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阎淑珍 《海洋科学》2006,30(5):74-77
1青鱼资源与环境和人的因素鱼类资源属再生资源,由于其可以繁衍、生长发育,组成一定数量的群体,进行索饵洄游和生殖洄游,群体才可以发展成一定规模成汛,是人类获得动物蛋白的重要途径,鱼类提供的是优质蛋白,而且鱼类为人类提供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和健脑的三A。鱼群体可以通  相似文献   
472.
鄱阳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和砂石资源提供地,其水下沉积地形现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该文借助浅地层剖面探测手段对鄱阳湖水下地形与沉积特征进行了探测,通过分析32条浅地层剖面测线资料发现,鄱阳湖水深变化幅度为0.16~23.71 m,入江水道与主湖区西北部相对较深;松散沉积物厚度变化范围为0~8.73 m,主湖区中部松散沉积物较厚,估算松散沉积物总体积约3.02 km3。为检验浅地层剖面探测数据的可靠性,2022年9月在主湖区开展了浅钻探测工作。通过与前人的相关研究对比发现,大规模采砂活动能够对鄱阳湖水下地形产生显著影响。该文较全面地揭示了鄱阳湖水下地形现状与沉积特征,得出的结论与建议对相关研究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73.
增暖背景下武汉地区雾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利用1951~2002年的地面气象资料,计算分析了武汉地区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揭示了武汉地区气候变暖的主要特征;对武汉地区雾日和雾的生成、消散以及相关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阐述了武汉市雾日的年际和月际变化规律,雾的生、消变化规律。强度变化规律;通过武汉年平均气温与雾日的小波变换分析,认为雾日变化与气温变化具有相反的年代际气候特征,增暖背景下武汉地区雾是减少的。  相似文献   
474.
利用全国多目标土地调查获得的海量地球化学数据,以松嫩平原深层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卤族元素和全碳、氧化钙等异常特征,结合地质特征对松嫩平原油气藏进行预测.在松嫩平原圈定了3个油气藏远景区,其中YQ-1位于大庆油田东部,具有较好发现油气藏的潜力.YQ-2、YQ-3具有进一步发现油气藏潜力.  相似文献   
475.
高密度电法在江西于都黄麟地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高密度电法具有点距小、数据采集效率高、探测精度高等优点,在地热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应用高密度电法在江西于都黄麟地区布设了11条测线,对实测电阻率数据进行反演计算,建立研究区地下二维电阻率模型,直观刻画各剖面在不同深度电阻率变化特征。分析了NE向、NW向、NNE向3组断裂地下延伸及产状变化规律,从而推测出地热水赋存有利位置。解释结果显示:研究区围岩主要呈现相对高阻,断裂发育区域电阻率横向变化明显且纵向有一定延伸,破碎带由于含水异常呈现明显低阻。NE向安远—鹰潭深大断裂与NNE向断裂相互作用带富水性良好,通过布设探采结合井进一步揭示了研究区地热类型为对流型。当设计水位降深50 m时,涌水量可达920.80 m3/d,实测水温44.5 ℃,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6.
潮区界是标志水位是否受潮动力影响的关键界面,对港航安全与区域防洪意义重大.限于研究方法,近期海平面上升以及大规模工程建设运行背景下的潮区界变动情况亟待研究.对2007~2016年长江下游水文站实测水位资料进行频谱分析,结合红噪声检验判断水位过程中的潮差变化,分析了长江河口潮区界变动范围与特征.结果显示:(1)特大枯水时期,九江站流量约8440m3s-1时,潮区界在九江附近;特大洪水时期,九江站流量约66700m3s-1时,潮区界在枞阳闸与池口之间;(2)自上而下九江流量对潮区界的影响沿程减弱,南京潮差的影响沿程增强,相近流量/潮差下潮区界位置有变动,变动范围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潮差的减小而增大;(3)在海平面上升以及流域河口工程建设的持续影响下,未来潮区界或将进一步上移.  相似文献   
477.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与工业化影响下,广大乡村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乡村病”问题凸显,影响到乡村可持续发展进程,亟需重视乡村振兴。科学把握乡村地域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格局特征,提出乡村振兴的方向与适宜路径,对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从土地利用变化视角探究了深度贫困地区乡村中心集聚性与成长性,揭示了乡村地域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格局。研究发现:① 伴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乡村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明显高于乡镇政府驻地与县城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强度;② 生产要素在城、镇、村间不均衡集聚的特征明显,导致县城邻近地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偏远乡村地区的中心集聚性依次降低;③ 受区位、交通、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县城邻近地区、区位较好的乡镇以及交通干线附近地区更易于集聚生产要素,成为乡村成长性的高值区;④ 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人减地增”的乡村空心化问题严峻。文章强调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强化城乡联系,提升县城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并积极推进村镇化发展,开展空心村土地综合整治,培育乡村社会资本,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478.
基于MRIO的中国省区和产业灰水足迹测算及转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各地区与各产业水资源污染情况是解决中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论文在对传统灰水足迹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02、2007和2012年多区域投入产出表,计算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所限,未分析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和17个产业2002—2012年中间消费和最终消费灰水足迹,以及合并后的8大区域和17个产业的总灰水足迹转移。结果表明:① 山东、河南和河北等经济规模较大的地区灰水足迹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青海、宁夏和海南等经济规模较小的地区灰水足迹一直处于相对较少的状态。② 农业是灰水足迹产生的最大部门,商业及运输业等4个产业部门灰水足迹较大,但其总和却远小于农业灰水足迹;其他制造业等5个产业部门灰水足迹一直相对较少。③ 灰水足迹净输入区域为京津区域、北部沿海区域、东部沿海区域和南部沿海区域;灰水足迹转移量最大的2条路径之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识别出的主要灰水足迹流出—流入关系区域为中部区域—东部沿海区域。④ 农业和采选业为灰水足迹净输出部门,大部分轻工业及第三产业为灰水足迹净输入部门;识别出的主要灰水足迹流出—流入关系部门包括农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农业—纺织服务业、农业—化学工业。各地区和产业产生的灰水足迹以及区域和产业识别出的灰水足迹路径可为减少灰水产生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地区和产业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79.
李玉恒  宋传垚  阎佳玉  刘彦随 《地理研究》2019,38(11):2595-2605
农民增收是体现不同发展阶段农户生计适应性与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本文采用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分析了1995—2015年中国农民增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发现了农户生计对经济发展的响应呈现显著的时空差异性特征。2009年成为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开始降低的拐点。中、西部地区由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增收难问题早在2005年就已显现,东部地区在2012年开始出现农民增收难问题。城镇化发展、地区科技投入均有助于农民持续增收,而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制约了其提高生计水平和获取稳定收入的能力。应着力推进村镇化发展与乡村转型,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为农民自我发展创造机会与平台,提升其生计水平与应对外界发展环境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480.
根据水合物的聚集方式,海底水合物可以分为以似海底反射(BSR)为标志的扩散型水合物和无BSR的渗漏型水合物。渗漏型水合物与海底断裂、裂缝相伴。2008年,中国科学院广州水合物研究中心以渗漏型水合物成藏理论为指导,在中国科学院创新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的支持下,在南海北部白云凹陷进行了海上调查,采集了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剖面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渗漏型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