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开展1:25万《康西瓦》、《岔路口》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在岔路口及鸡冠石一带相继发现了侏罗纪基一酸性火山岩及发育完好的礁灰岩、硅质岩。依据灰岩中广泛发育的鲕粒构造、生物碎屑灰岩及礁灰岩,初步确定龙山组为一套滨一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通过构造环境分析,针对侏罗系龙山组中发育大量的基性火山岩,对前人认为是前陆盆地构造环境的观点提出质疑,并依据岩石组合、沉积相,结合该套地层呈大规模带状展布的特征,认为其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2.
通过一系列野外及实验室试验,对澳门地区土层地震波速进行了初步测量,从初步的现场试验结果来看,浅层的地震波速受到堆填物料的影响颇大,变化显得较为宽广,随着深度的增加,由于天然土层较为均一,地震波速的变化亦见收窄,现场剪切波速数据与标准贯人试验(SPT)数据可见一定吻合性。而通过等向及异向固结的实验室试验,发现澳门海泥的剪切波速在同一平均有效应力而不同应力路径下大致相同,此外,比较野外及实验室试验结果,亦显示澳门海泥的剪切波速受土体天然结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3.
土壤的剪切波速(VS),是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但有关澳门土层的相关资料则十分稀少。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根据近期野外测试的结果,探讨澳门土层的VS与标准贯入试验的打击锤数(N)的关系,并以简单之幂函数建立VS与N值的关系式。作为澳门轻轨交通系统之勘察计划,研究进行了五组下孔法(DH),地震波圆锥触探试验(S-CPT)以及标准贯入试验(SPT)的测试。根据试验结果所得的关系式估算剪切波速高于较澳门轻轨设计大纲的建议值,而使用另一有关澳门土层的数据库来验证新的关系式,亦可获得合理的决定系数。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CT、MRI对鼻咽癌颅底骨转移侵犯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CT或MR平扫和增强扫描诊断鼻咽癌、颅底转移侵犯海绵窦。鼻咽癌侵犯颅底并侵犯一侧海绵窦病例12例,均经过CT和MR扫描。结果: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影像表现为一侧海绵窦形态增宽,密度以及信号改变;结论:结合临床较易诊断。  相似文献   
65.
曹忠祥  杜恒俭 《现代地质》1990,4(2):16-29,T001
  相似文献   
66.
南极冰盖的融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合成孔径雷达(SAR)用于划分南极冰盖冰川带及冻融探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南极半岛地区为例,基于C波段星载SAR影像进行南极冰盖冻融探测方法研究。通过对于南极冰盖干雪带、渗浸带和湿雪带的后向散射特征的分析,采用基于后向散射因子阈值的决策树分类划分冰盖冰川带。统计分析表明,冰川带后向散射因子分布并不集中,尤其是融化强烈时的湿雪带受融化程度影响很大,与干雪带相近而不能仅从后向散射因子数值区分。为将冰盖的冰川带分类,引入干雪带分布和海拔高度作为辅助信息,分别发展了两种决策树分类方法并比较分析,同时利用微波辐射计冰盖冻融探测结果和自动气象站数据做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双极化SAR数据的后向散射因子基于两种决策树分类都能够有效地划分冰川带并区分冻融状态,实现高分辨率的冰盖冻融探测。  相似文献   
67.
本文研究了无人机倾斜摄影在农村不动产确权测量过程中的技术革新策略,分析了农村不动产测量的任务,同时分析了无人机在农村区域的空域环境,发现应通过机器学习方法解决局部湍流带来的无人机倾斜摄影图像的平行四边形畸变和梯形畸变.使用卷积多列神经网络基于无人机机载设备(陀螺仪、加速度计、GPS等)提供的融合数据,对OpenSVG位图引擎提供图像修正参数,将修正的数据通过Smart 3D工具包软件进行后续分析.在不改变传统方案其他工作流要素的情况下,通过融入上述图像数据预处理过程,使测量结果精细化程度增加,村民代表对测量结果的主观感性评价也得到提升,即该技术革新不但具有工程价值,还具备一定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8.
非开挖技术在21世纪中国管道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中国处于管道大发展时期,“西气东输”、“北气南送”等重大工程的全面启动为非开挖技术提供了新的契机。从城市天然气、油网、多介质管道的发展情况及其今后的规划阐述了非开挖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面向21世纪中国管道建设,非开挖行业需要致力研究的新技术、新机具和新工艺等。  相似文献   
69.
在1∶25万岔路口幅区域地质填图时,在原划中泥盆统落石沟组中采到了大量腕足、珊瑚类化石,经鉴定其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该套地层可与西邻区域地层进行对比,对此新建下石炭统帕斯群。  相似文献   
70.
对湖南湘西铅锌矿区的菊科植物进行了2次调查,采集了大量土壤和植物样品,分析了样品中Cd、Pb、zn和Cu的含量.样方法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内常见的菊科植物共有20种,万民岗、李梅、大田湾及三立分别有10种、17种、9种、5种,所有菊科植物Cd、Pb、Zn和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1、104.0、744.0和15.0mg·kg^-1,其中有4种如苍耳(Xanthium sibiricum)、野艾蒿(Artemisia umbrosa)、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和醴肠(Eclipta prostrata),Cd含量超过了100mg·kg^-1.多点单株采样分析的结果表明,三叶鬼针草、鬼针草和醴肠3种植物叶片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9.7、90.6和102.0mg·kg^-1,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2.04、3.01和22.3,分别有78%、80%和100%的样品转移系数大于1,这些结果表明鬼针草和醴肠可能具有超富集Cd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