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8篇
  2024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The Hongshan copper deposit is a typical cryptoexplosive breccia-type deposit, which occurs in a metamorphic rock series of the Mesoproterozoic Taoxiyuan Formation. Orebodies are distributed inside and outside porphyry-cryptoexplosive breccia pipes. The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the depos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rigin of porphyry breccia: the δ18OH2O values ranging from 1.2‰ to 6.1‰ and the δ34S values varying from 0 to 2.5‰. 206Pb/204Pb, 207Pb/204Pb and 208Pb/204Pb ratios of pyrite, which coexists with ore minerals, indicate it was derived from the orogenic belt. Thermodynamic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main metals were deposited largely as a result of the decreasing of proton concentrations associated with H2S and CO2 exsolution during explosion and temperature dropping. Based on K-Ar dating of quartz coexisting with ore minerals, the age of mineralization was estimated to be 97.1–98.8 Ma, which suggests that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between the Early and Late Cretaceou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obtained, a diagenetic and metallogenic pattern in the area has been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32.
福建政和地区铜盆庵花岗岩位于政和-大埔断裂带内,与夏山矽卡岩型铅锌矿的形成关系密切,研究程度不高。本文报导了铜盆庵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及其稀土元素组成,岩体中间相锆石的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153.54 Ma±1.8Ma(MSDW=1.8),岩体边缘相锆石的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152.97Ma±0.79Ma(MSDW=3.4),两个样品的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图均表现为亏损轻稀土、富集重稀土,明显的正Ce异常及负Eu异常,说明其壳源锆石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其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下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为挤压到伸展过渡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并提出夏山铅锌矿的成矿年代与铜盆庵岩体成岩年代相近,成岩成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3.
红外光谱可有效识别与成矿有关的中低温指示矿物,在野外利用红外光谱仪器开展矿物填图是目前国内外找矿勘查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一项高新技术,具有采样密度高、数据量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文章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红外光谱仪器研发历史及现状,以及近年来运用国产CMS350A型全自动数字化岩芯扫描仪开展的矿物填图范例,较全面地展示矿物填图技术及其应用效果。红外光谱矿物填图技术基于海量数据客观勾绘矿化蚀变特征,精准识别具有重要找矿意义的蚀变矿物,获取矿物离子交换信息并反演热液流体性质,为区域找矿潜力评价及下一步找矿部署提供指导。红外光谱矿物填图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工作波段向热红外扩展、设备小型化、提高光谱分辨率及拓展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34.
红山铜矿床位于贛南会昌城南约30余千米的中村乡,探明储量为中型,近年经作者系统研究认为,有大型前景。红山铜矿床位于武夷山南段西坡、古生代华夏与南华陆块拼接带、中新生代东南沿海活动大陆边缘内侧、前陆冲断推覆带隆起一侧。红山斑岩-隐爆角砾岩型铜矿床赋存中元古界中村群变质岩系中。矿体分布于斑岩-隐爆角砾岩筒内外,矿床由斑岩  相似文献   
35.
福建政和夏山铅锌矿是福建省于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大型铅锌矿,其成因类型长期存在分歧。前人多将其归为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即矿层在新元古代由含矿热水沉积形成,燕山期岩浆侵入仅对其进行了改造和富集;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夏山铅锌矿是受燕山期铜盆庵正长花岗岩侵入作用影响所形成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本文通过对夏山铅锌矿矿区精细的地质调查表明,夏山铅锌矿体的分布及形态与矿区内花岗斑岩密切相关,铜盆庵岩体对夏山铅锌矿的影响表现在后期的叠加、富集作用。为精确厘定夏山铅锌矿成岩成矿时代,文章对夏山铅锌矿矿区内与成矿相关的花岗斑岩进行了精确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工作。测试结果表明矿区花岗斑岩的侵入时代为(173.0±1.7)Ma,要早于铜盆庵岩体(155~150 Ma),而夏山铅锌矿则形成于(173±1.7)Ma(燕山早期)。这一成矿时代与赣东北地区主要的铜、银、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时代较为一致,表明武夷山地区对华南中生代第一期爆发式成矿作用亦有积极响应,具有早燕山期铜、银、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潜力。而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武夷成矿带北段成矿期次划分为173 Ma和90~125 Ma两个重要的成矿期次,这一研究结果对武夷山成矿带进一步开展隐伏、叠加矿床的找矿工作及成矿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陈世忠  朱筱婷 《中国地质》2013,40(6):1912-1924
提要:岗上超镁铁质岩主要由纯橄岩和石榴橄榄岩组成,主要组成矿物橄榄石、铬铁矿、石榴子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等。铬铁矿的Cr#[Cr/(Cr+Mg)×100]从51到89变化,铬铁矿矿物表现为4期次演化的特点,反映了从岩浆期向榴辉岩相、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演化特征。随着超镁铁质岩的演化,铬铁矿中Cr#不断增大,而铬铁矿Mg#〔Mg×100/(Mg+Fe2+)〕不断减少,氧逸度不断增加。在绿片岩相-绿片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铬铁矿中Cr、Mg和Al减少,Fe相对增加,产生富Cr尖晶石变质作用样式。晚期剪切变形等次生变化有利于富铬铬铁矿矿物的形成和铬铁矿的富集。同时,绿片岩相变质作用降低了铬铁矿与其他硅酸盐矿物的结合强度,降低了开采强度和成本,使原本不易于开采的铬铁矿体变得可以开采。这些意味着该地区铬铁矿矿体展布要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和变质作用进行研究、尤其是结合中晚期脆韧性构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7.
福建政和铁山岩体以往被认为属于"正长岩",是华南少见的印支期碱性侵入岩类。笔者等对铁山岩体西南部狮子岗岩体的研究表明,其岩性并非正常的侵入岩,而是由强烈的钾质流体交代作用形成的交代岩,交代岩中还保留了许多角砾状的原岩残留体,包括印支期花岗质岩体、早侏罗世梨山组砂砾岩及早白垩世南园组火山岩等,推断交代岩形成于白垩纪。交代岩中的钾长石可分为面型钾化蚀变、早期浅色钾化脉、晚期深色钾化脉和黑榴石辉石钾长岩等4种成因类型。第一类钾长石Or分子含量变化于77.9%~94.3%,Ab分子含量变化于5.2%~21.3%,An分子含量变化于0%~0.8%。第二类钾长石Or分子含量变化于81.5%~91.3%,Ab分子含量变化于8.2%~17.4%,An分子含量变化于0.5%~4.1%。第三类钾长石Or分子含量变化于91.8%~96.8%,Ab分子含量变化于3.2%~9.3%,An分子含量变化于0.1%~0.4%。第四类钾长石Or分子含量变化于85.2%~90.0%,Ab分子含量变化于10.8%~14.6%,An分子含量变化于0.2%~0.6%。钾交代可大致划分为早、晚两期。早期钾交代形成面型钾化蚀变和早期浅色钾化脉,钾长石有序度为0.71~0.80,结构参数为1.27~1.61,三斜度为0.23~0.29,T1(o)+T1(m)为0.86~0.90;晚期钾交代形成晚期深色钾化脉和黑榴石钾长石岩,钾长石有序度为0.67~0.88,结构参数为1.10~1.91,三斜度为0.30~0.70,T1(o)+T1(m)为0.84~0.93。早、晚两期钾长石都是微斜长石,多为高微斜长石,结晶温度为200~370℃之间。交代岩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石英钾长石岩、辉石钾长石岩和黑榴石钾长石岩等。  相似文献   
38.
福建德化邱埕钼矿床是德化-尤溪-永泰矿集区唯一一处规模较大的钼矿床。辉钼矿体分布在花岗斑岩外接触带,辉钼矿多沿中新元古代变质岩和晚侏罗世花岗岩裂隙分布,多呈浸染状、脉状和团块状。本次测得该矿床6件辉钼矿样品Re-Os模式年龄为150.1~152.8 Ma,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150.8±1.6)Ma,加权平均年龄为(151.8±0.9)Ma,表明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晚期,与该地区大规模的火山-侵入体活动相关;Re/Os比值远大于4,Re同位素含量14.31×10-6~45.8×10-6(最高达174.7×10-6),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壳源,可能还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邱埕钼矿床的形成可能为古太平洋板块朝东亚陆缘碰撞挤压作用结束向伸展作用转化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39.
周济元  崔炳芳  陈世忠 《矿床地质》1998,17(Z3):615-618
该矿区地层为中元古界中村群变质岩系;有北东、北北东、北北西和北东东向断裂;燕山晚期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伴随其侵入产生隐爆角砾岩筒、蚀变和矿化。有8个矿体,平均Cu品位为0.636%;主要有辉铜矿、斑铜矿和黄铜矿,主元素为Cu,伴生Pb、Zn、Ag、Au、Mo和S。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和黄铁矿化为主,具分带性。热液成矿分为3期,主成矿期为97×l06<、sup>~98×l06<、sup> a。矿质源自下地壳;介质以岩浆水为主,与变质水、地层水和雨水组成混合水;热源由斑岩岩浆提供。在构造动力作用下,地壳圈层剪切致热,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房,上侵成岩浆室,随其结晶分异,在岩体顶部聚集挥发组分和金属物质,强大机械能引起裂隙、隐爆,温压下降,气体变为液相,矿质淀积、成矿,经历面型、线型和叠加矿化,形成斑岩-隐爆角砾岩型铜矿床和“一体五型”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40.
武夷山成矿带内矿区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有老地层和岩浆岩.老地层集中分布区——桃溪隆起区是武夷山隆起的一部分, 表现为变质核杂岩的特征, 其中分布着大中型铜多金属矿床和大量的多金属矿点, 如紫金山铜金矿、岩背锡矿和红山铜矿, 它们是武夷山成矿带乃至中国东部的典型特征.主要矿床的成矿年龄集中于130~90 Ma, 属燕山晚期; 成矿特征表现为斑岩型-岩浆热液型铜多金属矿.成矿斑岩体成岩时代90~140 Ma, 多为燕山期复式杂岩体的中晚期, 桃溪隆起区这种时空一致性是由于中生代晚期岩石圈拆沉的产物.桃溪隆起区在中生代晚期经历了岩石圈加厚期后的拆沉、软流圈物质侵入、岩浆作用及其伴随的成矿作用.这些认识对该区找矿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