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321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梁爽  张谦  刘嘉惠  李真  闫全人  吴春明 《岩石学报》2021,37(12):3797-3814
西峡-内乡地区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东部,出露黑云斜长片麻岩、变质砂岩、石英片岩、石墨大理岩、石榴角闪岩等变质岩石.激光拉曼测试表明,变质岩锆石与独居石包裹体中,未发现高压-超高压变质特征矿物.值得注意的是,显微岩相研究也未见到多期变质作用的证据.对变质独居石和变质锆石进行的LA-ICP-MS U-Pb定年表明,副变质岩记录...  相似文献   
152.
以"你好全球社区"成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类型随机抽样法选取96个样本,应用图论的度数中心度、点入度与点出度等指标,分析信息交互过程中人际节点等级特征。研究发现:1)人际节点等级由领袖节点、参与者节点、飘客节点组成,其归属群组的数量、亲密好友的节点份额呈现由多到少的梯度变化。2)领袖节点倾向于大城市集中性分布,参与者节点、飘客节点倾向于中小城市分散性分布。整体上各等级节点的好友均表现出本地集中性。3)领袖节点以正向辐射、跳跃辐射、反向辐射形式对参与者节点、飘客节点发挥辐射效应,且以正向辐射为主。4)SNS社区人际节点等级特征受群组、亲密好友要素影响及城市、圈域要素制约,表现出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53.
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 储层有效性识别及饱和度准确计算难度较大.笔者以东营凹陷南坡沙四段(Es4)低渗透砂岩为研究对象, 根据压汞、物性、薄片及核磁等资料, 将研究区孔隙结构分为三大类、五小类.在岩样孔隙结构分类基础上, 明确了孔隙结构类型与岩电参数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 而核磁共振T2谱定量特征参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征孔隙结构类型及其细节信息, 通过提取T2谱中T2几何平均值(T2g)、T2均值()、峰度(KG)、可动流体分量(Smf)及区间孔隙分量等孔隙结构参数, 建立了基于核磁T2谱特征参数的孔隙结构识别图版, 显示核磁T2谱孔隙结构参数对不同类型的储层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进而探讨核磁孔隙结构参数和岩电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T2谱峰度值与孔隙胶结指数(m)值相关性较高, 进一步确定了岩电参数m的核磁计算公式.最终, 将该套方法应用于研究区井筒剖面中, 有效地提高了饱和度计算精度, 也为东营凹陷南坡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量估算与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4.
在系统整理分析前人成果资料基础上,对龙门山西南部与古青衣江改道相关的名山-邛崃砾石层和丹棱-思濛砾石层的砾石成分、砾度及砾向等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讨论了砾石层的物源区、成因、形成时代等特征;结合对青衣江干流阶地最新的调查和测量结果,梳理总结了河流阶地的分布特征、高度、结构、发育程度和年龄等资料数据,并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提取构造地貌和水系特征,发现青衣江流域地形是梯级降低的,其穿过的褶皱形成时间应该早于第四纪,并且第四纪时期青衣江形成的阶地是可连续对比的,其中宝兴-芦山段的阶地有过抬升,可能与该区的盲逆冲断层活动有关。依据青衣江流域的阶地特征,对水系演化变迁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青衣江改道很可能是由于新构造期间河流多次袭夺造成的,其中龙门山西南段的盲逆冲断层活动引起的局部隆升为袭夺提供了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5.
山西近50 a初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周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霜冻日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布局和耕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影响。利用山西62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0年的逐年初霜冻日及逐日最低地温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山西初霜冻日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近50 a平均初霜冻日的时间分布总体为推后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霜冻日提早显著,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霜冻日明显推后。2)山西近50 a平均初霜冻日的空间分布为"5级阶梯"型分布,从9月中旬到11月上旬,自北向南相继出现初霜冻。3)M-K突变检验表明,山西近50 a平均初霜冻日在1989年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气候突变。4)山西近50 a初霜冻日变化趋势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大部分地区初霜冻日有推后的趋势,但南部和中南部的部分地区初霜冻日有提前的趋势。5)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的初霜冻、轻微初霜冻、中度初霜冻和重度初霜冻发生的主周期分别为5 a、2 a、5 a、6 a;目前山西正处在初霜冻和轻微初霜冻的推后期、中度初霜冻和重度初霜冻的提前期。  相似文献   
156.
针对传统环保信息化管理系统二维地图的不直观、无法与真实环境联动等问题,该文以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模型为基础,在三维可视化平台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乌海市海南工业园区进行三维可视化环境应急及监管平台构建,实现对企业生产和排污情况的实时监控和周期性分析,动态实时展示应急预案,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提供坚实的技术和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57.
测井信息用于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及对比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井曲线是载有地层沉积旋回信息的信号,运用测井信息划分层序地层单元及地层对比研究自开始以来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从定性的分析、识别发展到现在可半定量、定量提取不同级别的沉积单元界面及进行层序地层对比,更进一步克服了地质学家手工划分层序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而也推进了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定量化发展。岩性突变、沉积韵律是影响其测井响应及曲线形态的两个重要因素,测井响应对沉积单元界面上下岩性的类型及粒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声、放、电性质的变化,是利用测井信息划分沉积单元界面的基础。随着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深入,沉积单元界面识别及层序地层对比的测井研究将向更深层次、更定量化的方向发展,短周期及超短周期沉积旋回的测井曲线形态内部特征提取及划分、层序地层智能动态匹配对比的方法研究将是今后开展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8.
利用5头活动于南极普里兹湾的象海豹携带的CTD观测获得的2011年3—6月埃默里冰架前缘冰间湖区域海水温盐剖面数据, 研究了该海域上层水体结构在初冬的演化过程。结果显示, 可将该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海水温度从层化到均匀, 3月下旬次表层仍维持暖水特征, 随着表层海水冷却作用, 次表层暖水逐渐消失, 上下水体温度趋于均匀并接近冰点, 温度剖面从“逆温型”演变到“均匀型”; 第二阶段海水盐度从层化到上下均匀, 也就是从“均匀型”演变到“渐变型”, 海水结冰析盐过程使上层海水盐度增加, 增强垂直对流混合, 上下层盐度达到均匀; 第三阶段冷却结冰持续, 海水盐度继续增大, 形成盐度随深度减小, 温度随深度增大的“渐变型”结构。根据温盐剖面数据计算三个阶段的海-气之间的热通量分别是-90.93、-82.20和-43.44 Wm-2。考虑海水盐分的增加主要源于海冰形成, 由此推算三个阶段内平均的海冰形成速率分别是5.4、4.9和2.5 cm d-1。在南极初冬时期, 随着海水上层低温高盐化演变持续, 海水向大气释放的热通量逐渐减少, 海冰形成速率也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59.
在南秦岭白水江群大堡组中出露的变基性火山岩块体,高精度锆石SHRIMPⅡ U-Pb定年测得年龄值为778Ma、771Ma和667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含量的TiO2和P2O5,属于亚碱性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轻稀土富集、无δEu 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无明显的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异常,以及具有较低的正εNd(t)(1.13~4.61)值,其特征与来自于富集地幔源区的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结合在白水江群中发现的早古生代洋岛型玄武岩,揭示了在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期间南秦岭地区存在着古洋盆。因此,综合在白水江群基质和不同岩块中获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勉-略混杂带中的资料,表明南秦岭增生杂岩最终形成于晚古生代。  相似文献   
160.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采取天气学分析方法,对2012年7月28-30日黑龙江省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是在低涡东移发展,受副高北抬与日本海弱高压阻挡作用,在黑龙江省停留较长时间而造成的。暴雨出现在低涡中心和切变线附近;偏南风低空急流为暴雨提供了水汽条件;地面辐合及高空暖锋活动为暴雨提供给了动力条件;在物理量场上充足的水汽条件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效应"引起强烈的上升运动有利于此次区域性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