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Epidexipteryx hui Zhang et al,2008)2006年在中国内蒙古宁城县侏罗系道虎沟组地层挖掘出一保存良好的小型手盗龙类恐龙部分骨骼化石,尾巴附有4根长羽毛。经中国科学院周中和、张福成等研究,认为是一种新发现的恐龙属种,命名胡氏耀龙,其属名耀龙意为"炫耀羽毛的恐龙",种名胡氏则为纪念2008年4月逝世的中国古哺乳动物学家胡耀明。  相似文献   
62.
福建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丹霞红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以典型的年青期丹霞地貌为其地质特色,丹霞地貌由晚白垩世沙县组和崇安组红层构成。考察确认在金湖风洞一带的崇安组红层底部含较厚的流纹质火山岩夹层,这在福建全省境内是唯一的,从而为确定丹霞红层的准确时代提供了可能。研究表明,崇安组底部的火山岩由两次流纹质岩浆爆发性喷发形成,测得其锆石LAICP-MSU-Pb法年龄为98.52±0.96Ma,说明丹霞红层主体的形成时代为早、晚白垩世之交,而非以往认为的晚白垩世中—晚期,因此对华南丹霞红层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背景应重新审视,这一新认识对国内其他以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地质公园也同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3.
2005年,浙江省天台县街头镇方山村附近白垩系赖家组上部地层发掘出一具恐龙骨架化石,包括12个颈椎,9个背椎,28个尾椎,13条背肋及残缺的骨盆和后肢。虽缺失头骨、荐椎、前肢和脚,但仍是迄今为止浙江发现的最完整的恐龙骨架化石。2007年,中国科学院董枝明和其他有关部门专家  相似文献   
64.
钱迈平 《地质学刊》2014,(2):288-288
<正>1996年,在蒙古南戈壁省元上都附近上白垩统牙道黑达组发掘出一保存良好的恐龙头骨和相连的10节颈椎及破损的左肩带化石,起初鉴定为伶盗龙(Velociraptor)。1998年5月,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著名古生物学家马克·诺瑞尔(Mark A Norell)等采用计算机化X射线轴向断层造影扫描研究后,确定是驰龙科的一个新属种。2006年正式发表研究结果,描述并命名为白魔龙(Tsaagan mangas),属  相似文献   
65.
华东白垩纪鸭嘴龙类恐龙蛋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天台白垩纪地层中最常见的蛋化石类型之一是赤城山组地层(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约92Ma)的树枝树枝蛋(Dendroolithus dendriticus)。对比河南西峡含恐龙胚胎的蛋化石,确定其为鸭嘴龙类(Hadrosaurs)恐龙所产。鸭嘴龙类恐龙在系统分类上归鸟脚亚目(Ornithopoda Marsh,1881)鸭嘴龙超科(Hadrosauroidea Cope,1869)鸭嘴龙科(Hadrosauridae Cope,1869),建议树枝蛋化石也相应归入圆形蛋化石亚目(Spheroolithineae账oosubord.nov.)树枝蛋化石超科(Dendroolithoidea oosuperfam.nov.)树枝蛋化石科(Dendroolithidae Zhaoand Li 1988),以便对应研究。从已知的鸭嘴龙类恐龙产蛋尺寸推算,浙江天台的树枝树枝蛋(Dendroolithus dendriticus)为身长不超过7m的恐龙所产,个体大小类似东北一蒙古发现的萨哈林日本龙(Nipponosaurus sachaIinensis)、李氏黑龙江龙(Amurosaurus riabinini)和姜氏巴克龙(Bactrosaurus johnsoni)。该蛋在巢穴里,无序放置,至少3层,常超过20枚,蛋壳具韧性,重力作用下呈扁球形。  相似文献   
66.
67.
68.
69.
恐龙蛋化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迈平 《江苏地质》2006,30(3):161-17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和阿根廷等地大量的恐龙蛋化石(特别是包含有胚胎化石的标本)被发掘出来,恐龙蛋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获得的信息说明,恐龙是高度分异的庞大多样化种群,不仅它们的体形差异巨大,而且其蛋的形态、尺寸及产卵习性也有很大差别。在形态和尺寸上,有大小如鸡蛋、柚子、篮球、铁饼及橄榄球等;产卵习性上,有一次产多枚,杂乱堆积掩埋;也有一次产两枚,精心排列成圈等。  相似文献   
70.
淮北地区寒武系/新元古界界线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北地区寒武系与新元古界的界线 ,长期以来存在争议 ,主要有 5种划分意见 :猴家山组 /沟后组 ,沟后组 /金山寨组 ,沟后组上段 /沟后组下段 ,金山寨组 /望山组及猴家山组 /金山寨组之间。通过近年来的实地考察和室内研究 ,从叠层石、宏体碳质压膜化石及小壳动物化石组合综合考虑 ,认为该区新元古界最上面的岩组应是沟后组 ,而超覆于区内新元古界不同层位上的长期被描述为猴家山组“豹斑状”灰岩、白云岩 ,实为昌平组 ,属下寒武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