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01.
1902年沙俄上校马纳金(Manakin)从黑龙江省嘉阴县乌云地区渔民那里获得一批化石,偷运到伯力博物馆,当时认为是猛犸象化石。1915年、1916年沙俄政府派人再次来考察,发现一具大型鸭嘴龙骨架化石,偷运回国。这是中国境内首次发现恐龙化石,1925年经苏联古生物学家里亚宾宁(Riabinin)研究命名为黑龙江满洲龙。1978年、1979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地质局区测队与嘉阴县政府组织联合发掘队,在619航标附近大冲沟山腰采集化石标本1432件,修复架装成2具恐龙骨架化石。  相似文献   
102.
2008年1月,中国科学院在山东省诸城市白垩纪现之一,就是在该市龙都街道臧家庄村的上白垩统地层是在北美以外首次发现角龙科恐龙化石。经中国科学2010年描述并命名其中一新属种:诸城中国角龙(Sinoc特征:中型素食恐龙。体长6~7 m,躯干及四肢粗头前部有一超过30 cm的粗壮角;在头后缘有超过10分类:动物界(Animalia)—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相似文献   
103.
天台越龙于1998年11月13日发现于浙江天台县上虞的白垩系紫红色砂砾岩中的泥质粉砂岩夹层中。抢救性发掘工作完整地取出了包括6个颈椎、4个背椎、12个尾椎、3根肋骨、2个耻骨以及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胫腓骨、股骨、趾骨、距骨、跟骨、坐骨各1个的小型恐龙骨架化石。该恐龙骨架化石身长约1.5m,  相似文献   
104.
<正>200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学者尤海鲁、徐星和汪筱林,发表了对产自内蒙古赤峰市附近下白垩统义县组地层的一种新恐龙属种化石的描述。因发现地点位于著名的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分布区,故以此命名属名,种名则以同一研究所学者及化石保管者侯连海命名:侯氏红山龙(Hongshanosaurus houi)。特征:小型素食恐龙。两足行走,上、下颌前端有骨质喙,脸颊两侧有咀嚼用齿列。头骨与鹦鹉嘴龙很像,主要区别是:红山龙的头颅骨比鹦鹉嘴龙低平,眼框椭圆形而非鹦鹉嘴龙的圆形。  相似文献   
105.
钱迈平 《地质学刊》2014,(3):407-407
<正>2008年,内蒙古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谭琳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带领的国际联合考察队在内蒙古巴音满都呼地区进行古生物调查期间,在上白垩统乌梁素海组风成岩中发现一具保存相当完整的驰龙骨架化石。经徐星等人研究,2010年正式发表研究结果,认为是一新的驰龙种类,属名取自化石发现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种名取自其精美的保存状态,正式命名精美临河盗龙(Linheraptor exquisitus)。  相似文献   
106.
200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学者尤海鲁、徐星和汪筱林,发表了对产自内蒙古赤峰市附近下白垩统义县组地层的一种新恐龙属种化石的描述。因发现地点位于著名的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分布区,故以此命名属名,种名则以同一研究所学者及化石保管者侯连海命名:侯氏红山龙(Hongshanosaurushoui)。  相似文献   
107.
钱迈平 《地质学刊》2010,34(2):199-199
早在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汝阳县三屯乡一刘店乡几十千米的红色岩层中,村民时常挖出古脊椎动物骨骼化石,以每500g0.7元人民币的市价卖给中药铺做药。当地扫盲教师曹宏新发现这些化石中有很奇异的爪子,不像一般动物的。1989年他写信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报告了这些情况。  相似文献   
108.
2004年,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察院科研人员在兰州盆地刘家峡附近的下白垩统河口群地层中发现了大型恐龙骨骼化石,包括两节尾椎、几乎完整的荐骨、肋骨碎片以及左肩胛骨,推测身长约20m,宽达1.1m,肩胛骨最宽处达83cm。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尤海鲁和甘肃第三地质矿产勘察院李大庆等专家研究,确定为一种新的巨龙形恐龙,  相似文献   
109.
198 6年 4月浙江省临海市上盘镇岙里村青年农民徐成法 ,在村后山采石场上白垩统塘上组沉凝灰岩中 ,发现一较完整的翼龙骨架化石 ,即致信浙江自然博物馆 ,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同年他又陆续采得 3个完整程度不一的翼龙骨架化石及零散残骸化石。此后当地农民又采得一完整翼龙头骨化石。1990年浙江自然博物馆蔡正全、魏丰展开了研究 ,确定为一种大型翼龙新属新种。分类 :爬行动物纲 ,翼龙目 ,夜翼龙科 ,浙江翼龙属 ,临海浙江翼龙。特征 :翼展达 5m以上。头骨低而长 ,前颌上部至后顶端浑圆。鼻孔和眶前孔合成一卵形大孔 ,约占头骨全长 1/2。喙细…  相似文献   
110.
周翠  姜勇彪  段政  钱迈平  张翔  陈荣 《地质论评》2021,67(1):129-143
花岗岩地貌具有独有的景观特征和演化规律,本文对江西南昌梅岭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地貌景观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和成因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总结.梅岭花岗岩地貌主要发育于新元古代花岗岩之上,并在岩性、区域断裂和气候控制的风化侵蚀作用下,逐步形成了以崩塌倒石堆积、石蛋为特色的花岗岩低山丘陵地貌;新生代以来,梅岭地区长期受到太平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