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4篇 |
免费 | 256篇 |
国内免费 | 1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3篇 |
大气科学 | 61篇 |
地球物理 | 70篇 |
地质学 | 472篇 |
海洋学 | 90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34篇 |
自然地理 | 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40年 | 1篇 |
193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Multigen Creator具有强大的地物建模功能,但不同领域的建模仍缺乏统一的方法,应结合领域特点与应用需求进行具体方法设计。本文以某露天采石场的3维建模与可视化为例,探讨了基于等高线建立3维地面模型实现可视化的方法,介绍了其在某采石场的应用,模拟开采后的整个生态地貌,为政府决策以及绿色开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2.
油田水动力系统与油气藏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田水中存在“沉积承压水”和“地表渗入水”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水动力系统,前者由上覆地层重量所引起的地静压力以及地静压力等引起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所形成,具有内循环承压式水交替特征,后者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向储集层的渗入而形成,以外循环渗入或水交替为特征。这两大系统(尤其是前者)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油气聚集区主要位于水文地质带中的交管阻滞一停滞带内,沉积交替强度的低值区是油气富集区,沉积水的离心流使凹陷中的油气围绕凹陷中心呈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43.
144.
Aceves等(1996)首创的计算使关于VAN方法预报是否可看成纯属偶然的争论中的主要疑问更清晰化,他们的结论是“VAN方法已经产生了一个比对25年历史地震做出的概率密度函数的随机取样更显著高的预报成功率”。在全面地考察了VAN在1987 ̄1989年间所发出的预报,Aceves等发现“在5天到22天所有时延情况下VAN方法的预报率明显地超出随机模型的预报率。以5天时延为例,VAN的成功率为37” 相似文献
145.
求解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的弧长法及在工程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求解非线性有限元方程弧长法的基本原理及具体实施,并应用于压杆及滑块的稳定性分析。由于弧长法具有确定并通过结构临界应力状态的临界荷载值,因此可以应用于工程稳定性分析。算例表明,弧长法确定的临界荷载值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46.
147.
为完成新疆天山中段重点预警区预警结果质量评估,对各地震预警系统产出率、预警时效性、震级偏差、震中偏差进行统计分析。以2022年1月1日至8月31日新疆天山中段重点预警区内的24条人工正式速报地震事件为基础,对新疆地震预警工程中EEW系统、JEEW系统预警首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通过决策系统融合EEW与JEEW产出结果后进行发布,预警时效性小于10 s的预警地震事件7条,占比46.7%,震级偏差0~0.7,平均0.4,震级偏差全部小于1.0的地震事件占比100%,震中偏差小于10 km的地震事件14条,占比93.3%。综合分析,新疆两套地震预警系统对重点预警区内MS3.0以上地震事件基本都能产出预警结果,决策系统发布结果在准确性方面基本满足预警要求,预警时效性方面有待改进与加强。 相似文献
148.
曲流点坝内部剩余油形成与分布规律物理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曲流点坝物理模型,模拟地下曲流点坝储层进行驱替实验。观察注入剂的运动规律,同时,在模型上布置了测量电极,以双电极法测量驱替过程中垂向电阻变化,反映注入剂波及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侧积泥岩夹层的建筑结构对注入剂在点坝砂体中的流动规律,以及对剩余油的形成分布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在曲流点坝内部,侧积泥岩夹层对注入剂具有强烈的遮挡作用,受其影响形成侧积体差异型剩余油、重力型剩余油以及压力异常型剩余油三种类型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点坝的中上部。在实际生产中,利用水平井钻遇点坝上部进行开采是主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9.
我国的地質事业,在全国解放以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在1958年貫彻执行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綫以后,地質工作更取得了空前的大跃进。十年的成就,大大超过了解 相似文献
150.
10──20天准双周振荡的经向传播及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ECMWF1983年7月1日至9月12日逐日200hPa纬向风场资料,用复经验正交方法讨论了10-20天低频振荡的经向传播及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10--2天振荡有三个显著区域:贝加尔湖附近地区;赤道90°E附近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80-100°E,22-32°N之间。(2)源于较高纬度地区的振荡与源于赤道附近地区的振荡在105°E,17—23°N附近同位相相遇,在90°E,20°N附近反位相相叠加,振荡相互削弱,在25°N附近同位相相遇。(3)从振荡位相来看,中南半岛东南部、马来西亚北部、菲律宾以西区域的振荡向北传播到中国东南沿海,向西传播到孟加拉湾印度半岛;20°N以南低纬度地区的振荡很少能传播到80°E以东30°N附近地区;位于90-95°E,25-27°N之间的振荡以及贝加尔湖附近地区的振荡可以向南北两个方向传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