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分析河南省1978—2015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和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利用Im PACT等式对河南省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对未来碳排放量进行了情景预测,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讨了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78—2015年,河南省碳排放量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年均增长5.11%,由煤炭和石油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比重一直稳定在95%以上。(2)弹性分析表明人均真实GDP增加1%将导致人均能源消费量增加0.48%,利用强度下降0.52%,而环境影响增加0.53%。(3)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与2011—2015年相比,1978—2015年效率年均增长率提高5.25倍,是河南省实现循环经济建设的一种可行方案。(4)河南省2015年碳排放全局Moran’s I值为0.047,呈微弱空间正相关,各地市碳排放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空间集聚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32.
初雪  陈兴鹏  贾卓  李晨曦 《干旱区地理》2017,40(5):1118-1126
以甘肃省为例,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和人口城镇化的互动关系模型,运用网络DEA模型探究基本公共服务子系统、人口城镇化子系统以及总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对地区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4年甘肃省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效率值略微下降,人口城镇化的效率值明显提升,而总系统的效率值则较为平稳略有上升,人口城镇化系统的效率优于基本公共服务系统和总系统的效率。甘肃省基本公共服务系统和总系统效率的地区差异先增大后减小,而人口城镇化子系统效率的地区差异不断减小。研究结果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的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实现多系统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3.
夏永久  陈兴鹏  李娜 《中国沙漠》2005,25(6):950-956
选取了河谷型城市兰州市近17a来有关经济环境数据,在EXCEL和SPSS软件系统下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绘制出兰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兰州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演进阶段的过程,认为河谷型盆地效应、重化工型产业结构以及不合理产业布局使兰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即与其他地区相比,不仅曲线类型复杂多样,而且转折点来的也相对较晚。文章最后结合上述演进阶段过程分析,提出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互动效应。即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布局以及能源结构影响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排放种类,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影响区域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后劲,同时对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保产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34.
在三维地震资料详细分析解释的基础上,利用水平相干切片和不同方向地震测线对辽中南洼压扭构造带的发育特征 进行了分析,进一步结合地层发育及应力场特征对压扭构造带的成因演化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油气成藏的 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辽中南洼压扭构造带的形成演化受控于NNE向展布的辽中1号和中央走滑断裂,两条断裂主要表现 为伸展-走滑性质,平面上表现为弯曲的“S”形,且构成左阶排列。辽中南洼的古近纪早期的伸展沉降与后期走滑断裂派 生的挤压应力是压扭构造带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古近纪孔店-沙三期辽中南洼伸展沉降,沙三末期的构造变革使得 压扭构造带开始形成,古近纪晚期(Ed) 辽中1号和中央走滑断裂表现为强烈的右旋走滑,两条断裂的左阶排列以及中央 走滑断裂的“S”形弯曲在压扭构造带派生出构造挤压应力。此后,古近纪末期东营运动以及新近纪末期渤海运动的构造挤 压对其进行了改造,压扭构造带下凹上凸,古近系东营组和新近系地层弯曲上拱。压扭构造带成藏条件优越,作为主要封 堵断层的中央走滑断裂“S”形外凸增压部位断裂带紧闭、封堵能力强,有利于形成大中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35.
渤海海域渤南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与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现今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将地震剖面解释与相干切片分析相结合,对渤海海域渤南地区断裂发育与盆地结构 进行研究,明确了断裂体系及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生代郯庐断裂渤南段可分为东、中、西三支,并与受郯庐走滑 断裂影响的近EW向、NW向和NE向主干断裂体系共同组成了渤南地区网格状的构造格局;而区域应力背景的改变导致渤 南地区走滑和伸展作用的强弱发生了变化,使得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左旋走滑-强伸展、右旋走滑-强伸展和弱走滑-弱伸展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孔店组~沙四段郯庐断裂东支强烈活动,中支和西支活动微弱,NW向和近EW向大断裂活动形成了黄 河口凹陷和莱州湾凹陷的盆地格局;第二阶段沙三段~东营组走滑断裂三支及其他方向主干断裂均活动,NE向和近EW向 次级断裂开始发育,各盆地持续性伸展断陷;第三阶段馆陶组-明化镇组右旋走滑减弱,郯庐断裂中支和西支发育呈一系 列NE向雁列断层,东支及其他方向主干断裂附近次级小断层继续增多,各盆地转为了整体的坳陷。  相似文献   
36.
甘肃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甘肃半干旱区天然降水是主要的水资源,而干旱区的水资源来自于南部祁连山以及阿尔金山的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甘肃半干旱区在小麦生长需大关键期的5-6月,降水量离差系数大,农业生产易遭旱灾,河西干旱区出山径流较稳定,为灌溉农业的稳定提供了基础,甘肃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应主要拦蓄大气降水,配合开发地下水,并合理规划利用地表水,其中雨水集流工程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政策和措施是关键,干旱区的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主要应通过水价调整来引导建立节水型经济结构和推广节水技术,政策支持重点领域是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完善绿洲资源保护与水源涵养林保护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37.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白银市重点资源型工业企业在产品、副产品或废弃物方面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的目的首先在于揭示白银市企业网络的基本特点,从而使得企业不是用偶然的外部联系这一短期机制来获取竞争能力,而是利用网络拓展其知识基础,达到整个网络的互利和共生;其次,为构建企业间合作环境管理网络甚至整个区域的可持续性网络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银市资源型企业间联系较为密切,个体间的联系以最终产品联系为主,区内企业对外依存度高,区外企业在企业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8.
走滑断层的走滑量研究是构造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本文运用走滑断裂拉张叠置部位的构造物理模拟方法作为走滑量求取的手段,利用与自然界吻合程度较好的脆性-塑性双层模型对走滑拉张叠置部位进行模拟,发现叠置区主要发育与主边界断层呈80°~90°的横向断层(T断层)和呈顺时针45°的斜向断层(R剪切)两种类型的次级断层。通过改变实验中走滑断裂的叠置长度、横向间隔距离以及走滑量,计算不同实验中横向断层与斜向断层数量的比例并对实测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1)叠置长度以及走滑量的增加或者横向间隔距离的减小,都会导致横向断层与斜向断层数量比的增加;(2)每组实验中的上述四个实测变量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对数关系,通过对自然界中的走滑断裂拉张叠置区进行同比例缩小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获得四者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可以确定走滑量。将构造物理模拟计算走滑量方法应用于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郯庐断裂带,得到其新构造运动以来约发生了2.1 km的右旋走滑活动。  相似文献   
39.
甘肃半干旱区天然降水是主要的水资源,而干旱区的水资源来自于南部祁连山以及阿尔金山的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甘肃半干旱区在小麦生长需水关键期的5~6月,降水量离差系数大,农业生产易遭旱灾.河西干旱区出山径流较稳定,为灌溉农业的稳定提供了基础.甘肃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应主要拦蓄大气降水,配合开发地下水,并合理规划利用地表水,其中雨水集流工程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政策和措施是关键.干旱区的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主要应通过水价调整来引导建立节水型经济结构和推广节水技术,政策支持重点领域是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完善绿洲资源保护与水源涵养林保护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40.
X型正断层是常见的伸展构造样式,其几何学特征、形成过程及成因机制缺乏系统研究。基于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构造物理模式实验,明确几何学特征,重构其形成过程,明确形成机制,并探讨控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X型正断层分为新生型和继承型2大类。继承型X型正断层是基底断裂复活形成的,包括差异伸展和双向均匀伸展2种模式;新生型X正断层形成于张应力和剪应力配比关系为1:2~2:1范围内的应力背景;继承型X型正断层具有较好油气运移、储层改造等优势并且形成多类型圈闭,具有“多层楼”式的成藏模式。X型正断层的研究丰富了构造样式研究的理论认识,建立了合理的地质模型,为构造精细解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