asymmetric gland;segmented frontal organ;the endopod 2 of the first antenna with a very small seta;a-and c-setae of the first antenna with long end joint have long end joint,the b-and d-setae have no end joint,spinose e-seta without end joint;the e-seta of the second antenna is present;teeth side is distinctive;the setal counts of the mandible,maxilla,fifth limb,and sixth limb are individual.The locations of the major glands on carapa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st antenna can be the key of the new species.This work is the second discovery of the genus Polyconchoecia from the world. 相似文献
70.
尼罗河三角洲全新世海平面变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与长江三角洲的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泥炭(33个)和潟湖(65个)14C测年数据重建了尼罗河三角洲全新世海平面的变动过程,结果显示潟湖样品比泥炭更为有效地反映出海平面变动特征:距今7000a时海平面约位于现今-10m,距今5000a时约为-5m,距离2000a时已接近现代.海侵强度和范围受古地貌和区域沉降的影响呈现出东北部大、中部其次、西部最小.随着海平面上升速率减小,三角洲在约距今7000a时开始建造,并广泛发育潟湖、沙坝和平原河流沉积体系.此后,海平面趋于稳定,人类活动增强,导致海岸沉积环境大片萎缩、消亡.同样利用泥炭(45个)测年数据重建了长江三角洲全新世海平面变动,结果与尼罗河的差异较大,可能是两地沉降差异所致.近代长江三角洲人类活动也是导致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