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分析了保险机制得以深入救灾领域的社会环境氛围,进而从政策和法规的角度阐述了科学震灾保险的运行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42.
长江口天然水流中细颗粒泥沙的絮凝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阮文杰 《海洋科学》1991,15(6):39-43
本文根据1978年水文测验资料,分析了长江口水流对细颗粒泥沙絮凝的影响。从中得出:(1)絮凝使长江口泥沙的竖向运动规律发生改变,出现竖向分层流。(2)存在一絮 凝临界流速,只有当流速小于该值时,絮凝泥沙的竖向运动规律才得以体现。(3)在小于絮凝临界流速的水流中,垂线不同高程处的絮凝条件受水流切应力制约。  相似文献   
243.
利用可视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将地学信息二维数据转化为三维形式,特别是引入时间维的概念,在给出静态的地质景观三维虚拟场景的基础上动态模拟景观的形成过程,结合3DSMAX丰富的建模技术及强大的动画制作功能在地质景观演化方面做了初步探讨。以模拟长白山火山喷发及地貌视景仿真形成过程为例,就实体建模、视景漫游、动画设计等相关技术进行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244.
运用相关分析方法或最小二乘法对实测重磁异常最大值及其上延异常最大值进行行适当处理,可以获得二种简单、快速且能同时反演生磁异常场原理深及形态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5.
姚菊祥  阮小建 《浙江气象》2002,23(3):35-37,46
通过对现阶段电视天气预报制作设备的使用、画面技术和制作流程的分析,结合所掌握的动画制作技术,提出了利用3DSMAX动画软件模拟天气系统在不同时次的演变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46.
黄培华 《地质论评》1965,23(5):418-420
读了地质论评22卷2期讨论栏内的“关于‘白沙井层’成因与时代的研究现状”一文,感到极大的兴趣。有关白沙井组(层)时代属中更新世、成因属河流相沉积的依据,除了上述文章所列出五点以外,还可以补充下列的重要论证。另外,对文章中某些论点提出商榷。 (1)在白沙井组的形成过程方面文章中仅列出了白沙井组的物质组成,而对它的形成过程没有阐明。过去主要是对它的形成过程有争论。  相似文献   
247.
十五万年来周口店洞穴石笋古温度研究王兆荣,黄培华,张汉昌,朱洪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23002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关键词石笋,氧同位素,U系年龄,古温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测温法是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精确的测温方法...  相似文献   
248.
249.
通过在平面波谱域中比较复射线束叠加场和标准解的方法,导出了球面波和柱面波的复射线束展开系数公式.将该结果与以往文献中,通过在空间域直接比较标准解所导出的结果对比表明,本文结果具有形式简洁、自由参数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50.
There are two main types of iron deposits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Valley district.Both of them underwent post-magmatic hydrothermal processes during ore formation.Iron in the hydrothermal ore bodies was derived largely through mobilization from substantially consolidated diroitic intrusives.Wall-roch alteration zonation indicates that iron-mobilizing hydrothermal fluids evolved in a trend of decreasing alkalinity,which is suggested by regularly distributed wall-rock alterations formed by iron-mobilizing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is in contradiction with the current chloride,chloride complex and bicarbonate models for iron mobilization.The close association of carbonatization with iron ores and th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reduced gases such as CO,CH4 and H2 in fluid inclusions suggest that iron is most probably transported in the form of iron carbonyls during post-magmatic hydrothermal processes. In the light of the iron carbonyl mobilization model,explanations are made of the constraints on ores of some geologic factors such as melanocratic alteration,carbonatization,carbonate strata,structural fractures,cyptoexplosive pipes and embryo o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