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0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篇 |
大气科学 | 23篇 |
地球物理 | 21篇 |
地质学 | 70篇 |
海洋学 | 29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16篇 |
自然地理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基于生态足迹的世界自然资源消费不均等程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与发展是人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同时兼顾的两个基本目标。以生态足迹反映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情况.运用基尼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分析了136个国家在1996至2005年间的人均自然资源消费不均等情况。结果表明.各国在人均资源消费上不均等程度显著.能源消费的不均等程度最大:可更新资源消费的不均等程度在研究期间呈加剧趋势,能源消费和各种资源消费的不均等程度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高消费国家的高人均自然资源消费量对人均自然资源消费的不均等程度影响最大。为了促进世界各国人均自然资源消费的均等化.提高全人类的福利水平,高消费国家应该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人均自然资源消费量:低消费国家在控制人口增长和节约使用资源的同时.适度提高人均自然资源消费量。 相似文献
52.
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 总被引:130,自引:11,他引:130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问题 .在介绍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 ,应用中国西北五省区的截面统计资料对该区域 1999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 .结果发现 ,陕、甘、宁、青、新的生态足迹都呈现赤字 (分别为 0 .1119、0 .3995、0 .42 42、0 .0 6 1、0 .886 3hm2 ·人 -1) ,这表明我国西北五省区的消费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还发现各省区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的GDP产出系数呈现出陕 >宁 >青 >甘 >新 ,这反映出五省区的资源消耗产出效率的差异 .最后对生态足迹理论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 相似文献
53.
广子田矿床是桂北地区典型的碳硅泥岩型铀矿床,同时具有铀钨共伴生的独特属性,前人对该矿床研究程度较低,对该矿床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缺乏必要的约束。本文在精细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EPMA)开展了白钨矿和沥青铀矿元素成分分析,利用LA-ICP-MS方法开展了沥青铀矿U-Pb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含量分析。LA-ICP-MS U-Pb同位素结果表明,沥青铀矿中含有较高的的普通铅,利用Tera—Wasserburg图解计算其下交点年龄为30. 8±4. 2 Ma(MSWD=0. 13),其普通铅初始\[n(207Pb)/ n(206Pb)\]0为0. 22,为异常铅,表明其来源于积累了部分放射性成因铅的富铀源区。电子探针和LA-ICP-MS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沥青铀矿以较高的UO2、CaO和WO3含量和较低的SiO2、ThO2含量为特征,同时具有较高的LREE/HREE值、中等程度的负δCe异常和负δEu异常,白钨矿则具有较高的MoO3含量,结合(LREE/HREE)N—∑REE图解,认为晚期铀成矿流体为富U、W的中低温、中低盐度氧化性成矿流体。广子田矿床沥青铀矿中具有较高的W含量,其LREE/HREE值及初始\[n(207Pb)/n(206Pb)\]0与前人对其北部独石岭钨矿中白钨矿LREE/HREE和热液榍石初始\[n(207Pb)/ n(206Pb)\]0的研究结果相近,表明早期形成的钨矿体(床)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54.
基于ArcEngine与OGR库的Shapefiles文件到KML格式转换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oogle Earth的问世,给GIS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对GIS的核心和重要功能--空间分析的支持几乎为零.本文首先使用ArcGIS Engine实现了Shapefiles文件的缓冲区分析功能,然后通过ArcGIS Engine和OGR库把缓冲区分析结果的Shapefiles文件转换为KML格式,从而将缓冲区分析的结果在Google Earth中显示出来,间接地增强了Google Earth缓冲区分析的功能. 相似文献
55.
非饱和残积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及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水特征曲线是指基质吸力与含水率或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土-水特征及其相关数学模型可用于非饱和土性质如渗透系数和抗剪强度模型的建立。通常,土-水特征曲线仅有脱湿曲线。笔者详细讨论了初始含水率、干密度、竖向应力及干湿循环对脱湿曲线的影响。采用滤纸法测试了厦门地区残积土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及滞回环。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对SWCC影响较小,最优含水率干侧试样SWCC的进气值小,滞回环小;湿侧试样的进气值大,滞回环大;最优含水率试样的滞回环居中。初始干密度对SWCC有显著影响,低干密度试样SWCC进气值小,脱湿速率快;高干密度试样SWCC进气值高,脱湿速率低。滞回环的大小随着初始干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不同竖向应力下SWCC变化较大。随着竖向应力的增加,进气值增大,脱湿速率减小,滞回环减小并趋于稳定。第1次干湿循环对SWCC影响最大,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进气值减小,滞回环减小并趋于稳定。由于残积砂质黏性土SWCC的过渡区和残余区不易区分,残余含水率难以确定,因此,提出5种剔除残余含水率参数的修正SWCC模型,计算分析得出,修正Gardner模型最适合厦门地区残积土的SWCC建模。 相似文献
56.
过去植被覆盖度重建在长尺度气候模拟和陆地生态环境演变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代过程的孢粉—植被覆盖度转换函数研究,可为利用孢粉地层数据重建过去植被覆盖度变化提供一条新的途径。以内蒙古高原等地39个湖泊和7个水库中心的表层沉积物孢粉组合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研究对象,利用加权平均偏最小二乘法(WA-PLS)、局部加权加权平均法(LWWA)和最佳类比法(MAT)分别建立了孢粉—NDVI转换函数;通过留一交叉检验法、自助法和空间自相关性等检验,筛选出最优模型并应用于古地层孢粉数据,实现定量重建过去植被覆盖度变化。结果表明:MAT和WA-PLS模型均受到空间自相关性的显著影响,而LWWA模型则是建立孢粉—NDVI转换函数的最优模型。与已有类似转换函数表现能力的对比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转换函数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应用潜力。基于本研究转换函数重建的内蒙古辉腾锡勒(HTL)区域全新世植被覆盖变化与孢粉重建的植被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进一步印证了本研究转换函数的较强潜力,均表现出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7.
58.
从开展河南农业高效利用研究的必要性及更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间作套种的三熟制高效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对三熟制与二熟制的气候资源利用、组分产量和产量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三熟制种植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二熟制种植方式,是符合当前河南省农业向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9.
针对目前遥感数据组织以时间为基准、同一区域不同部门遥感数据标识不统一的现状,鉴于全球剖分网格具有多层次、全球覆盖、网格单元编码全球唯一性和对传统地图图幅的继承性等特点,介绍了基于地图分幅拓展的全球剖分模型EMD,提出以EMD剖分面片为单元、采用剖分面片编码标识并管理遥感数据及其相关资源的数据组织框架.试验分析表明,基于EMD的遥感影像数据组织可行,且基于剖分面片编码的数据检索具有较高效率. 相似文献
60.
沙子江矿床外围某钻孔不同矿化蚀变位置具有U含量与SiO2、CaO、Fe2O3、LOI、HREE含量正相关、Na均消失殆
尽、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型式相似、LREE呈较富集的右倾特征。与新鲜围岩相比,蚀变围岩Sb、U明显增高,Ni、W略有
增加;与新鲜围岩和蚀变围岩二者相比,碎裂花岗岩(矿石) 中Cd、Sb明显增高,W、Ni、Pb略有增加,Be、Bi明显减
少;相对于新鲜围岩,碎裂花岗岩(矿石) 和蚀变围岩分别表现出Sb、U和Sb、Cd、U明显增高,共同表现出W、Ni略有
增加的特征。矿化蚀变带元素迁移研究表明,矿化蚀变带样品Sb、LOI、CaO、Ni、Cu、In、Sr均迁入,Na2O、FeO、Be、
Cs、Th、Nb均迁出,迁入率最大的组分均为Sb,迁出率最大的组分均为Na2O。地球化学特征及元素迁移规律指示花岗质
围岩是重要的U源及组分来源,成矿流体呈碱性,氧逸度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