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大气科学 | 3篇 |
地球物理 | 1篇 |
地质学 | 12篇 |
海洋学 | 73篇 |
综合类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陕西葫芦沟金矿成矿断裂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的成矿断裂是发育在太古代太华群中韧性剪切带之上的一系列脆-韧性、脆性剪滑断裂。在成矿过程中,不同类型断裂、不同类型构造岩带显示出不同的断裂动力蚀变特征和成矿元素组合。活化的金等元素在构造应力驱动下,于不同构造部位以不同形式沉淀并富集成矿,从而形成了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42.
The morphology of the beach backshore and foreshore at Huiquan Bay, Qingdao,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a single intertidal
sandbar system with a spring tide range of 4.59 m. The beach was measured with a laser total station of Leica TPS402. Contours
of the beach were generated using data collected in March and November 2005. The survey method provided 2 mm measuring accuracy
and 4–10 m horizontal spacing. The net accretion volume of the foreshore was about 11, 215 m3 from March to November. After sand sculpture activity, the axis of the sand trough migrated onshore from about 3.5 m to 17.5
m on the foreshore beach in November. At the same time, the axis of the sandbar crest migrated onshore no more than 42.25
m on the northwest foreshore; and it migrated offshore no more than 23.75 m on the southeast foreshore. On the northwest and
southeast foreshore beach, two strips of erosion areas with a thickness of 0–0.2 m appeared on the sandbar crest. Accretion
occurr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and trough with a thickness of ∼0.2–0.6 m. The sandbar height decreased after sand sculpture
activity, and it was no more than 0.7 m in March and 0.6 m in November.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sand digging on the sandbar
crest during sand sculpture activity, also can disturb the beach morphology of intertidal bar systems. This phenomenon also
was validated by comparison of beach morphology, the results of a color artificial tracer experiment and a sediment transportation
trend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43.
呼和浩特近40年降水的小波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线性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对呼和浩特1961~2000年年、季降水量变化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给出了呼和浩特降水在时域和频域上的局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40年来呼和浩特秋季、年降水量有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少,年、季波动大;(2)该地年、季降水变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周期层次结构。低频波16~18年准周期比较明显;高频波其周期性在时域中具有局部变化特征,总的来看在4~6年周期层次上发展很强;(3)小波变换系数的大小,也可以看出不同时间层次上降水量的变换情况,低频波的小波系数正负中心与该地湿干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44.
对山东半岛泥质楔柱状样进行沉积物粒度分析,并在210Pb测年基础上结合黄河年输沙量、悬浮泥沙粒径、河口位置及沿岸流强弱替代指标等数据研究近百年来黄河改道及输沙量变化对远端沉积区沉积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物粒度的变化是黄河入海泥沙特征和沿岸流等水动力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1884–1939年及1947–1999年,研究区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变化主要受到沿岸流强弱的影响;1939–1947年及1999–2012年,受1938–1947年花园口决堤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黄河年输沙量持续偏低致使源区泥沙不足的影响,沉积物粒度相对粗化,与沿岸流强度的相关性减弱。与黄河入海泥沙近端沉积区不同,研究区粒度特征对黄河尾闾改道事件不敏感,且对花园口决堤及年输沙量低于临界值的响应有一定程度的延迟,这与该区沉积物经历了再悬浮过程及中间复杂的物质混合有关。黄河改道及输沙量变化仍然是远端沉积区沉积特征演化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45.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古海洋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冲绳海槽Z_(14-6)孔柱状样于1981年取得,该孔浮游有孔虫系统鉴定、统计及转换函数分析表明,该区12万年来曾存在三个温暖时期,末次间冰期存在两次寒冷波动。氧同位素5e亚期为最温暖时期,海水冬季表层水温高出现代1.9℃;氧同位素第2期为本区晚更新世以来最寒冷时期,冬季海水表层水温降至12.4℃,比现今低6.8℃。海水冬、夏表层水温差异与气候的寒冷程度有关,气候越寒冷,温差越大。此外,本文还就黑潮的某些古海洋学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6.
东海中陆架晚第四纪底栖有孔虫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东海中陆架EY02-1孔的柱状样品对底栖有孔虫动物群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合Q型因子分析及AMS“C测年数据,对东海中陆架古水团演化进行了初步探讨。Q型因子分析得到5个主因子.方差累积贡献为84.9%,这5个有孔虫组合在钻孔相关层位上反映特定的古水团特征。主因子1为Elphidium magellanicum组合,代表低温低盐沿岸水团(5~10m);主因子2为Bolivina robusta组合,代表中陆架水团(50~100m);主因子3为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组合,代表外延的古黄海冷水团;主因子4为Florilus decorus组合,代表内陆架水团(0~50m);主因子5为Epistominella naraensis组合,代表水体较凉的水深大于30m的内陆架水团。结果表明,冰后期以古长江冲淡水为主体的低温低盐沿岸水团、中陆架水团及内陆架水团交替影响EY02-1孔附近中陆架。在氧同位素3期以古长江冲淡水为主体的东海沿岸流与外延的古黄海冷水团控制着有孔虫组合。在氧同位素5a-5c期间,EY02-1孔附近中陆架可能已受到古黄海冷水团的影响。该孔顶部11.4m含大量贝壳的细砂沉积可能对应氧同位素1期U2层潮流沙脊脊部沉积,细砂平均沉积速率高达0.877mm/a。 相似文献
47.
利用取自冲绳海槽北部的8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其中的放射虫壳体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Q-型因子分析得到3个主因子,方差累积贡献为90.2%;3个主因子划分出了3个放射虫组合,它们的分布和组成与研究区的水团有很好的相关性。组合I以Tetrapyle circu-laris、Tetrapyle quadriloba 和Ommtartus tetrathalamus tetrathalamus等属种为主要分子,分布在西北部陆架和陆皮区,反映陆架水与对马暖流水相互作用的混合水环境;以Lithelius minor、Dic-tyocoryne profunda、Stylodictya multispina、Acrosphaera spinosa、Dictyocoryne truncatum、Spongaster tetrars、Stylodictya arachnia和Ommatartus tetrathalamus tetrathalamus等属种为主的组合Ⅱ,在东南部海槽区占优势,反映黑潮流系影响的海洋环境,同时其分布和组成又受水深的制约;以 Te-trapyle quadriloba和Monozonium pachystylum为主的组合Ⅲ仅解释了总方差的8.3%,其分布没有明显的优势区域,可能代表黑潮水到混合水的过渡环境。这3个组合的分布和变化也反映了各水体的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48.
SES-2000浅地层剖面仪在福建LNG海底管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声学浅地层剖面仪对海底管道在海底的赋存状态检测是确保海底输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介绍了新型参量阵浅地层剖面仪SES-2000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通过对福建湄洲湾LNG海底管道检测实际应用,有效识别出了埋藏、裸露和悬空等3类海底管道赋存状态,尤其对沙包回填治理后的管道埋深能有效探测识别。检测结果表明,该设备具有高分辨率和强穿透的特点,稳定性好,能获取高品质的管道检测数据,应用效果良好。获取的基础数据为海底管道日常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9.
50.
南黄海EY02-2孔底栖有孔虫群落特征与全新世沉积速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EY02-2孔揭示了氧同位素6期以来的海侵海退序列。该孔浮游有孔虫匮乏。底栖有孔虫丰富。93.87%-100%底栖有孔虫为玻璃质壳。对33个变量98个样品的Q型因子分析得到5个主因子,方差累积贡献为96.51%。主因子1为Ammonia beccarii vars。组合。代表滨岸环境,主因子2为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组合,代表黄海沿岸流冷水分布区或水体较凉的浅海沉积环境;主因子3为Elphidium magellanicum组合,代表近岸浅海环境;主因子4为Ammonia ketienziensis组合,代表水深大于50m的浅海环境;主因子5为Buc-cella frigida组合,代表较冷的沉积环境。南黄海中部涡旋泥开始形成的时代约为9.7kaBP。大致在4.6kaBP南黄海中部全新世海平面高度超过现今海平面。0-7.9kaBP期间,沉积速率较低,为0.133mm/a;7.9-10.16kaBP期间,沉积速率较高。为0.426mm/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