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352.
GPS广播星历误差及对定位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GPS广播星历的精度情况,探讨了广播星历对不同长度基线的精度的影响,给出了广播星历在相对定位中适用的基线长度范围,推导了轨道误差在实时单点定位情况下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3.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它强调的是一个非地带性问题,是与自然、社会和经济紧密相关的,以人类活动为主导因素而引起的环境恶化、土地退化过程,其中,表土和养分流失与生态系统退化是其最基本、最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4.
355.
在研究古气候时,经常假定东亚夏季风与冬季风变化是反位相的,即冬季风强时夏季风弱,夏季风强时冬季风弱。Zhang等和Zhou等对此提出了质疑,Yancheva等做了回答。一般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冬、夏季风变化总是反位相的。事实上,冬、夏季风变化的关系,还要从时间尺度也就是形成原因上探讨。地球轨道尺度Shi等研究了284 kaBP以来的东亚冬、夏季风的代用资料,并与模式模拟的结果作了比较。用三宝洞与葫芦洞石笋δ18O反映夏季风的强度,用西峰等3个站的黄土粒度反映冬季风的强度,发现夏季风强度变化与20 ka的岁差周  相似文献   
356.
本文提出了三维柱坐标中的变网格有限差分(FD)算法。传统的柱坐标FD算法计算时,随着径向距离增大,单元网格在方位方向上会发生线性膨胀,导致计算发散、准确性降低。为了防止计算远场时网格过于粗糙,我们在特定的径向位置处将方位步长减半来补偿这种效应。在随钻声波测井(ALWD)的数值模拟研究中,考虑到井孔和随钻仪器组合的多层柱状分层结构、以及井外复杂的地质构造,柱坐标变网格FD计算这类问题时具有更高的效率与精度。对比直角坐标系FD算法,当计算相同模型时,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节省约94%的计算网格、约80%的计算时间和内存,而且计算精度更高。另外,计算了ALWD充液井孔与裂缝相交情况下的声场,裂缝处产生的反射波可以等效为一个新的散射源。研究表明,钻铤波和斯通利波之间发生了模式转换,且斯通利波的谱对裂缝更加敏感。最后,讨论了井外不同方位上存在两个地质异常体的情况,能够利用反射波幅度同时对井外两个界面的方位进行准确地测量。  相似文献   
357.
中国东北龙卷研究:环境特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北地区是中国龙卷相对多发区之一。为了了解中国东北龙卷发生的环境特征,基于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模式分析资料分析了近十年发生在东北的13个龙卷个例的环境特征及龙卷环境形成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东北龙卷发生的环境具有如下特点:(1)龙卷多发生在东北冷涡背景下,直接影响系统为冷涡南侧次天气尺度短波槽,且常出现在槽区或前倾槽后;(2)较之夏季江淮流域和华南龙卷,东北龙卷环境温度直减率较大,700—500 hPa温差为20—22℃,850—500 hPa温差为30—33℃;(3)低层水汽含量及湿层厚度比江淮及华南龙卷显著偏低,地面露点温度可低至13℃,湿层厚度常在1.5 km以下,850 hPa露点温度多在8℃以下;(4)龙卷环境中常出现强低空急流(850—925 hPa风速16—20 m/s)和对流层中层急流(500 hPa风速20—25 m/s),且对流层中层急流通常与干下沉气流相伴。因此,低层(0—1 km)和深层(0—6 km)风垂直切变均强,低层风垂直切变约12.0×10-3s-1,深层风垂直切变大于4.0×10-3s-1。产生龙卷的对流风暴一般由边界层辐合线所触发,辐合线两侧温差不明显而露点差异明显,常表现为干线。也就是说,东北地区龙卷风暴主要由干线及其伴随的强边界层辐合触发。龙卷通常发生在傍晚前后,而从早晨的环境条件通常看不到龙卷可能发生的迹象,龙卷发生前几小时环境参数变化显著。有利于龙卷的环境条件形成过程中500 hPa急流和强低空急流的存在至关重要:随着500 hPa西北急流的增强,在中空西北急流的平流下温度直减率大值区东移,叠加到低层湿区之上;低空急流对暖湿空气的输送使低层显著增湿且温度直减率增大。傍晚发生的龙卷通常处于08时探空显示的低空湿舌西北侧100 km左右的干区中,傍晚龙卷发生时则位于当时的湿舌边缘。  相似文献   
358.
近千年全球温度变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综合评述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的报告 --"近两千年地面温度的重建"。重点介绍了气候变暖的新证据,3个特征时期即20世纪气候变暖、小冰期(LIA)、中世纪暖期(MWP)和近千年温度变化模拟的结果。  相似文献   
359.
利用近三十年逐月的OISST和ERSST资料、NCEP2表面风场等资料和数据分析了南印度洋偶极子的形成原因、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南印度洋偶极子形态的年际SST异常出现在10-12月,有两个明显的冷暖中心,达到极值是在次年的2月份,然后在4-5月份消亡;南印度洋偶极子的形成主要是风场、潜热通量起作用,另外,短波辐射通量也对其有重要的影响;SIOD在北半球春冬季出现,达到盛期是在次年的二月份或三月份,超前ENSO9-10个月,且具有季节锁相特征,在70年代中期的年代际气候突变后,SIOD与ENSO的关系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360.
随着对气候变暖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要为减缓气候变暖而奋斗。但是,这显然不是少数科学家,乃至个别政府机构能够做到的。因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带来的温室效应加剧所造成的气候影响是全球性的,而且温室气体也不是个别国家排放的。因此,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本身的性质就注定了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19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