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开荒北金矿床是东昆仑昆南带颇具代表性的金矿床 ,笔者通过研究后认为 ,中三叠统闹仓坚沟组为该矿床的矿源层 ,隐伏岩体 (?)为成矿提供热源 ,经过晚期的动力作用改造 ,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 ,矿体规模加大 ,矿床具层控改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2.
本文对秦岭勉略(勉县—略阳)构造混杂带康县—勉县段的铁镁质岩块或蛇绿岩块进行了系统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测年结果表明,勉略构造混杂带康县—勉县段铁镁质岩块的形成时代为841±16~812±11Ma,蛇绿混杂岩中的辉长岩和辉绿岩块的形成时代为827±14~808±10Ma。从西向东,勉略构造混杂带不同地段蛇绿岩块或铁镁质岩块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同,表明勉略混杂岩带中的蛇绿岩块所代表的是新元古代古洋壳残片。中部三岔子斜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923Ma±13)大于其他铁镁质岩块和蛇绿岩。  相似文献   
133.
南极冰盖自形成以来就一直是全球环境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扩展和消融的动态演化过程不仅是南极大陆最重要的地质过程 ,而且也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最直接的反映和体现。因此 ,有关这一课题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地质学界所关注的热点。本文回顾了南极冰川和气候演化研究的历史 ,总结了当前这方面研究的成果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 ,对我国南极考察队发现格罗夫山 (GroveMountains)地区新生代沉积岩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4.
论胶东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证据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胶东地区可划分为两个大地构造单元:胶北断块和胶南造山带。前者为华北板块组成部 分,后者为华北和扬子板块的碰撞拼合带。五莲-青岛-海阳-牟平深断裂构成上述两个构造单 元的边界。本文从地质(陆壳隆升、构造岩浆活动与断陷盆地形成)和地球物理(重、磁异常与地震 测深)两个方面论述了胶东地区中生代经历了两个不同构造演化时期:前期(T3-J2)陆壳隆升和后 期(J-K)陆壳拉伸。我们认为,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条件是与库拉-太平洋板块以不同边界类型 向欧亚大陆俯冲以及郯庐断裂以不同方式的强烈活动密切相关。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建立了胶东地 区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5.
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晚第三纪孢粉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的7个土壤样品、2个冰碛岩样品和1个剪切泥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共获孢子花粉33个种属,乔木和木本花粉总数占94.5%,灌木和草木植物花粉总数占3.2%,蕨类植物孢子总数占2.3%,乔木和木本花粉中主要的优势种属为松属(Pinus)和桦属(Petula)以及少量的栗属(Quercus)、胡桃属(Juglans)、椴属(Tilia)和蒿属(Aretmisia)等。根据孢粉组合及形态和颜色特征,认为其时代可能为上新世。说明晚第三纪以来,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可能有一个暖期存在。  相似文献   
136.
沉积序列、沉积相、古水流和物质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西秦岭大草滩群和铁山群分别是由冲积扇和近岸浊积扇形成的陆相碎屑岩组合和滨海相浊积岩.李子园群岛弧火山岩不仅是形成大草滩群的沉积物源,而且也是大草滩群沉积盆地的基底.构造变形特征和与上、下地层接触关系综合研究显示,大草滩群是秦岭晚古生代弧前增生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逆冲席顶盆地.大草滩群可与祁连山中晚泥盆世沙流水群和雪山群相比较,向东、南分别与同期异相桐峪寺组、铁山群相对应,显示出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构造迁移特征.  相似文献   
137.
柴北缘赛坝沟增生杂岩组成与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泊  闫臻  付长垒  牛漫兰 《岩石学报》2019,35(4):1015-1032
柴北缘构造带由高压-超高压变质岩、蛇绿岩、增生杂岩、火山-岩浆弧及前寒武纪中-高级变质岩共同构成。该构造带内的"滩间山群"岩石组合与构造属性复杂,其岩性包括中基性火山岩、碎屑沉积岩以及超基性岩和中酸性侵入岩,普遍遭受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和强烈构造变形。结合区域资料和地质填图结果,综合分析认为该构造带东段赛坝沟地区的"滩间山群"由火山-岩浆弧、增生杂岩、蛇绿岩三个不同构造单元岩石组成。其中增生杂岩主要是一套深海-半深海沉积组合,夹玄武岩、灰岩、硅质岩等块体,自南而北总体呈现出来自洋壳、海山和海沟环境的大洋板块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同时呈现与日本西南部增生杂岩极为相似的岩石组合类型。该套组合构造变形强烈,主要表现为2期构造变形。其中第一期构造变形(D1)主要表现为双冲构造和同斜紧闭褶皱,断层和褶皱轴面主体倾向为NE,形成于大洋俯冲阶段;第二期构造变形(D2)主要表现为不对称褶皱和S-C组构,可能是晚期柴达木与祁连地块发生陆-陆碰撞过程中形成的,形成时间为440~400Ma。空间上,该增生杂岩与出露于其北侧的蛇绿岩、火山-岩浆弧共同构成了相对完整的沟-弧系统,指示了寒武-奥陶纪时期,柴北缘地区曾发生古洋盆向北俯冲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138.
首次对格罗夫山地区漂砾的暴露年龄进行的研究表明,萨哈罗夫岭冰原岛峰的两块漂砾样品的 Be最小暴露年龄分别为1.24±0.11Ma和1.37±0.12Ma, 。A1最小暴露年龄分别为0.90 4-0.12Ma和0.44±0.04Ma。萨哈罗夫岭附近冰面上的漂砾样品的 Be和 A1最小暴露年龄分别是0.47±0.3Ma和0.44±0.04Ma。考虑到误差,萨哈罗夫岭三块漂砾的最小暴露年龄与相近高程的基岩样品的最小暴露年龄基本一致。因此,在利用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对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的冰川消涨历史进行研究时,基岩和漂砾暴露年龄所反映出的冰川演化历史是明显吻合的。  相似文献   
139.
秦祁昆结合部夏河县八角城作海枕状玄武岩,不整合于中二叠统大关山组生物灰岩之上。枕状构造保存完好,气孔、杏仁构造发育,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橄榄石,其次为斜长石和辉石;基质由板条状斜长石微晶、粒状辉石、橄榄石及钛铁矿等矿物组成。橄榄石斑晶发生伊丁石化、滑石化和绿泥石化,部分橄榄石完全被伊丁石化。TiO2质量分数为1.99%~2.24%,Mg#值为58~64,∑REE为(106~119)×10-6,LaN/YbN为5.6~7.1,富集Nb、Ta、Zr,以及Rb、Ba、Th、U、K等元素,高Nb/Y低Zr/Ti,并且呈现出与夏威夷、土耳其等地区OIB型碱性玄武岩相一致的稀土、微量元素配分模式曲线。橄榄石斑晶Fo值为82.73~84.57,w(CaO)均大于0.1%;斜长石斑晶An为64.72%~70.39%,基质中斜长石An为58.88%~61.53%,且斜长石斑晶较基质中斜长石呈现出低Si、Fe、Na、K、Ti和高Al、Ca特征。这些事实表明,形成该套岩石组合的原始岩浆曾经经历了橄榄石和斜长石等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SHRIMP锆石U Pb测年结果表明,八角城作海玄武岩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Norian期((220.5±4.2) Ma)。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在秦祁昆结合部古特提斯洋于晚三叠世俯冲消减结束并进入陆陆碰撞造山作用阶段,该时期陆陆碰撞作用引发的岩石圈拆沉作用导致岩石圈的减薄,进而形成八角城作海OIB型枕状玄武岩。  相似文献   
140.
造山带沉积学系列之一——弧造山带的弧前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块构造理论得到地学界广泛接受以来,沉积学在造山带研究中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笔者在归纳总结板块构造沉积学3个主要发展阶段及其相应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讲述了弧造山带的弧前海沟盆地、楔顶盆地和弧前盆地的定义,并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3类盆地沉积环境、沉积组合与物源背景。总之,希望这些讨论能使对造山带沉积学感兴趣的读者得到梗概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