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0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4篇 |
大气科学 | 19篇 |
地球物理 | 41篇 |
地质学 | 112篇 |
海洋学 | 42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7篇 |
自然地理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仇山酸化钙基膨润土的 27Al和 29Si 魔角旋转核磁共振谱及脱色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不同酸度处理的仇山钙基膨润土进行了化学分析、X射线衍线(XRD)、^27Al和^29Si魔角旋转核磁共振(MAS NMR)、吡啶吸附样品的红外光谱(IR)、比表面积、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和脱色率等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酸度的增加和蒙脱石中阳离子的溶出,它的d(001)的衍射强度降低,同时其Si和Al原子局域结构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Al原子由Al^Ⅵ变成Al^Ⅵ,Si原子由Q^Si(0Al)结构向Q^4Si(0Al)和Q^3Si(1OH)结构转变。八面体片阳离子的溶出和Si,Al原子局域结构环境的转变,显著地增加了比表面积和孔结构;Al^Ⅵ向Al^Ⅵ的转变形成了Lewis酸中心,而Si原子局域结构环境的改变形成了Br φnsted酸中心。膨润土脱色率随处理酸度增加的本质原因是在Si和Al原子局域环境的变化过程中,在其表面分别形成了Brφnsted酸中心和Lewis酸中心。 相似文献
102.
103.
广东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矿化特征及分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类型可以作为钾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青盘岩化。矿化表现为黑钨矿化,白钨矿-硫化物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及黄铁矿化,蚀变在水平和垂向上具有分带性。由内向外由钾化向云英岩化,叠加蚀变带,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青盘岩化转化,由浅向深,钾化增强,云英岩化减弱,被叠加蚀变带和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所代替,矿化由内向外表现为由黑钨矿化向白钨矿化,多金属矿化物矿化,黄铁矿化转变, 相似文献
104.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开展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对制定农业政策以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开发的WOFOST模型,利用太谷2000年和2001年的数据对WOFOST模型进行验证,确定该模型在山西太谷地区的适用性。文章分析了太谷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假定以1985年-2007年的变暖趋势增温,假设其它条件不变,从而构建了100年内每10a的时间间隔的气象情形。以这些气象情形驱动验证好的模型模拟100年内每10a的时间间隔气候变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气温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是单一的,未来冬小麦的产量是波动变化的。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108.
四川盆地西南缘乐山—沐川地区的页岩铜银矿床产于上二叠统宣威组上部。地质和常量元素、稀土元素、热释光等地球化学证据表明, 页岩铜银矿床形成于成岩期,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伏的峨嵋山玄武岩。流体动力学分析表明成矿流体是以单环对流方式进行迁移,流体在玄武岩中迁移并淋滤Cu 、Ag 金属形成含矿流体,沿西侧基底隆起上升,然后沿宣威组向盆地中心横向迁移,在盆地中部下渗返回玄武岩中形成一个长约15 km 、高约300 m 的近水平的对流环。进一步的分析与计算表明,该区具有良好的形成中型铜、大型银页岩矿床的地质、构造和流体动力学条件,但难以形成超大型的页岩铜银矿床。 相似文献
109.
北秦岭庙湾组黑色岩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方法对北秦岭大荆区奥陶纪-志留纪庙湾组黑色岩系岩石的稀土元素及V、Ni、Cr、U、Th等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岩石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富集,Eu异常值δEu为0.63~10.61(绝多数大于1.54)多呈正异常,Ce异常值δCe为0.65~1.02(平均为0.893)异常微弱且有正负差异;U/Th值为0.38~4.07,w(V)/w(V+Ni)值为0.38~0.93以及w(Ce)/w(La)值为1.27~2.17.将这.些特征值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并利用La/Yb-Ce/La和La/Yb-REE判别图解判别后,认为北秦岭区庙湾组黑色岩系形成于活动陆缘一种干燥缺氧较深浅海环境,黑色岩系形成过程中有热液作用参与. 相似文献
110.
云南老王寨金矿煌斑岩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某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云南老王寨金矿煌斑岩地球化学研究”一文中的部分结论及其解释,提出一些不同意见与原文作者宋新宇等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