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4篇
  免费   1119篇
  国内免费   1266篇
测绘学   746篇
大气科学   976篇
地球物理   1096篇
地质学   3353篇
海洋学   966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509篇
自然地理   74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256篇
  1996年   278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215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210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54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7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5 毫秒
931.
在对遂昌金矿唐代古金矿4号古洞的考察中,发现分布在矿中的巷道两侧的围岩都是坚硬的变质岩。通过现场研究,作者有4点发现:(1)发现发育于围岩中的节理面具有密度大、倾角陡和间距小的特点;(2)古巷道轴线的走向与节理面的走向基本一致;(3)古巷道的横截面被古人设计成高宽比很大的洞形;(4)巷道的走向都被设计成某种弧形。据此,可以作出以下判断: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古人很可能已发现这些发育于围岩中的陡倾角节理面之间的结合力很低,使用铁凿就可撬下来,并据此来开挖古巷道的。这也表明唐代的古人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地质知识,并能够将之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932.
贵州省都匀市马达岭地灾体自2003年起间歇发生小规模崩塌,2006年5月18日持续降雨诱发大规模滑坡。崩滑体产生的碎屑流被采空区内蓄积的老窑水卷携并铲刮沟道残坡积物冲向下游形成泥石流。该地质灾害由崩塌、滑坡以及次生泥石流所组成,呈现连锁反应,形成了崩滑流灾害链。以贵州省马达岭地质灾害链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地质环境条件调研和地质灾害链发育规律研究,确定以雨量、相对位移、倾角、渗压水头、泥位、次声为监测指标,在崩滑体后缘和泥石流沟口部位分别布置了相应的自动化监测仪器,形成了集自动采集、无线传输、数据解析、分析决策和预警预报为一体的地质灾害链自动化监测系统。监测系统运行状况显示,该监测系统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地质灾害链的变形特征,可为该地质灾害链的预警预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33.
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为特长深埋隧洞,起点位于冲江河右岸石鼓镇,终点位于洱海边的长育村,此前已对该段进行东、中、西等多方向的较大范围线路比选[1]。通过已有地质资料进行线路对比,提出了8条比选线路,从各线路长度和形态,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隧洞地质、施工条件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最终选定中4线为推荐方案。论文简要介绍了隧洞线路选线方案、比选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相关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4.
海南岛钼矿床Re-Os年龄及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已发现的钼矿床(点)在空间上或成因上多与北西向或近南北向构造以及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岗质岩石密切相关。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方法,对海南岛罗葵洞、文且、石门山三个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进行了精确定年,分别获得了99.7±0.4 Ma、104±1.0 Ma、88.6±1.0-80.2±0.6 Ma的成矿年龄,显示海南岛钼矿具有多阶段或多次成矿作用的特点(一次发生于约100Ma,另一次发生于80~88Ma间),形成于大陆边缘岩石圈拉张减薄、软流圈地幔上涌的伸展构造体制。  相似文献   
935.
福建南平花岗伟晶岩型钽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建 《地质通报》2014,33(10):1550-1561
福建南平钽铌矿是亚洲最大的花岗伟晶岩型钽铌矿床,也是中国钽铌金属矿的重要产地。南平钽铌矿在构造上位于闽西北隆起带东南缘,矿区内广泛发育有中—新元古界变质岩系。钽铌矿多呈脉体,沿变质岩系的片理或层理侵入,矿脉与围岩的关系清晰。这些脉体是在与加里东期花岗岩有成因联系的4类花岗伟晶岩分异—演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矿化伟晶岩中分带和交代蚀变作用均十分发育,稀土元素的矿化与伟晶熔体的结晶分异及后期热液蚀变作用有较密切的关系。稀土元素和磷酸盐矿物含量很多,这在国内外同类型伟晶岩中不常见。同时该地区也是新矿物——南平石的唯一产地。钽铌矿物是矿化伟晶岩中Ta和Nb元素的最主要载体,Ta含量大于Nb,还有其他可综合利用的稀土元素。闽西北地区具有进一步寻找此类型矿化伟晶岩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36.
吉林大情字井地区三角洲体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第三段沉积时期发育陆相水退三角洲体系,由于不同相带层序类型的差异,造成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测井曲线形态差异极大,以测井曲线标志层分析为主的小层对比较难实现全区对比的统一。岩芯分析表明,三角洲平原由于可容纳空间最低,沉积物以过路冲刷作用为主,受基准面升降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形成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短期旋回组合;三角洲前缘受基准面升降的控制作用明显,在基准面下降期间形成相对完整的进积层序。通过分析不同相带层序组合与基准面的变化关系,总结出4种不同级次旋回的组合类型,以此确定不同相带不同级次旋回的对比关系,建立划分方案,实现旋回对比。研究认为,不同相带可容纳空间的不同导致研究区不同区域基准面旋回样式的差异是造成旋回对比困难的主要原因,通过不同相带的环境—沉积分析,总结不同相带旋回组合样式,以此确定对比关系是不同相带旋回进行对比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37.
938.
彭阳  陈安泽  钱方 《地质论评》2014,60(5):1109-1112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阿诗玛石柱,其岩石地层是呈水平产状的中二叠统茅口组厚层块状灰岩,但其构成岩石的具体岩性却未见做过详细工作。笔者等经公园管理部门同意,自下而上分别在阿诗玛石柱背侧底部、下部、中部、上部和顶部共采集样品五块,对其岩石学特征及沉积微相作了详细研究,弄清了这一世界著名景点自下而上的岩石构成及沉积相。底部为高能浅滩相灰色厚层块状具平行层理生屑颗粒灰岩,构成阿诗玛脚部。下部为中能浅潮下灰色厚层块状虫筳生屑泥粒灰岩,构成阿诗玛腿部。中部为中能浅潮下灰色厚层块状砂屑泥粒灰岩,构成阿诗玛腰部。上部为中能浅潮下灰色厚层块状具生物扰动含砂屑生屑泥粒灰岩,构成阿诗玛胸部;顶部为高能浅滩相灰色厚层块状砂屑生屑颗粒灰岩,构成阿诗玛头部。其中含有大量生物化石碎屑:有孔虫、三叶虫、藻类、介形虫、腕足、苔藓虫、虫筳、海百合茎、双壳类,为高能浅滩相和中等能量浅潮下环境。希能为石林形成过程研究和科学普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9.
陈雪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413-1417
建立了一种利用New Wave UP 213 nm激光和ThermoFisher X Series2四极杆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硅酸盐矿物中54种元素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以40Ca为内标、玻璃标准参考物质NIST SRM 610为外标,通过调节载气流量、激光频率、激光能量、激光剥蚀斑径降低元素分馏效应,并对NIST SRM 612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满足分析要求,54种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大都低于10%,可应用于地质学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40.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镁铁质麻粒岩的变质作用演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拉斯曼丘陵(Larsemann Hills)位于东南极普里兹构造带的中部,研究该区麻粒岩的变质作用演化对于理解普里兹带的构造属性至关重要。通过对该区含石榴石镁铁质麻粒岩转石详细的岩相学观察表明,峰期前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1)由角闪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黑云母+钛铁矿±石英±磁铁矿组成,其峰期矿物组合(M2)为石榴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钛铁矿±磁铁矿±石英,而代表后期与降压有关的叠加变质组合(M3)为斜方辉石+斜长石+单斜辉石+黑云母+钛铁矿±磁铁矿。矿物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中石榴子石和斜方辉石具有弱的成分环带特征。利用THERMOCALC软件在NCFMASHTO体系下对该麻粒岩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模拟,结合传统温压计和平均温压计算结果,得出不同阶段温压条件分别为650~750℃/5.5~6.5kb (M1),850~950℃/8~8.5kb (M2),800~900℃/5.5~7.5kb (M3)。其变质作用演化为典型的峰期后近等温减压的(ITD)顺时针P-T轨迹。通过区域上镁铁质麻粒岩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该镁铁质麻粒岩可能来源拉斯曼丘陵基岩露头。结合已有的年代学资料,表明该镁铁质麻粒岩的峰期变质事件可能对应于晚元古代格林威尔期构造事件,而后期退变质作用与早古生代的泛非期构造事件有关,意味着泛非期普里兹带可能是陆内造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