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1.
中天山骆驼沟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陈丹玲  刘良等 《岩石学报》2001,17(3):378-384
中天山骆驼沟石炭纪火山岩系主要由枕状玄武岩,玄武岩和细碧岩构成,另有少量英安岩和流纹岩,其中基性火山 岩全岩化学成分CIPW计算结果主要含Di和Hy,少量含Ol和Qz,不含Ne,而且岩石的Nb/ Y比值均小于0.7,属亚碱性系列,在SiO2-FeO/MgO图中样品点落在拉斑玄武岩区域,岩石的TiO2含量较高(1.48-2.31),Th/Ta=1.34-2.06,La/Ta=12-17,Ti/V=37.16-51.49,La/Nb≈1,显示了MORB的特征,岩石εNd(t)值为+3.80-+6.53,并具高Nb含量和低的Zr/Nb比值(分别为10-22ug/g,6.8-10.3)以及富集轻稀土的特点,表明岩石兼具E-MORB与OIB的特征,是源于有富集地幔物质加入的亏损地幔源区,为MORB与EMII不同程度混合的产物,另外,岩石富含Ti,LILE,LREE,HFSE,具有较高的Ti/V,Zr/Y比值,较低的Zr/Nb,LREE?HREE比值和较低的Mg值(45-55),以及碱性岩不发育则显示了大陆溢流玄武岩(CFB)的特征,表明骆驼火山岩形成于大陆减薄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92.
河南西峡地区马山口岩体出露于北秦岭构造带秦岭岩群东段,岩石类型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结果表明,该岩体形成时代为929±7 Ma,是新元古代早期花岗质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的SiO2和Al2O3含量分别为65. 52%〖JP2〗~66. 91%和14. 63%~15. 41%,Na2O和K2O含量较高,分别为2. 82%~3. 08%和2. 14%~3. 10%,Na2O/K2O比值主体>1,富TFe2O3(5. 99%~7. 03%),高CaO (2. 78%~3. 72%)和MgO (1. 35%~1. 87%),Mg#值介于34. 4~38. 3之间,A/CNK值为1. 07~1. 14,属于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石,显示I型花岗岩特征。岩石的Nb/Ta、Rb/Y和Nb/Y比值反映壳源岩石特征,低Sr (102×10-6~175×10-6),高Yb (2. 13×10-6~3. 67×10-6)和Y (27. 0×10-6~38. 6×10-6),〖JP〗可能是下地壳(变)基性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岩石稀土总量中等(∑REE=180×10-6~229×10-6),相对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具有火山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洋壳俯冲背景下的陆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93.
中国北部新第三纪红层划分的岩石学标志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布于我国北方的新第三纪红层多由中新统保德组和上新统静乐组组成,这两个组岩性相似,一般情况下难以区分。地层结构详细研究显示,两组中钙质结核赋存方式相差很大,前者呈层状产出,后者为星散状,地层形成时古气候条件的差别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由于大气状况具有区域性特点,因而这一地层划分标志具有特定的地质意义及在大面积内具实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4.
阿尔金山拉配泉地区元古宙裂谷火山岩系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孙勇  刘池阳 《地质论评》1997,43(1):17-24
阿尔金山拉配泉之北,拉配泉断裂和阿尔金北缘断裂夹持的火山岩片为一套典型的双峰式大陆裂谷火山岩系,基性端员属碱性系列和亚碱性系列,亚碱性系列可分为钙碱性系列和拉斑玄武岩系列,酸性端员均属钙碱性关系,基性火山岩Sm-Nd同位素年龄为1793±270(2σ)Ma,εNd=6.4±1.4。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基性火山岩以轻稀土富集配分型式为主,个别样品呈MORB型平坦配分型式,酸性火山岩以轻稀土高度  相似文献   
95.
柴达木盆地北缘大柴旦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的围岩——长英质片麻岩的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蓝晶石+多硅白云母+条纹长石+石英+斜长石,形成压力在800MPa以上。在阴极发光图像内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对该长英质片麻岩中锆石的变质微区进行了详细的原位微区U-Pb定年,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27.2Ma±4.5Ma,对应的Th/U为0.01~0.06。该年龄与本区已有的榴辉岩的围岩超高压泥质片麻岩、石榴子石橄榄岩的变质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相似文献   
96.
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青岛海洋气象预报工作,构建了青岛市海洋气象信息预报服务平台。该平台以Flex和Web GIS技术为支撑,依托丰富的气象服务产品,综合运用GIS服务器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和GIS的专题地图显示功能,编辑与分析多种与海洋相关的气象产品的时空要素特征。平台实现了多种海洋气象实况要素与地理信息的叠加、近海区域的天气预报与预警信息、海洋生态与船舶信息、台风实况路径查询、卫星和雷达图的动态显示等功能,提高了青岛市海洋气象综合观测、预警服务能力,为促进海洋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97.
为了研究昌都盆地古近系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演化规律及其资源响应,采集12件昌都盆地贡觉组细碎屑岩样品,通过电子显微镜、XRF和等离子质谱分析(ICP-MS)以及野外沉积特征观察等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盆地贡觉组以红色泥岩和砂岩为主,含纤维状石膏,发育交错层理,可见波痕构造和球状风化,揭示其气候以干旱氧化环境为主;镜下观察石英颗粒磨圆和分选性差,说明以近源沉积为主;主微量元素的岩性和构造图解显示样品主要落入长石砂岩和石英质砂屑砂岩区域以及岛弧环境;微量元素特征指示贡觉组一段和二段以半咸水—咸水的氧化环境为主,气候湿润,而第三段以咸水的强氧化环境为主,气候干热。上述特征表明贡觉组细碎屑岩主要是江达—阿中岛弧花岗岩体风化的产物,其环境演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贡觉组一段和二段的沉积环境变化为主,第二阶段以贡觉组第三段的沉积环境变化为主;进一步表明新特提斯闭合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导致江达—阿中地区变形隆升更为强烈,类乌齐地区变形隆升相对弱,对油气资源的保存起着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8.
煤层水力压裂模拟实验是研究煤矿井下水力压裂煤岩体致裂增透、弱化机理的有效手段。然而,大尺寸煤岩体原位保真取样技术不成熟,已有大尺寸煤样块多取自卸压区,其在运输和制备过程中会发生二次破坏,导致实验结果失真。因此,使用煤岩体相似材料代替大尺寸原煤执行室内水力压裂模拟实验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煤岩体相似材料试样的力学特性是影响水力压裂效果最重要因素。为精确表征煤岩体相似材料的基础力学特征,选择煤粉、水泥、石膏、砂子为相似材料,设计制作7种配比试样,进行超声波与力学特性耦合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岩体相似材料试样超声波波速(P波和S波)和强度(单轴抗压和抗拉强度)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相似材料对于超声波波速、强度和密度增大幅度的影响为水泥>砂子>石膏,孔隙率正相反;相似材料水泥和石膏分别在调节试样强度和变形特性方面起主要作用;根据超声波P波波速与强度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通过测定超声波P波波速可提前预测试样的强度;试样力学参数可调整范围大,通过改变相似材料配比可以调整试样的力学性质,精确模拟煤岩体,且试样制作方法简单。此研究可为煤层水力压裂模拟用煤岩体相似材料力学特征相似设计提供依据,促进矿井瓦斯防治技术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朱小辉  陈丹玲  王超  王红  刘良 《地质学报》2015,89(2):234-251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是一条典型的早古生代造山带,是由陆壳深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产于其中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原岩形成时代普遍大于750Ma,原岩的性质为陆壳属性,但柴北缘东段都兰沙柳河地区出露的含柯石英榴辉岩原岩的形成时代为516Ma,原岩的性质为洋壳属性,证实柴北缘局部地段还存在洋壳深俯冲,柴北缘地区可能记录了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再到碰撞造山这一完整的演化历史。本文主要从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对柴北缘地区陆壳深俯冲前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大洋发展与演化的岩石记录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柴北缘地区在700~850Ma时受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影响发生了裂解;535~700Ma时在裂解事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大洋,沿柴北缘连续分布的岩石记录表明该洋盆可能在早古生代已具有一定的规模;460~535Ma时该洋壳发生了俯冲消减作用;450~460Ma期间洋盆闭合消失。这一认识对全面深入了解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陕西省镇安县桂林沟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南秦岭多金属成矿带内,其成矿围岩主要为细粒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蚀变的粗粒花岗岩。本文通过对桂林沟斑岩型钼矿床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以及围岩中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旨在探讨成矿成岩的关系及其构造意义。结果表明,6件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在195.9~198.5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197.2±1.3Ma,表明桂林沟钼矿形成于早侏罗世。围岩细粒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粗粒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99±1.4Ma、201±3.1Ma和198±11Ma,这说明其成岩和成矿年龄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的是,桂林沟钼矿床的形成年龄不同于前人已报导的秦岭钼矿的三个主要成矿期,即238~213Ma、145~126Ma和116~110Ma,其稍晚于第一成矿期。200~190Ma可能代表了秦岭成矿带一期尚未认识的重要成矿事件,对于南秦岭找矿具有重要意义。该期钼矿形成于秦岭印支期碰撞之后,是在造山带垮塌引起的岩浆-热液事件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