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1篇 |
免费 | 267篇 |
国内免费 | 2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9篇 |
大气科学 | 127篇 |
地球物理 | 156篇 |
地质学 | 690篇 |
海洋学 | 205篇 |
天文学 | 41篇 |
综合类 | 97篇 |
自然地理 | 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0篇 |
1964年 | 5篇 |
1959年 | 6篇 |
1957年 | 6篇 |
195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加里东造山运动过程中,波罗的地盾西绝的大部分发性了破裂、板片化和堆叠。加里东期的变形作用导致了陆壳的山体加厚。镁铁质麻粒岩和麻粒岩相变斜长岩构成了挪威西南部卑尔根弧地体的大部分。这些岩石代表了典型的前寒武大陆的下地壳。在加里东造山旋回中,这些岩石受堆叠和地壳增厚的影响,发生了广泛的榴辉岩化。榴辉岩形成于剪切变形作用主与之伴生的富H2O流体的渗滤作用。在早期,榴辉岩相矿生生成于张性破裂(脉)中。这 相似文献
2.
临安县位于浙西北,属中纬度北亚热带丘陵山区,在海拔200米以下低丘河谷平原地区种植三熟制,热量条件可基本满足,但由于年际间气候的差异,产量波动仍较大。本文分析了我县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并通过田间试验,根据小麦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及对策,使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303千克/亩,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了一组钛榴石样品,作了穆斯堡尔谱和化学分析。采用各对应双峰等值限制拟合。拟合结果,统计误差X~2均较小。文中还分析了钛榴石结构的阳离子占位情况,并对其五对双峰谱指派如下:Fe~(3+)在[Y]位和(Z)位,Fe~(2+)在{X}和[Y]位,而另一对双峰指派为Fe~(2+){X}→Fe~(3+)(Z)的电荷离域。从化学分析和穆斯堡尔谱数据求出二种方法Fe~(2+)/∑Fe的差值,说明钛榴石中有Ti~(3+)的存在,用此简便方法估算了Ti~(3+)的含量,得出了四面体中阳离子的占位择优为Fe~(3+)>(Al~(3+),Ti~(4+))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MODIS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热岛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MODIS地温数据,研究了珠三角地区由于快速的城市化过程造成的区域性大范围温度升高现象,即区域热岛现象。分析结果表明,MODIS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区域城市化进程中区域地表热环境的变化。不同下垫面的温度差异是形成区域热岛的基础。在大规模连片的城市化过程中,城镇用地的周边区域受到温度升高的影响,地表温度也相应升高,从而造成了区域大面积的温度升高,形成了区域热岛。从空间形态看,区域热岛的空间格局与城镇用地的空间布局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大城市或城市连绵区往往是区域热岛的中心。城市连绵区及其周边区域的热岛现象十分明显,而位于研究区的西南和东北方位的城镇分布比较分散,对应的区域热岛现象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运用三维海洋模型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采用有限体积计算方法,引入了干、湿判断,建立了天海达工程附近海域的三维潮流和泥沙输移模型,预测分析了天海达工程建设后对附近海域水动力和地形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后对其西侧潮流影响较大,东侧与南侧影响较小,且随着距离的增加,影响程度减小,在距离工程1200 m以外海域流速相对变化值大约在8%以内;工程建设前后,静风条件下,工程附近海域地形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由于岸线的改变,工程东西两侧500m范围内近岸海域淤积程度增大,淤积增大幅度范围为0.05~0.1 cm/a。 相似文献
6.
8.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陆相烃源岩所作的详细有机岩石学研究,提出了适合该盆地的陆相烃源岩有机组分分类方案,并系统地阐述各有机组分的光性、成因及岩石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北京天文台观测到的太阳射电10厘米波段的毫秒级快速精细结构(FFS)中一类有长持续时间的尖峰(我们称毫秒时标记录上陡升陡降图形为“尖峰”,称秒级时标的记录上的陡升陡降图形为“脉冲”)群事件。这一类微波毫秒尖峰群(MMS)事件具有一系列显著的特点: 1)它在秒级时间常数的慢速记录上常常对应一8S型(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的脉冲)的爆发。因而利用脉冲的频谱特性,对这一类微波爆发中的毫秒精细结构的特征及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以弥补目前只能在一个波段上观测FFS事件的缺陷。 2)这一类脉冲爆发具有从低频向高频的频漂(正的频漂),而且频漂的速率随频率带增加而增加。 3)脉冲的幅度在波长8—10厘米间受到强烈的衰减。 4)脉冲群中的每一脉冲的极大频率及起始频率从高频逐渐移向低频,意昧着激发源逐渐上升。估计上升速度约为50公里/秒。 5)这类脉冲常常出现在有δ型磁结构、最大磁场强度大于2500高斯的复杂活动区中,可能有不同级别的耀斑与之对应。 6)这类脉冲与硬X线爆发事件、分米波段快速频漂事件及“BLIPS”事件见文[7]有密切的关系。 7)这一类微波快速尖峰群事件可以解释为来自耀斑-爆发事件中形成的电子加速中心的快速非热电子流向下运动穿入一耀斑环激起的电子迴旋脉泽辐射。 相似文献
10.
岩石声发射Kaiser点信号频带能量分布和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单轴加载岩石破坏全过程声发射试验,根据Kaiser效应原理采用参数法确定了Kaiser点.在此基础上,首先采用小波包频带分解方法,对岩石声发射Kaiser点信号的能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砂岩声发射信号的不同频带能量分布规律,得到了Kaiser点特征频带能量百分比大于相邻点的重要结论.其次,采用G-P算法计算了声发射过程关联分维数,结果表明声发射过程不仅具有分形特征,而且Kaiser点声发射信号关联分维数小于其相邻点,其结论可作为通过波形分析识别Kaiser点的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